中國農歷年的歲首稱為春節,一般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從臘月初八開始,一直過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為高潮。下文是小編為你精心編輯整理的河南春節習俗作文600字范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更多內容,請點擊相關欄目查看,謝謝!
河南春節習俗作文600字篇1
一說到這“過年”啊,是每個孩子都長久期盼的,內心總有一股難以抑制的喜慶勁兒涌上心頭。記得小時侯,我和其他孩子一樣天天盼望過年。我們時常在一塊兒議論,我媽媽給我買了一件新衣服,他過年抓了多少壓歲錢,個個高興得合不攏嘴
過年嘛,是全家團圓的日子。今年剛放寒假,就聽媽媽說常年打工在外的爸爸要回來了,我和小弟格外的高興。可是盼到二十九又變卦了——車票緊張,爸爸回不來了。頓時我們全家人都有些失落,我想了想,即使爸爸不在家我們還是要過年呀,不過少一點熱鬧吧!
大年三十爸爸不在家,媽媽便忙得不可開交:煮雞、炒菜、做飯。我就忙著貼對聯,小弟和爺爺一塊去燒年紙,請老祖宗回來過年。我正在貼對聯,姑姑來了,她認真地說:“女孩子家不能貼春聯!”我瞪了姑姑一眼說:“你咋象爺爺一樣老迷信呢?”她聽了哧哧地笑。吃過了年飯,我和媽媽便忙著包餃子。大約四點左右的樣子,就聽見外面“噼啪噼啪”的鞭炮聲響了起來。這些人吃年夜飯怎么都這么早啊。我和媽媽也加快了速度,很快就包好了餃子。即使爸爸不在家我們也毫不例外,家里唯一的男子漢——小弟把鞭炮點著了。鞭炮“噼啪噼啪”地響了起來,這樣才夠年味嘛!也不知遠在他鄉的爸爸吃上了熱餃子沒,我相信他一定也在惦記著我們。
這天夜晚,我又習慣地像小時侯那樣高興的失眠了。
睡覺之前,小弟早已把布袋準備好放在床頭,明天一大早要去抓包,他那高興勁兒就別提了,我在小弟的身上仿佛又找回了我的影子。不知過了多久我混混沌沌地睡著了,但早晨五點多鐘就醒了,我還習慣的以為自己要去抓包呢!躺在床上,我又想起了小時候給人拜年的情形:我和伙伴們都是天不亮就起床,然后就三五成群的走著夜路,用天上的星星做燈光,每到一家一戶,我和伙伴們便老遠的“大嬸、大娘”地叫著,并說上新年祝福的話。他們笑吟吟地一邊應著一邊拿糖給我們。
“唉,長大就沒這福了!”我一邊嘆著氣一邊起床,此時我便想起了一首歌“我好不想,好不想長大”起床后,媽媽下餃子;我呢,就成了媽媽的接班人,在門口迎接孩子們。一群群孩子走到門口大聲叫著(略帶羞澀)“過年好!”我一邊應著一邊給他們分糖。看著孩子們得到糖的那高興勁兒,個個笑得象朵花,我心里也很甜蜜。其實這個工作也不錯嘛!
過年是愉快的,過年是高興的,過年是新生命的開始。
河南春節習俗作文600字篇2
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苯B興水鄉人有著自己獨特得過年方式,頗有一些地方特色。雖然現如今年味兒淡了,但在真正得老紹興人身上,依舊保持著這過年得老習俗。
一進農歷臘月,老人們就忙得不可開交,各家各戶都忙著晾曬年貨。雞、鴨、魚、肉掛滿走廊,像是一個小型菜市場。晾曬如此多得年貨,并不是給自己得,而是給自己得左鄰右舍,討個好彩頭。大人和小孩們也各管各得去挑新衣與年貨了。早在臘月,家就充滿了年味兒。
一進臘八,祭菩薩得日子從這兒就開始了,而臘八只能算是一場開幕式。但老人們卻十分地重視。因為,在新年之際,神仙菩薩愿不愿意來保佑這家人,就要看他們在臘八那天吃什么,五谷雜糧必須樣樣齊全。因此,這臘八粥可大有講究:江浙一帶得粥分咸甜兩種,甜粥加入茨菰、薺菜、松子仁和紅棗等;如果煮得是咸粥,只需要在里面加入青草和油即可。其實,我們喝得不是粥,而是一鍋大雜燴。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祭菩薩最重要得一天:祭灶王爺。在民間得傳說中。灶王爺不僅僅只掌管灶火。還考察人間太平,并將人們得過失告訴天帝,因此在那一天,有一些人家會拿出極富粘性得糖來供奉灶王爺,粘住他得牙齒,使他無法向天帝述說人們得過失。這只是少數人得做法。還有一些人就顯得有些隆重了。蠟燭點上;黃酒滿上;魚肉端上。一派莊嚴肅穆得景象??烧f白了,就是在向灶王爺說好話。祭灶王爺,這也只是人們對來年生活得美好祝愿罷了。雖然這些習俗已經漸漸被人們淡忘了,但人們祈求生活幸福美滿得宿愿不會變。
除夕那日是最熱鬧得,貼年畫和他、對聯,年味兒十足。年夜飯得菜必須成雙成對,預示著十全十美。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卻沒有人動筷子。因為這吃年夜飯也有規矩與習俗:必須長輩們先動筷子,而且小孩子們不可以站起來夾菜,并且第一筷必須先是給別人夾得。這年夜菜也大有來頭:八寶茶為來年八寶進門;長生果和年糕預示著老人壽比南山,才子年年高中。其最重要得還是魚了,紅燒鯽魚、清蒸鱖魚。不過一般要剩一些,因為年年有余(魚)。此外,老人還故意讓孩子打碎一些玩意兒。這規矩小孩子都懂,每當打碎碗時,他們總會嬉皮笑臉得說:“歲歲(碎碎)平安嘛!?!痹诔抢?,沒有除夕守歲和放鞭炮,年味兒是少了,可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一遍聊天,一邊看晚會。其樂融融,倒也是多了一份安寧與踏實。
正月初一,早餐吃得必須是湯圓。來年團團圓圓,而在這一天一家人是不會出去得,主要是用來休息,初二至初五,才會去別人家串門,用紹興俗話來講就是“做人客”。直至初六,熱鬧得春節結束了,只有少數人還在做客。那一天,大人上班,小孩子在家中無所事事。仿佛一切生活都回到了正軌上。
雖然現如今年味兒少了,但人們對新年得美好祝愿和習俗卻會代代傳承下去。
河南春節習俗作文600字篇3
今天,我吃到了平時吃不到的特別有“年味兒”的餃子,我想:20_年我們一家人一定會特別好運,特別有收獲。門外,吹來寒冷刺骨的冬風,世間萬物都已早。
農歷年的年尾是忙碌的,也是喜慶的。家家戶戶做好年糕、曬好臘肉,把屋里屋外打掃得干干凈凈,迎接新年的到來。從農歷二十七開始,鞭炮聲從零星的一聲聲到密集的一陣陣,新年的腳步聲越來越近,轉眼已是除夕,身邊的年味也越來越重了。
還是凌晨四點的時候,我就已經被震耳欲聾的爆竹聲驚醒,望著仍漆黑一片的窗外,我突然非常強烈地感受到了年的氣息。
天空剛露出魚肚白,村子里就熱鬧了起來,家家戶戶都忙著貼窗花,掛春聯,爸爸踩著凳子,手里拿著刷了糨糊的春聯小心翼翼地對著墻壁比劃,下面的孩子們一邊看,一邊喊著“歪了歪了”“往左些”“再過去點”“對!就是這兒!”邊上早有媽媽將精美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還掛上了燈籠,家中一下增色不少。
看大街上,真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商人小販們早早地擺出了攤子,販賣各種年貨,吃的、玩的、用的,應有盡有。人們踩著一地的鞭炮屑,來趕這一年一度的熱鬧。早有貪吃貪玩的孩子來到琳瑯滿目的攤前,央求著要買。這天早上,各種各樣的舞龍舞獅隊也會敲著鑼鼓,浩浩蕩蕩地來到各家店門口,說一些吉祥話,討個好彩頭。真是熱鬧極了。
家里,爺爺領著兒孫在祭祖,希望能夠保佑來年一家人平平安安,大吉大利;廚房里,能干的婦女們各顯神通,要將自己的拿手好菜捧上餐桌;屋外,頑皮的孩子們正在放鞭炮,樂不可支,那清脆的笑聲蕩漾在空中,連空氣里都洋溢著濃濃的、甜蜜的年味。
這忙碌的一天,這忙碌的一年都即將成為美好的回憶,等待我們的將是嶄新的明天!
河南春節習俗作文600字篇4
一年只有一次,最熱鬧的也就是那個晚上,我盼望著那個晚上的到來,迎接著那個迷人的夜晚。
那個晚上的到來,給我帶來了許多的快樂和樂趣。為了今年的“年夜大餐”,母親和奶奶在除夕的前兩天就開始“動工”了。因為母親眼中的年夜飯是團圓飯,預示著新一年的開始,一切都要十全十美,不能有半點馬虎。每到這時候,我便會言語謹慎,生怕不經意間說出什么不中聽的或是不吉利的話,招來母親的責罵。對我家而言,這一年一度的年夜飯已經不只是一頓簡單的晚餐,更是全家都要參與的儀式。所以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今天,我們仍然保留了在家中吃年夜飯的習慣。我家的年夜飯講究分工合作,各司其責。母親是總設計師,負責人員調度。為了年夜飯母親會把消毒柜里的淡藍色的精美餐具拿出來用。父親幫母親打小工,負責買配菜,買調料,拿油鹽醬醋、鍋碗瓢盆;奶奶是總設計師的得力助手;爺爺則是烹飪幾個他的拿手菜;我嘛,就負責“偷吃”,在有菜做好了后,我總以嘗嘗菜的咸淡,來偷吃做好的菜。
母親做年夜飯有講究,菜的數量必須是雙數,有冷有熱,有葷有素,各自成雙,討一個“好事成雙”的彩頭。每年年夜飯爸爸都會亮出他新學得幾個好菜讓我們品評,但有幾個菜是爸爸的保留曲目,每年必不可少?!罢舻熬怼?、“清燉雞”、“炸肉丸”、“紅燒魚”。爸爸認為有了這些菜預示著來年生活富足,衣食無憂。在母親的指揮和操持下,晚上七點整,我們的午夜大餐正式開始,一盤盤色香味俱全、香噴噴的飯菜端上桌來,我看得眼花繚亂。開飯嘍!我狼吞虎咽的把這美味佳肴往嘴里塞。媽媽把果汁和紅酒拿出來,倒在高腳杯里。這是我們每年必備的一個節目——新年祝愿(每年的年夜飯前我們都要把自己認為的祝愿送給家人)。今年還是我第一個上場,我端起“酒杯”祝愿爸爸和媽媽——身體健康,笑口常開,工作順利;祝愿爺爺奶奶——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把他們的祝愿送給了我,爸爸媽媽祝我身體健康,天天好心情;爺爺奶奶祝我學習進步。然后我們端起酒杯,“干杯”!我們的家真是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我愛我家。
我家不僅年夜大餐豐盛,家庭也那么幸福,我既為有一個會做美食的的爸爸感到驕傲,也為有一個美滿的家庭感到驕傲。
河南春節習俗作文600字篇5
“噼里啪啦......”隨著窗外的鞭炮響起,這個不眠之夜開始了。
巨大的雷管響起,就像一個大力士,不,比大力士還要大。霎時,大地震動,一幢幢高樓也不由得一顫;這時,美麗的花式煙花沖向了天空,在天空中變為一朵朵美麗的花兒;旋轉煙火也不甘示弱像一個個火箭劃破天空,劃出一條優美的弧線。
街上的小朋友每人都手拿著嘀嘀筋,大一點的放一些大地紅呀。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像葫蘆一樣的花子,只見一點燃它,它噴出火花,一會變一個顏色,就像一棵圣誕樹。
街旁的商店也拿出花子來,那一個個“降落傘”像一個個從天上掉下來的小雨點,又像“小人國'里出來觀光跳傘的。"砰砰"雙響炮也迫不及待地跑出來,"竄地鼠"非一般的竄來竄去,"大地紅"也飛快的轉了起來。
看了這么多自己也該玩玩了,雷管子,雙響炮不敢說,大地紅嘛,還可以。我一手拿香,一手拿著大地紅,用香接近炮焾,香一觸著大地紅,大地紅炮焾冒出火星,我趕緊扔出去,剛一觸地,它飛快的轉起來,好看極了。咦?我突然想起還有一盒電光棒呢。電光棒被點燃后射出一個個像小星星一樣的火星,照亮了整個樓道。突然 ,"啾"的一聲把我嚇了一跳,回頭一看原來是爸爸在放騎火,這時,平時一向膽小的媽媽站了出來,她手持煙花棒,一手高高地舉著,像傳遞圣火樣子,“嘩”由媽媽親手放出的第一個煙花飛向了天空。
“噼里啪啦”隨著第二陣鞭炮聲響起,這個令人難忘又開心的不眠之夜結束了。
河南春節習俗作文600字篇6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辈煌拿褡寰陀胁煌娘L俗習慣,那么河南的春節有哪些呢?就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我們這里的春節是從臘月初旬開始的?!芭D七臘八,凍死寒鴉?!边@是一年里最冷的時候,臘八這天,家家都熬臘八粥。為什么要熬粥呢?是因為人們想來年有個好收成。
臘月二十三是祭灶。天一擦黑:鞭炮聲從四面八方響起,便有了過年的味道。這天不僅要放炮,還要吃祭灶糖,我們一般吃麻糖,是一種麥芽糖上面沾滿了芝麻,吃起來又甜又黏。
過了二十三,大家都得大掃除,并且還要把年貨準備齊了。除夕這一天是最熱鬧的,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家家都貼上了紅紅的春聯以及年畫。傍晚,家家都在忙做團圓飯,小孩子們還要給長輩們送餃子。大人們都要給小孩子們壓歲錢;這時家家都響起了鞭炮聲,然后大家圍在一起吃團圓飯,吃完團圓飯大家有的看春晚;有的打牌,打一個通宵;另外,還要守歲,大家不過十二點不能睡覺。到了十二點新的一年又開始了,有是一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震耳欲聾。
正月初一的時候,大家都忙著走親戚,拜年。
元宵節,大家都忙著買元宵;街上像辦喜事似的,到處張燈結彩,小孩子們有的上街燃花炮;有的挑燈籠真是熱鬧非凡哪!這一天大家必須得吃元宵呀!
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春節也就結束了,一切又恢復正常了。學生該去上學了,大人們又去照常做事了。春節就這樣結束了。
河南春節習俗作文600字篇7
說到我家鄉的春節習俗,那可真多啊!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每逢春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與門上,為節日添加喜慶氣氛。
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大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大大小小的“?!弊帧?span style="display:none">X6v子文庫范文網
拜年:
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歡的就是除夕了。
因為我喜歡聽那個傳說,我給大家講講吧!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于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里,"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怎么樣,看了我們這兒的習俗,才知道各地習俗沒多大差別吧!
河南春節習俗作文600字篇8
農歷臘月二十三,是春節前的一個重要民間節日,人們稱它為“祭灶節”。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悅心情,停下手中各種活計,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動。
河南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伴有一則凄涼的.民間傳說。古代的時候,一對老夫婦僅有一子,兩人視兒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愛。但因家中貧困,無以糊口,只得忍痛讓兒子到煤礦去挖煤。
兒子久去不歸,老人格外想念。這天,老太婆囑老漢到煤礦看看。路上,老漢遇到一個光腳片的同路人,兩人越走越熟,相處十分融洽。閑談之中,老漢得知光腳片是受閻王指使,來礦上收回一百名礦工。老漢心急如焚,乞求光腳片留下自己的兒子。光腳片慷慨應允,囑他不要告訴別人。
見了兒子,老漢佯裝害病,兒子侍奉左右,一直無法下井。不久,煤礦出了事故,老漢趕忙把兒子領回家里。
轉眼三年過去了,這年臘月二十二夜里,老漢想起當年的風險,忍不住對老伴說了。誰知此話被灶君聽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對玉帝講了這件事。玉帝惱羞成怒,立即懲罰了光腳片,并收走了老漢的兒子。
為此,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宮后,不要再搬弄人間是非。久而久之,人們都在臘月二十三祭灶。
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中原城鄉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輪鞭炮。城鎮居民忙于購買麻糖、火燒等祭灶食品。而在廣大農村,祭灶的準備活動和隆重的祭灶儀式便在震耳欲聾的炮聲中漸漸拉開了帷幕。
祭灶儀式多在晚上進行。祭灶時,祭灶人跪在灶爺像前,懷抱公雞。也有人讓孩子抱雞跪于大人之后。據說雞是灶爺升天所騎之馬,故雞不稱為雞,而稱為馬。若是紅公雞,俗稱“紅馬”,白公雞,俗稱“馬”。
焚燒香表后,屋內香煙繚繞,充滿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頭,嘴里念念有詞。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聲“領”!然后天執酒澆雞頭。若雞頭撲楞有聲,說明灶爺已經領情。若雞頭紋絲不動,還需再澆。
祭灶儀式結束后,人們開始食用灶糖和火燒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還要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為了粘住灶爺的嘴巴。傳說灶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督善惡之神,它有上通下達,聯絡天上人間感情,傳遞仙境與凡間信息的職責。在它上天之時,人們供它灶糖,希望它吃過甜食,在玉帝面前多進好言。也有人說,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爺的嘴,而是粘嘴饞好事、愛說閑話的灶君奶奶的嘴。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人們擠擁不動,爭買祭灶火燒。農村大多是自己動手,發面、炕制,一家人熱熱鬧鬧,很有過小年的味道。
在河南,人們把祭灶節看作僅次于中秋的團圓節。凡在外地工作、經商、上學的人,都爭取在臘月二十三之前趕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燒,便會得到灶神的保護,來年家人就能平安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