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其實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想要學習寫隨筆嗎?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最新體育教師教學隨筆篇1
教材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基本依據和物質基礎,但在教學中過分的把教材當圣經,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把一門充滿生氣和靈性的課程變得沉悶、單調、乏味,那么,教學就會猶如一張網、一團麻,很難做到綱舉目張,教材反而成了我們搞好教學的瓶頸??梢?,處理好教材,才能上好一節課。教師要在深刻領會教材蘊涵的教育功能和課程理念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處理和有效的組織,合理的分析和解讀教材,既尊重教材,又正確地把握教材、用活教材,靈活地進行課程內容的加工、調整、組合、補充、延伸、改編,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既輕松又實在。
一、不求全,而求變
不可否認,教材的內容、編排體系以及隱含其中的教育理念是影響教師教學的重要因素,然而,教材所安排的內容是否為教師的創造性活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又是否能為學生已有的基礎所接受和認可?事實上,即如人們所普遍了解的,新一輪課程改革關于教材與教師教學活動之間新的定位:教師應當用教材去進行教學,而不只是教教材。這也就是說,教師在使用教材時,要正確理解教材,首先是站在知識系統的高度全面掌握一個課時的知識點,其次是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確定重難點,最后是聯系學生的基礎和能力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必要時對教材的安排靈活變通,或“刪”或“增”。在北師大三年級《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三)》教學中,教材涉及的內容就非常多,從例題看:有被除數的首位不夠除;有筆算除法的首次驗算(其中又包括沒有余數和有余數的兩類)。從習題看:有商的大小比較;有對剩余的不同處理。一個課時涉及五個新的知識點,試想:要使一個三年級學生在一個課時的時間內對五個新知識點理解、接受、消化,可以嗎?當然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那么,教師就要對教材作出大膽取舍,本課時緊承前面的教學內容,被除數首位不夠除、筆算除法的驗算無疑是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我們有必要在教學中刪除有余數除法的驗算、對剩余問題的不同處理兩個知識點,同時弱化商的比較這一知識,這是“刪”。而在導入階段增加口算420÷6,并通過分解圖展示口算和思考過程,這能有效地遷移學法,理解“首位不夠除就看前兩位”的算理;在學習了首商之后,及時在反饋練習階段增加確定首商的專項練習,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這是“增”。如此刪、增更利于學生理解和應用新知,學習輕松了,課堂的實效性得到提高。因此,“不求全,而求變”可以看成數學基本技能教學所應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
二、不求全,而求聯
新課程改革以來,數學新教材與以往的教材相比,特別強調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普遍采用了“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呈現模式,內容生動,對學生也有極大地吸引力。但觀北師大新教材,課本以大量篇幅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建立模型,而將對于知識的解釋、應用與拓展反而隱含于練習之中。這樣的安排就有可能割裂數學知識鏈條,淡化了數學本質內容的探究。事實上,我們決不能弱化數學基本知識的教學,更應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那么在實際教學中,對教材某些內容安排次序作出調整,可能更有利于鞭辟入里,使數學知識前后連貫更加順暢,學生的思維也隨之順暢。還是北師大三年級上冊《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三)》的教學,教材中的例1(46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即被除數的首位不夠除,而緊接著安排的試一試則是被除數的首位夠除的練習,這是上一課時已經解決的問題,我們不妨大膽地將這一內容調到例1之前,作為鋪墊題,達到反饋學生學習情況、提取筆算除法要點的目的。這樣既分散了練習,又將新舊知識順暢地聯系起來,對新知的學習起到很好的解釋作用。再看北師大六年級下冊《反比例》的教學,緊承正比例知識,我們完全可以直接運用例2(王叔叔游長城,選擇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所需時間的關系)、例3(分裝600l果汁,分的杯數與每杯的果汁量之間的關系)的情景,在與正比例的比較中理解什么樣的量能成反比例關系,而例1中出示的和是12的加法表、積是12的乘法表倒是適合學生在認識了反比例之后對兩種不同的情況作出哪種數量關系成反比例的判斷,同時在乘法表中,把積是12的方格圈起來,連成了一條曲線,這正是反比例圖像的直觀表現,對后面觀察與探究反比例函數圖像起到很好的導入作用,因此,不妨將本課時例1的內容調整到學習了反比例并完成相關反饋練習后進行教學,更利于知識的解釋、連貫和聯系。也就是說,“不求全,而求聯”可以被看成數學基礎知識教學的相應原則。
三、不求全,而求延
在教學中,簡單機械地“用”教材教往往束縛學生的思維,達不到舉一反三、由此及彼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注重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適時適當地挖掘教材,延伸、開發、新編、創新教材。教師應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調整學習材料的呈現時機,可以新編學習材料,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也可以根據需要對教材進行開發,培養學生再創造的能力,實現對教材的創新。例如,就概念教學而言,對于同一概念我們應當力求從多種不同的角度去進行理解,也即應當將其看成整體性“概念網絡”的一個組成成分,從一個廣泛的角度對概念作出必要的“引申和變化”,這樣,學生就能在教材呈現的有限內容中生發開來,全面的、立體的掌握知識。在北師大六年級上冊《生活中的比》教學中,教材給出了兩類情境——數學情境和生活情境,一類情境是同類量的比較,另一類是不同類量的比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抽象出比的概念。然而,如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呢?我們恐怕還需要更為生動的內容呈現??梢栽趯W生理解了比的意義后講敘《柯南破案》的小故事,柯南只測量腳印就推測出了犯罪嫌疑人的大致身高,從而引出人體中有趣的比;在《試一試》習題中,解決了樹高與影長比的關系后,引入數學家泰勒斯運用這一知識測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在教學臨近尾聲時,出示體育比賽中的比分,引導學生思考:這里的比分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比嗎?……這些相關內容的拓展、延伸,更能夠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使“比”的概念在學生腦海中形成立體圖像,而不是扁平無生氣的知識。看來,“不求全,而求延”可以當做數學概念教學的一般原則。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它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老師的善于運用?!贝搜圆徊睿瑢嶋H教學中,作為一線的老師我們有更多的實踐體會去靈活的把握教材、運用教材,也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是有靈性的。
最新體育教師教學隨筆篇2
接近兩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使我深深的體會到人民教師這一職業是非常辛苦而又幸福的職業。師愛是人類復雜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結著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師愛是"超凡脫俗"的愛,這種愛沒有血緣和親情,沒有私利與目的,然而這種愛卻有一股巨大的力量。
一天,上課鈴聲響了,我走進教室習慣地把教室掃視了一圈后,笑了笑,說:"同學們老師要檢查一下昨天布置的作業,看看誰把《我們愛你啊,中國》這一課背給大家聽好嗎?"我每次都把學生分三個等級來檢查作業,各個等級分別找幾名學生背課文,每次抽查作業多數表現都很好,但這次很令我失望。我提問了上中等的學生竟然沒背下來,但當我讓班級學生都認為很差的學生小耀站起來背時,多數同學的臉都顯得很自然,也許會想成績好的同學都沒背下來,他能背下來嗎?但讓我和同學們都吃驚的是小耀竟然背下來了,這時在我的帶動下班級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非常高興。我從同學們的眼神和小聲的嘀咕中,我看出了他們心中的疑惑。從這以后他們學習更積極了。
剛上學時,我就感到小耀是個"有嘴沒手"的孩子,課堂上夸夸其談,課后作業邋邋遢遢,在接下來的幾周中,我也真正領教了他的作業鉛筆描紅筆畫不到位,田字格寫字歪歪斜斜,拼音格里的拼音更是"上天入地",作業中錯字連篇。我很快就熟悉了他的字就能一下認出。此刻,我望了小耀一眼,他正很得意的坐的很直。課間十分鐘,我埋頭趕批著作業,一路打鉤,批到小耀的作業時卡殼了,我叫同學把他"請"到我的身邊站著面批,他的作業本上有兩個錯別字了,我用紅筆重重地圈了出來,一臉嚴肅地說:"千叮嚀,萬囑托,不要寫錯別字!要仔細檢查!"聲音不高,分量卻很重。說完,我抬頭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想從他臉上找到悔過的表情。他沒有說什么,只是低下頭,好像再說我以后一定好好寫字。第二次作業他很出乎我的意料寫得特別工整,我在他的作業本上工工整整寫上了一個"優",還特意畫上一張遲到的笑臉。此后,這樣的"特批作業"多了起來,作業本上又多了許多豐富的內容:一面面鮮艷的小紅旗,一個個可愛的笑臉。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有責任引領他們走進知識的殿堂,學到更多的知識;我有責任引領他們張開理想的風帆,駛向夢中的彼岸;我有責任引領他們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無盡的天空。
最新體育教師教學隨筆篇3
來校一年多來,我最大的感觸就是除了正常的上課以外,我和孩子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整個級部除了有個別班級外,絕大部分的班級同學都能夠在美術課上遵守課堂紀律,尊重和尊敬老師,課上能按老師要求認真仔細的學習和思考,而沒有因為美術課是副科而去不重視,孩子們一直以來對于美術課的濃厚興趣和翹首期盼學習美術知識的態度著實讓我心動,我感謝孩子們的賞識,這么愛我的課。
二是孩子們課下打招呼不是簡單的老師好,而是發自內心的把我當成朋友,跟我聊天,跟我說笑,非常親近,我想我們的師生感情就是這么一步步拉近的,當去查宿舍時,孩子們給我遞上來一堆堆吃的喝的,真是讓我無以言表,孩子們真是太天真可愛了。
還有的孩子喜歡課下來找我談談心事,有時不好意思給別人談的事,來給我談,我謝謝孩子們的信任,我也會在教好美術同時,切實做到身正師范,學高為師,做孩子們的引導者和好朋友。
最新體育教師教學隨筆篇4
好動是小孩子的天性,以多年的體育課堂教學經驗,自認為帶一年級的體育教學應該能綽綽有余,對剛入學一年級新生的課堂紀律的要求不能太高,學生上課時有些小吵小鬧也無可厚非,反而能營造出一種熱鬧、活躍的課堂氛圍。可是經過這幾周的觀察,我發現體育課堂上開始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狀況。
很多時候上課前跟學生講好的一些要求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學生只能聽一會兒,一走、一動、或者一到操場上就全變味了,比如在教室集合排隊的時候我要求腳并攏、手貼緊、嘴閉緊。走的時候要眼看前方,緊跟隊伍、不能碰到別的同學、不能講話等。很多同學做的都很不錯,可是等帶他們去操場路上的時候就亂了,隊形散了,跟不上隊的,說話的,和別的同學玩耍的,搞的經常有學生在打“小報告”。老師:他推我,老師:他踢我等等。這些問題經常讓我哭笑不得,有的時候從教室到操場的路上我甚至需要走走停停,整好幾次隊伍。一節課的時間只有四十分鐘,我在集合整隊的時間就用去了四分之一有些班級甚至更多。那么還有多少時間讓我用來進行其他內容呢!
七八歲的小孩子的注意力也很難長時間的集中,如果在紀律方面浪費的時間太多,那么在教學環節就會有大量的重復的練習,學生肯定會產生厭煩的情緒,時間久了孩子們還會喜歡體育課嗎?還會喜歡體育運動么?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開始思考自己應該如何對課堂紀律進行管理。
俗話說:“要上好一節課,不是看你老師怎樣表演,而是看老師的課堂管理和學生的配合”。老師的寬容是育人的前題,教師要用一顆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的心去融洽師生關系。其次,教師對學生要熱情教誨,以情感人。在教學中,教師要融入到學生當中,和學生一起做練習、一起玩游戲,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而不是做個旁觀者。要用語言,用行動,去引導、去講解、去溝通,關注他們的點滴進步,堅持不懈的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尤其是體育課的習慣教育,如集合時要求快、靜、齊;報數時要求聲音洪亮,快速連續。用寬容的心走進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
最新體育教師教學隨筆篇5
針對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經常安排一些學生喜歡的游戲練習,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使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用以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開放式思維。但是游戲教學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在2年級的一節體育課中,我安排了“找朋友”的游戲,個別學生為了“逃避”受“罰”,突發氣象,出現有違規則的舉動。針對這一現象,我讓學生展開討論,在爭論中引發出創新的火花,獲得了意外的收獲,創編了“數腳”游戲。
實例
在師生親切的問好聲中,我們的體育課進入了導入部分。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我安排了“找朋友”的游戲,當我講清楚規則和要求后同學們沿著籃球場的邊線進行慢跑,開始了游戲。
我喊“5”,學生快速地自由結伴,5人抱成一團,我檢查后,對人數不夠或者是超過人數的小組,要求每人做3次立臥撐。為了改變游戲的單一性,增加游戲的趣味性,我采用了加、減、乘以及喊出的數字加或者減我舉起的打出的手勢,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在一次我喊“4”加我舉起的右手打出的“2”的手勢后,在檢查每組人數時,發現了有一個組是7個人相抱,其中__同學馱在一位學生的背上。我對該組的同學作出了不符合游戲的判決,每人做3個立臥撐時,學習同學提出了反對意見。他理直氣壯的說:“老師,你看我們是聯體兒,二個人二個腳,你再看其他小組6個人是12只腳站在地上,我們雖然是7個人,但也是12只腳站在地上,和他們是一樣的,怎么要做立臥撐呢?對__同學的講話,我沒有急于發表意見,而是讓大家討論怎么處理。同學們一下子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有的說要做,有的說不要做,有的說有理,有的說是狡辯。其中有為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師,我們今天做的是找朋友的游戲,是數人而不是數腳,他們不符合要求。聽他這么一說,我突然來了靈感,就對大家說:剛才__學生的表現和你們的議論,使我產生了一個新的想法,數腳不也是個很好的游戲嗎?大家來想想看如何來創設這個游戲。這一下討論的氣氛又熱烈起來,__同學更來勁,他說:只要老師說出數字后,不管哪個組的人數多少,只要站在地上符合老是的要求即可。
隨即,我和學生一起嘗試練習,當我喊到“8”時,學生迅速結伴,為了達到8只腳,大家各出奇想,有的腳踏在另一個人的腳背上,有的單腳站立,更難的是四個人成二只腳,多種多樣的動作和造型呈現在我的眼前。當我喊“0”時,居然也沒難倒學生,他們坐在地上把腳抬高離地。學生積極動腦,集體創設,互相協作,完全沉浸在游戲練習中。雖然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受到了影響,但我和學生得到了一個意外的收獲,創編了一個新游戲--數腳游戲。
思考
這次游戲教學給我很大的啟示,在平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主角,習慣于讓學生按設置好的各種內容和練習手段進行機械地模仿,被動的練習。把愛提怪問題、愛鉆牛角尖、不遵守規則的學生視為為調皮搗蛋,加以批評指責,造成學生在練習中不敢越雷池半步,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如果課中我把__學生的行為視為搗亂,將他的話視為狡辯,不予理睬,就不會有這以外的收獲。
體育教學是學生身體鍛煉和思維活動想結合的過程,激活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教學中,充分體現出師生、學生間相互交往,積極湖動,共同提高的特點。在這游戲教學中,針對出現的問題,教師不是專制地下結論,而是給學生有交流探討的機會,讓學生發表觀點,提出看法,在學生思維的碰撞中引發創新的火花。在游戲的創編過程中,學生積極思考探索,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游戲的練習中,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自我表現得到了成功的體驗,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創新教育不是把學生當作機器上的螺絲釘,而是把每個學生看成是發動機。我們要重視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善于發現學生在練習中有意和無意間所表露出的閃光點,對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的創新舉措,應及時加以鼓勵,要創設情景加以引導。要鼓勵學生去尋找一項活動、一個動作的缺點,包括鼓勵學生尋找老師的缺點,尋找幾個學生同一動作或幾個學生不同動作練習中的交叉點、異同點,了解動作學練中的重點、難點,提倡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給學生自主活動的空間,讓學生積極去嘗試、去探索。無論成功與否教師都應多給予肯定和鼓勵。精心呵護學生,更不應把創新這棵幼苗扼殺在萌芽狀態。
教師還要善于自己的教學創新,要善于運用多種思維創造多變而又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及時讓學生一起去分享、去體驗,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新體育教師教學隨筆篇6
過程中要創造良好的心理氣氛,教師必須獲取大量的信息,包括課前、課后、課中的學生的各種信息,信息傳遞的渠道必然保證暢通,教師才能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在教學中順利地溝通思想和交流情感,形成共鳴性情感反應,更深入鉆研教材,不斷研究,改進教學方法,那么,在提高自身素質水平,同時才能完成教學任務。
課堂人際關系中,師生關系是起主導作用的。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班都有肥胖的學生、性格內向的學生、遺傳因素導致缺乏運動細胞的 學生較多,在技能要求比較高的項目練習時,常受到同學的嘲笑,因而這些學生雖然喜歡上體育課但又怕遭到同學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遠了體育活動,成了體育課上受冷落的旁觀者。那么如何使這些同學像其他學生一樣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并獲得樂趣,是我們每個體育教師的職責和追求的目標,也是課改的今天要解決的問題。通過一年多的教學實踐,我感悟到只要教師努力去關愛這些特殊學生,這個目標是一定能夠實現的。
很多年來,受教育傳統影響,學校的教育活動往往是單項式強迫式的進行,以師為主,教師就是講師,就是權威,使學生產生一種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的“距離感”,在學習者和學習內容之間以及在學習者之間都存在著認知或情感方面的距離。有了這種對教學內容的生疏的“距離感”,學生怎么從中獲得真切的感受?如何喚起熱烈的學習興趣?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造才能?
最新體育教師教學隨筆篇7
一、體育新課改中課堂的轉變與教師的定位
1.1在體育新課改中教師應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
改變過往教學中存在的監督、壓迫的教學方式,在尊重每個學生差異性的前提下,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了解學生需求,明白學生想法,關注學生內心情感,制定出科學合理并能夠成功實施的教學模式,實現學生在身體素質的提高、心理能力的鍛煉與適應能力的加強。
1.2.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
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只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素質,才能在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能力。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培養出終身學習的觀念,這既是對體育教師的要求,也是希望體育教師能夠為學生做出一個榜樣作用。促使學生形成堅持體育鍛煉的觀念與習慣,實現體育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體育教師如何轉變自身角色
2.1明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注重交流的重要性
加強對平等、友好師生關系的培養,在潛移默化的交流中,運用自身的榜樣作用、合理講解等方式體現出自我管理、自我鍛煉、自我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2.2嘗試對體育課中的教學內容、組織形式、評價方法進行大膽改革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減少競爭性的體育項目,根據學生需求與喜好情況,多選擇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上課興趣。開展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使得所有學生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學習。避免一味地依照成績作為考核內容,注重科學與人性的結合,采用心率、密度、運動負荷等生物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加上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表現來作為評價的組成部分。
2.3加強對體育教師的職業培訓,注重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價值
新課改的開展是對體育教師的挑戰,也是體育教師自身謀求更好發展的機遇,這就體現出了職業培訓的重要性,通過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有助于教師順利推動新課改的完成,也促進了自身的發展。同時,加強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也非常必要,只有大家互相的幫助,共同的總結,才能為新課改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
2.4關注教育科研發展,注重體育教師的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培養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體育教學面臨著更多的狀況,這些新情況靠教師自身積累的經驗和現有的知識水平是難以解決的,它需要體育教師不斷地探索和學習,在改革創新中尋找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案,不能處在封閉的環境里教學,教師要加強對問題解決經驗的總結能力成為體育教育教學研究者。
總之,體育教師只有懂得反思自己出現的教學不足、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并將其培養成自己的一種習慣,形成反思自覺性。通過審視自己的失誤得到的經驗彌補自身教學不足,才能深入理解教育理念,推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在新課改中,反思能夠為新課改帶來新的教學理念,為教學帶來更好地成效。體育教師應與新課改共同發展,為新課改順利推進做出自己的貢獻的同時,也在新課改中實現了自身的發展。體育教師只有轉變以往角色,重新為自己定位,正確對待自己的職責所在,才能更好地融入此次新課改的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