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沒有旁觀者,你我都能獻愛心,精準扶貧拔窮根,同步小康譜新曲,精準識別扶真貧,精準幫扶真扶貧,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社會保障扶貧工作報告怎么寫,供大家參考。
社會保障扶貧工作報告怎么寫篇1
按今年8、9月份,我地遭遇近年來溫度較高、持續時間較長的夏季高溫過程。但是,就是在這樣惡劣的氣候條件下,全街道精準扶貧易地搬遷工作現場一片繁忙,施工人員緊張有序工作,市委組織部幫扶領導和干部,街道機關、村(社區)聯系干部頂烈日、冒酷暑,蹲點解決具體問題,農戶家庭成員積極主動落實任務,全街道易地搬遷工作高效穩步推進。為進一步推動全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有力有序開展,確保搬遷任務落實落地,現將相關情況通報如下。
全街道有精準扶貧工作易地搬遷任務的10村(社區)、37戶、89人。瓦口隘村是省定貧困,有易地搬遷任務20戶、49人。脫貧攻堅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政策性強、時間緊、任務重。在市委、市政府相關會議以后,全街道各級各部門創新舉措,精心組織,強力推進,按照__“四有”標準盡快建成,讓貧困戶住上好房子。
一、工作情況
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是改善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重要舉措,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重要保障。全街道易地搬遷工作按照扶移局提供的統一格式、范本,明確開工時間、建設面積等基本信息,堅持痕跡管理,統籌兼顧,實施易地搬遷工作,做到了全覆蓋、同推進。領導蹲點,督導工作。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和市委組織部定點幫扶領導小組成員經常到所聯系的瓦口隘村和貧困戶,蹲點指導工作,幫助貧困戶制定易地制定搬遷計劃,協調落實資金和搬遷地塊,督促工作進度,監督建筑質量和安全工作,確保工作順利推進和按期完成工作任務。結對共建,助推落實。借助城市社區的領導、人力資源和資金等方面的優勢,4個城市社區干部與省定貧困村瓦口隘村貧困戶接對子,實行“一幫一”、“一幫幾”的模式,與貧困戶同吃同住同勞動,實地解決具體困難,極大地促進了易地搬遷工作。擁軍街社區社區黨委、居委會“一班人”不講價錢,不說“二話”,重視聯系戶工作,從9月1日起,社區書記、主任都到現場指導督辦,催進度、督質量、查安全,被幫扶聯系戶__一周內異地搬遷重建的房屋從打地基到屋面蓋瓦封頂,部分院壩街沿硬化,進度達到預期。同時,該社區針對聯系戶__(74歲)及愛人__(78歲)年老多病、家庭生活困難的實際問題,發動社區干部職工紛紛自愿捐資,在中秋節前為兩位老人送去慰問月餅、豬肉、保暖內衣、膠鞋各類冬季衣物53件(套),解決了具體問題,幫助聯系戶樹立脫貧奔康的信心。__社區行動早、進度快,不僅按時按質完成房屋搬遷任務,同時為聯系戶吳永浩提供裝修材料,支付了裝修費用,還為其購買了灶具、廚具,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吳永浩現已入住新房,享受著黨的政策帶來的實惠和溫暖。神門關社區自工作啟動以來,對所聯系戶使用機械平整場地,加快進度,注重建筑質量和安全,全面完成易地搬遷工作任務。蘭家壩社區聯系瓦口隘社區易地搬遷11戶,社區書記、主任經常到聯系戶監督建設進度和質量,現已全面完成基礎砼澆筑、主體結構建設和青瓦屋面材料準備工作。自我加壓,增添舉措。在工作中,全街道非摘帽貧困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壓實責任,卯足干勁,增添措施,強力推進,力促盡快按__“四有”標準盡快完工。
二、存在問題
通過到村(社區)和入戶調查了解,全街道易地搬遷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軟件資料不完善。部分村(社區)軟件資料不夠完善,缺少邏輯性。二是政策執行不嚴謹。少部分貧困村(社區)未吃透脫貧政策,政策執行出現偏差、走樣,特別是建筑面積超過人均和戶均面積。三是工作進度滯后。部分非摘帽貧困村的易地搬遷工作進展緩慢。
三、工作要求
各級各部門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緊進度,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堅持目標導向、統籌安排、精準發力、持續用力,打通脫貧攻堅“最后一公里”,確保易地搬遷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
社會保障扶貧工作報告怎么寫篇2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省脫貧攻堅大會精神和22個扶貧專項方案,按照全縣精準扶貧工作安排,為切實做好我縣工業扶貧專項工作,通過扶持企業發展壯大,帶動和延伸產業鏈,逐步擴大貧困村貧困人口就業,堅決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目標任務,現將我縣工業扶貧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年度目標
20__年,按照我縣工業經濟發展實際,明確以產業扶持為主,通過加大對企業的技改升級力度,擴大企業規模和產量,增加群眾就業和務工收入;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農畜產品加工業,引導企業入駐綠色生態經濟產業園區,引進深加工企業和生產方式,延伸農畜產品加工產業鏈,幫助本地農(牧)民群眾通過種植、養殖、加工、銷售和務工等途徑增收致富。
一是將通過工業產業扶持和政策幫扶,通過扶持企業技改、整合和升級,力爭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家,新引進入園企業2家,建成投產企業4家,進一步促進園區和企業發展;
二是落實企業參與結對幫扶貧困戶工作,乳業、宇妥等9戶規上企業結對幫扶2戶以上貧困戶,其他企業結對幫扶1戶以上貧困戶;
三是年內園區和企業新增本地就業人數100余人,其中貧困人數占企業務工人員的5%以上;四是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帶動農副產品銷售貧困人員增收120元/年。
二、工作進展情況
(一)推動縣綠色產業經濟園區建設。2家企業已開始進行園區新廠建設;園區污水處理管網擴容項目已在本月開始建設。
(二)鼓勵全縣工業企業吸納貧困村貧困人口就業。由于地理位置和企業生產的特殊性,上半年只有很少一部分企業開工,解決貧困人口就業21人。牦牛乳業將在本月招收臨時性季節用工150人。
(三)20__年5月中旬,中電投光伏電站正式運營,按照國家發改等部門給予光伏扶貧的相關文件要求、相關的扶貧方案,將貧困村的建檔立卡無勞動能力人口按每年每人次不低于1000元的補助標準給與補貼。
三、存在問題
(一)由于縣地理位置特殊,加上企業生產主要為當地牦牛乳、肉產品,生產加工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季節性很強,導致上半年扶貧工作開展較為緩慢。
(二)我縣企業均為中小微企業,本身資金實力有限,再加上我縣發展時間較短,財政力量薄弱,對于推動企業的發展所能夠提供的幫助、支持極為有限,致使我縣企業發展緩慢。
四、下一步計劃
一是加強村企合作,針對貧困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牧戶,鼓勵企業對其畜禽養殖等方面給以技術指導,帶動貧困牧戶的養殖產業發展,同時鼓勵企業參與村企掛鉤幫扶,支持幫助貧困村發展經濟、擴大貧困戶勞動力就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二是鼓勵有條件的貧困村農牧民興辦農畜產品加工業,為貧困農牧戶勞動力提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崗位;
三是支持有條件的村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增加村級經營收入。通過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吸納本地貧困戶勞動力就業,增強村集體對農牧戶增收的服務和帶動功能。
社會保障扶貧工作報告怎么寫篇3
我縣的社會扶貧工作嚴格按照市扶貧辦的總體部署,堅持政府主導、部門支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思路,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動員社會各界、各階層力量積極參與幫助貧困村的開發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共籌集社會扶貧資金831萬元,其中部門綁捆資金318萬元,汶川地震捐資513萬元(捐資中的400萬捐贈給地震受災區,另外113萬元用于我縣受災區恢復重建工作)。完成特困村公路建設7條45公里,新建囤水田353畝,新建維修水利設施1300處,維修校舍1處,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7期,培訓950人(次)。
一、廣泛宣傳,深入發動
扶貧開發工作是一項重要的社會系統工程,它不僅是一項重要的經濟工作,也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需要動員和組織全社會的力量來參與推動此項工作。特別是去年的汶川大地震,由于貧困地區地勢偏僻,交通閉塞,房屋結構落后,因此,損失較為為嚴重,群眾生產生活十分困難。為調動全社會參與幫扶貧困群眾的積極性,我們采取了多種方式進行宣傳發動。一是充分利用電視、報刊等媒體廣泛播放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喚起社會各界對貧困群眾的同情;二是廣泛及時宣傳在抗震救災中幫扶貧困群眾的先進事跡,用先進典型來感召群眾參與;三是縣委、縣政府要求各單位將參與社會扶貧作為加強對內部職工教育的重要內容,要求每個部門定期分批安排職工到貧困地區進行幫扶,并將幫扶成效與工作業績掛鉤。
二、領導重視,責任落實
為切實加強社會扶貧工作的領導,動員全社會參與、關心、支持貧困地區經濟建設。自20__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每年都以兩辦的名義聯合下文,要求加強社會扶貧工作,并實行扶持政策一定五年不變??h委還建立了縣級領導聯系特困村制度,明確了每個縣級領導和部門所聯系的貧困村具體的幫扶內容,特別在今年抗震及災后重建期間,每個領導與部門多次深入聯系村,幫助研究制定具體的救災措施,協調解決重建所需的物資,確保全縣沒發生一起因地震造成的糾紛。
三、加強督促,公開公示
為確保社會扶貧工作取得成效,縣委、縣政府將各單位及其職工的捐資情況納入了年終的目標考核。在捐資過程中,絕大多數單位及干部職工反應積極,但有少數單位及個人因認識不到位以及其它方面的原因,沒有按時捐款,對此,縣扶貧辦協調縣督查室在黨政網上發出《督辦通知》,要求未捐資的單位限期完成捐資任務。同時,建立資金使用監督機制,對單位和個人的扶貧捐資,一律存入扶貧專戶,資金的使用原則由縣扶貧辦提方案,交縣扶貧領導小組集體審定。資金的籌集情況以及資金的使用情況在《大足報》上公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對安排到特困村的社會扶貧資金,嚴格按項目管理程序報批,執行扶貧資金的“備案制、報帳制、公示制、審計制”管理,建立健全社會扶貧資金專帳、項目臺帳制。對一些重點建設項目,還邀請縣紀檢、監察部門實施全程跟蹤監督,縣審計部門定期審計,確保扶貧資金的規范使用。
今年社會扶貧工作雖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的一些問題。一是極少數單位和個人對扶貧工作認識不足,在思想上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二是社會扶貧籌資主要來源于縣直部門和街、鎮、鄉單位、職工及工商企業,居民捐資較少,籌資渠道不寬;三是社會扶貧力量仍然較為薄弱,扶貧面有限。
社會保障扶貧工作報告怎么寫篇4
一、工作情況
(一)領導重視,組織落實。為了認真做好學院對鎢英村的扶貧開發工作,學院黨委高度重視,行動迅速,認真貫徹全省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積極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我省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的實施意見》,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好。一是多次召開扶貧開發工作專題會議,學習扶貧開發工作文件,研究部署扶貧開發工作任務,對扶貧開發工作作出具體的安排和指導。二是成立了由黨委書記張小云同志擔任組長的“規劃到戶、責任到人”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學院扶貧開發工作。三是成立了由何永進同志擔任隊長的扶貧開發工作隊,專門負責落實學院扶貧開發工作。四是建立了扶貧開發工作制度,明確了扶貧開發工作隊、責任人、聯絡員的職責分工和紀律要求,指定了學院組宣處負責學院扶貧開發工作對外聯絡和具體組織實施工作。
(二)措施得力,針對性強。學院以整村推進為平臺,以貧困戶為工作對象,以增加貧困戶收入和改善其生產、生活條件為目的,因地制宜,積極采取多種有效措施,扎實推進對鎢英村的各項扶貧開發工作。
制訂工作實施方案。在學院領導以及工作隊同志進村入戶開展摸底調查、掌握情況、廣泛聽取發展意見的基礎上,結合鎢英村貧困現狀和我院的實際情況,20_年1月14日,學院制訂出臺了《"規劃到戶、責任到人"扶貧開發工作實施方案》,制訂了《扶貧開發工作職責分工》、《扶貧開發工作紀律要求》等相關文件。在學院《規劃到戶、責任到人》扶貧開發工作實施方案中,明確了幫扶任務、目標要求和組織領導,確定了責任分解、幫扶措施和實施步驟,嚴明了工作紀律、工作要求和監督檢查,為確保我院扶貧開發工作順利開展,落實完成好省委、省政府交給我院的扶貧開發工作任務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存在的問題
(一)個別責任部門重視不夠。學院個別承擔扶貧開發工作任務的責任部門對扶貧開發工作重視不夠,其主要領導至今尚未赴鎢英村開展工作調研,也沒有提交具體的“一戶一策”幫扶措施。
(二)貧困戶小農意識嚴重。由于長期貧困,信息閉塞,觀念落后,鎢英村貧困戶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自身求發展盼富裕愿望不強,小農意識嚴重,小富即安,不富也安,存在“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凡事都等著國家和社會的救濟、幫助,寧愿苦熬受窮,也不愿苦干擺脫窘境,其精神和物資同樣貧困。
(三)缺少短期見效項目。針對鎢英村的實際情況,在沒有其它更好措施的情況下,學院主要采取推廣油單竹種植增加貧困戶收入。而油單竹從種植到收獲,其生長周期需要3至4年,短期難見收益,很難實現省里要求的“貧困戶每年要增加收入”的目標。
(三)貧困人口大量存在。由于鎢英村山高地瘠,自然環境惡劣,農業基礎設施、生產技術和手段落后,長期以來受“靠天吃飯”的束縛,一遇自然災害,經常有大量人口返貧致貧,貧困人口大量存在。今年3月,學院為95戶貧困戶發放油單竹種苗,結果其他村民意見很大,認為該村實際上不只95戶貧困戶,他們也很貧困,要求得到幫扶,發放油單竹種苗。這種情況不僅容易造成村民對當地班子有意見,也為學院的扶貧開發工作增加了難度。
三、下半年扶貧開發工作打算
(一)堅持“重點扶貧、平衡發展”的原則。繼續堅持“重點扶貧、平衡發展”的原則,以貧困戶作為重點幫扶對象,同時兼顧其他村民的實際困難,維護當地村民穩定局面,確?!耙巹澋綉?、責任到人”扶貧開發工作順利開展。
(二)轉變貧困戶觀念,促進貧困戶增收。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轉變貧困戶因循守舊的思想觀念和依賴政府的思想,增強自力更生、開放搞活意識,充分發揮貧困戶的主觀能動性,認真落實“一戶一策”措施,想方設法帶動貧困戶發展“時間短、見效快、收益高”的特色產業,拓寬貧困戶生活渠道,實現多條腿走路,促進村民短期增收。
(三)做好油單竹種植項目后期開發工作。繼續做好油單竹種植項目的后續跟進及后期開發工作,根據油單竹種植情況和經驗,力爭引進社會資金支持,使當地油單竹形成一定的規模優勢,成為貧困戶穩定收入的重要來源。
(四)加強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根據省委組織部提出的“以扶貧帶黨建,以黨建促扶貧”的工作要求,大力加強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使鎢英村黨支部各項活動能夠正常開展,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指導和帶頭作用,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社會保障扶貧工作報告怎么寫篇5
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推進,制定出臺中國2x11至2x12扶貧開發綱要,提出了新的標準,制定了新的扶貧政策,我鄉認真貫徹中央、省、市、縣農村工作和扶貧工作會議精神,豎立“大扶貧”理念,認真落實扶貧促發展,低保保生存的扶貧方針,扎實推進整村推進、產業開發、科技扶貧、社會幫扶等扶貧開發,制定扶貧發展規劃,積極爭取項目,多方籌措資金,健全扶貧機制,強化扶貧責任,大力推進扶貧攻堅,全鄉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F將全鄉扶貧開發工作簡要匯報如下:
一、我鄉貧困基本現況
2x11年我鄉被列為扶貧整村推進鄉,是全縣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鄉鎮之一。全鄉轄17村80個村民小組,有3254戶14499人,有勞動力8670人,貧困人口12249人,占總人口的84%。境內溝壑縱橫,高寒陰濕,交通不便,特別是南北兩山,歷史自然條件差,人口整體素質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貧難度大;特色產業多以零星種養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經規規模,生產水平低下,群眾生活困難,扶貧底子薄弱,開發任務艱巨,盡管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加大了對我鄉的扶貧開發力度,但全鄉群眾生活還尚未擺脫貧困現狀。
二、我們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我們緊緊抓住省、市、縣扶貧開發新政策機遇,立足鄉情,明確提出了大力實施扶貧開發戰略,是實現洮坪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是改善民生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的有效法寶,是解決制約發展瓶頸的重要舉措。站在空前高度、新的起點,堅持以扶貧開發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多方爭取項目,積極實施整村推進,發展特色產業,“兩項”制度銜接,農村低保的擴面提標,救災救濟,勞務技能扶貧培訓等工作,不斷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全鄉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扎實推進整鄉推進扶貧開發
2x11年我們申報并編制完成了整鄉扶貧開發項目實施規劃、秦巴山區整片整流域扶貧開發規劃,組織實施了下坪、山根、康河等11村的整村推進項目,今年又申報了馬壩、中灘、大山、義堤4村的整村推進項目規劃。一年來,我們在扶貧開發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硬化村道1.248萬平方米,新修文化培訓室4處18間230平方米,拓寬、砂化3村村組道路13.6公里,新修便民橋5座,加固維修1座,推廣太陽能灶1488臺,新修河堤3140米,建文化墻40米,新建過水路面1處,新修管網供水1處解決了50戶210人的吃水問題,目前,康河村整村推進項目已全面完成,其余10村的部分項目在建,計劃今年10月底全面完成全鄉整村推進建設任務。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全鄉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改善,群眾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社會發展速度明顯加快。
(二)扎實開展了產業扶貧項目。積極實施招商引資戰略,引進北京開發商,在大山村成功流轉土地100畝,新建中藥材種植基地1處;扶持農戶創建了坪陽養鵝基地,養鵝1000只,竹園誠信
養殖基地,養雞1萬只以上,興隆養雞場,養雞1000只以上;創建坪陽、興隆、下坪3處優質洋芋示范基地,種植面積達到2380畝;創建了大山養牛基地,養牛2x00頭以上。
(三)扎實開展了“兩項”制度銜接、農村低保、農民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工作
隨著國家扶貧政策的相繼出臺,扶貧開發的渠道和內容、廣度和深度越來越多樣化、系統化和全面化,我們以此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了中央、省、市、縣關于扶貧開發的各項決策。
(1)扎實開展了“兩項”制度銜接,建立了貧困家庭檔案。我們結合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全面開展了貧困家庭的調查摸底,建立了貧困家庭檔案2702戶12249人。通過調查摸底,全面掌握了貧困農戶的基本現狀和需求,摸清了貧困戶底子,為實施分類扶貧、制定幫扶計劃和措施、確定扶貧內容、方法、途徑和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據。
(2)認真落實了城鄉低保的“調、減、免”及擴面提標工作,規范低保、優撫等工作運行機制。按照縣上有關精神,對全鄉低保戶進行了全面調查摸底,實現了農村低保動態管理,建立了低保戶家庭檔案,并按照“五優先、六不準”要求,對不符合條件的55戶低保戶進行了調整,做到了確定低保對象準確,操作程序規范,發放資金及時。同時,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低保擴面提標精神,全鄉2702戶貧困家庭中,有908戶3472人已納入低保,占貧困人口的23.9%,三年來,共發放農村低保金854.8372萬元,五保供養金41.04萬元,城市低保金9.04976萬元,軍人優撫金
25.07225萬元,這些資金的及時發放,切實解決了貧困家庭的生活困難,保障了他們的生活問題,確保了農村社會的合諧穩定。
(3)扎實開展了農村養老保險調查摸底,為全面實施新農保政策奠定了良好基礎。我們按照省、市、縣會議及文件精神,對全鄉14499人的基本信息進行了采集,建立了新農保家庭檔案。加強了政策宣傳,采取召開村民大會、張貼宣傳標語、舉辦專欄,多形式、全方位地進行了宣傳動員,使廣大群眾對新農保政策有了一個更為深刻的了解,為進一步實施新農保政策做好了前期準備。
(4)認真開展了救災救濟工作,保障因災返貧,因災受窮農戶的生活問題。我鄉自然條件惡劣,高寒陰濕,自然災頻發,特別是暴雨、冰雹、雪凍災害時有發生,致使農戶返貧率高。近年來,因自然災害受災人口達到310戶1480人,因災返貧人口達到500多人,扶貧開發成果鞏固難。為了使貧困戶能夠度過難關,鄉上多方籌集資金,為受災戶分憂解難,三年來,共發放救災資金10.6萬元,救助資金49.2166萬元,切實解決了受災群眾的生活困難。
(四)大力開展勞務培訓及輸轉工作,為貧困群眾開避了脫貧致富途徑
我們結合整村推進扶貧科技培訓規劃的實施,邀請陜西教育集團師資隊伍2x余人,在全鄉17村扎實開展了為期1月的農民實用技術和農民技能培訓,培訓達800多人次,使農村富余勞動力掌握了一技之長,拓寬了農民致富渠道,實現了農村富余勞動力由被動學向主動學轉變,由體力型向腦力型轉變,由自發型向有組織
型轉變。在農民工輸轉方面,充分發揮村級勞務聯絡員作用,積極向北京、天津、新疆、內蒙等地輸轉勞務工,三年來,共向外輸轉勞務工12x00余人,創勞務收入1.5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