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是的一方面是指國家積極主動地擴大對外經濟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寬政策,放開或者取消各種限制,不再采取封鎖國內市場和國內投資場所的保護政策,發展開放型經濟。那么改革開放這么久了你知道要做調查報告要怎么做嗎?下面是子文庫為大家帶來的改革開放調查報告范文,僅供參考。
改革開放調查報告范文1:
時間:2009年1月15日——2009年2月5日
摘要:改革開放30年中國取得成就舉世無雙,令國人自豪,亦使世界震驚。中國之國際地位顯而易見。本人通過查閱資料和訪談等方式對30年變化進行調查發現中國的經濟實力迅速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提高,教育等其他方面也有了較明顯的進步。 正文:經濟方面 生活方面 其他方面
1.經濟方面: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可謂首屈一指。從1978-1998年這20年是中國發生翻天復地變化的時代,是一個充滿神奇充滿朝氣的時代。中國經濟之所以保持較高的增長率,其主要推動力在于非公有制的發展。而國家財政主要依賴于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提供。因此中國市場化改革必須基于公有制,通過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途徑來推經市場經濟。中國經濟轉型的主要特點是:非公有制企業比重上升,國有制企業比重下降。國有經濟在GDP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77.6%下降到1997年的26.5%。中國非公有制中私有制發展最快。私有制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在GDP中的比重從1978年的5.3%提高到1997年的32%。對于外資經濟,在1979-1997年間,中國累積吸收外資2201.62億美元。因此無論從數字上還是百分比上,中國在其他任何年代都不曾創造出如此奇跡。進入2000年人們開始擔心中國經濟是否能夠保持
旺盛的增長,而7%-8%的增速粉碎了這一想法。2003年以來中國連續4年保持10%以上的增速。2006年,中國人民人均國民收入達2010美元,比2002年翻了近一番,步入中等國民收入國家行列,財政收入達38731億元,比02年增長105%,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19504億元,四年平均增速為35.5%,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7604億美元,世界排名躍居第三位,外匯儲備達10663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位。中國工農產品總量仍位居世界前列,而長期以來困擾中國經濟發展的煤,油,電,運等瓶頸問題逐步得到解決。2003-2006年間,中國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120271億元,是1978-2002年的近兩倍。中國能源生產的總量年增長11.3%,并在04年成為世界第二能源大國。電力緊張狀況得到緩解。2006年中國GDP達210871億元,。占世界總GDP的5.5%,07年中國超越德國居第三位。30年奇跡增長舉世無雙,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的面貌。
2.生活方面:衣與食。
服裝是一種回憶,一幅穿在身上的歷史畫卷,一個世界,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時代最為鮮活生動的現象記錄。改革開放30年的成就,可以透過不同時代人們穿衣變化來尋找最直接,最細微的答案。改革開放初期:走出黑暗的時代。改革開放之前,最時尚的穿戴莫過于穿一身不帶帽徽的草色舊軍裝,扎上棕色武裝帶,胸前佩戴像章,腳登一雙草綠色解放鞋。曾幾何時,在中國幾億人的衣柜里,綠藍黑灰等幾種顏色的衣服占據統治地位。國門打開,觀念變更,中國人重新打量穿著,打扮是沒有階級性的。于是出現了喚起一代人
渴望和熱情的“的確涼”,70年代的“的確涼”是一種時尚的代表。80年代:色彩繽紛時代的到來。西方文化與港臺時尚迅速進入中國大陸。封閉的國門打開,美是沒有階級的,這一時代呈現多樣化,多色彩。大喇叭褲成為所向披靡的時尚,雖然作為一種服裝怪出現,卻打破了之前中國服裝的“統一制”。牛仔褲,80年代作為前衛,頹廢的服裝而被主流社會拒絕?!靶吕顺薄贝蟾攀沁@個時代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世界以極快的速度呈現給中國,中國人以極其快的速度趕上世界的潮流風向標。時代真理:女人漂亮了,世界才美好。90年代:這個世界變化快。中國服飾,至少在高端人群中實現了與世界同步。從地攤到專賣店,也是90年代的產物。這一時期,中國的日常意識發生了一次革命性的變化。他們更注重品牌,著裝品牌檔次是人們身份和品位的主要標志。吊帶,露肌在這一時期站到歷史前沿。21世紀:人性才是王道。我的服裝我作主,每個人都希望通過服裝來實現自己獨特的品位,不媚俗,不趨同,不隨波逐流來彰顯自我。服裝承載著人們深層精神追求,也在不斷進步,創新,透著衣著變遷來看一個嶄新開放的中國。
民以食為天:30年變化大致為:糧油食品憑票供應~大魚大肉滿桌~粗細糧搭配,營養配餐。80年代前期:票證時代,過年才吃肉,顧不上口感和營養,能吃飽就行,買東西要排“長蛇陣”。80年代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產量提高。90年代:花樣時代,百姓餐桌食品翻新。隨著改革開放的近一步,物資市場逐漸市場化.魚肉雞等葷菜成為餐桌上的常客。海鮮也逐漸進入尋常百姓人家。人
們開始注重口感。消費觀念的改變,大酒店的人多了。人們開始講究飲食結構和營養搭配。從吃多到吃精,多元化的飲食結構提供人們崇尚健康,科學的飲食生活,健康飲食觀念在尋常百姓家也得到體現。小餐桌上的變化印證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大發展大進步。
3.其他方面:教育和體育。
中國的教育1978年是一個偉大轉折,國家重新樹立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教師的觀念,對學制教材,教學時間都做了安排,整頓了教學秩序,恢復了師范院校,對在職教師進行培訓進修。自此進入恢復,調整和發展的軌道。30年后,教育事業蒸蒸日上,碩果累累。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素質教育向縱深發展,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教育事業呈現科學健康發展態勢。30年通化教育,關注民生,切實解決學生困難,堅持教育為主,德育為先?!瓣柟饪傇陲L雨后”30載教育榮譽不斷,任重道遠。
體育:奧林匹克旗幟首次在這篇土地上升起,這是一份賀禮,向一個步入而立之年的中國獻禮。08年奧運會,中國登頂冠軍榜,結束了二戰以來美俄交替領跑的局面。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會忘記許海鋒射落中國奧運第一金的榮耀時刻,都不會忘記中國奧運健兒在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一舉成名,斬獲16金,展現出一個體育大國的崛起,都不會忘記劉翔那驚天一躍,改寫中國田徑史,不會忘記。。。從奧運會的進步來看中國競技體育,從而看出中國的體育的進步。
結束語:通過調查發現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取得巨大成果。雖然中國發展之路步履維艱,但充滿生機。
改革開放調查報告范文2:
衣:改革開放前,農村居民生活條件差,買布靠布票,穿著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那一句農村里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當年的真實寫照。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市場商品的逐漸豐富,人們開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費模式,穿著更加講求舒適大方,服裝變得豐富多彩,并日趨成衣化。各種皮鞋、旅游鞋、休閑鞋等不但式樣新穎,而且穿著舒適,普遍為農民所接受。
食:相信糧票、油票,在很多人眼里都不會陌生,吃飯必須靠這個去換。隨著改革開放,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民消費水平隨著收入的快速增長消費水平逐步提高,農村居民的食品消費逐步從追求數量滿足為主轉入了以追求質量為主的階段,人們開始在吃上講科學、講精細、求營養、高質量。市場上豐富的肉、蛋、魚、鮮菜、果四季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么買什么。主食細糧化,且逐漸豐富多樣,副食品消費從以追求數量滿足逐漸轉入講究質量。
住:改革開放前,幾乎家家戶戶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天的時候,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后來用磚磚瓦瓦建了個土磚房,下雨天依然受此待遇?,F如今,一踏進村莊,一幢幢二、三層高的新樓房,展現在眼前。每戶人家一塊五、六分土地的宅基地,. 四面用宅溝圍起來,溝水清澈,魚翔淺底,既可捕食,又可防火。宅前宅后,還種上了花果林木,綠樹成陰、鮮花爭妍,家家住的是個鳥語花香、環境優美的“農民別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鄉政府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助下,家家接通了水、電,既可飲上潔凈的自來水,又能用上電燈、電話,還可上網、看電視,過上了現代化的城市生活。同時,戶戶添了三件“寶”:一是修了個潔凈廚房,用上了燃氣灶、電冰箱、微波爐;二是建了衛生廁所;三是造了沼氣池,把糞便、垃圾統統灌到沼氣池里,經發酵后制成沼氣,供廚房作為清潔能源使用、其殘渣又是農田需要的有機肥料。這樣,既節省了燃料支出,又保護了農村環境,還提供了有機肥料。這在城市里是無法做到的。
行:過去,從鄉里到縣城不足40公里,農民卻要坐車顛簸整整2個小時,終于進城了,灰頭土臉的還不好意思見人。由于路況不好,公交車不愿意開辟線路,城鄉道路上跑的數量稀少的出租車,也多是城里淘汰的破舊車輛,中途趴窩、超員超載現象時有發生。這種長期制我縣農村發展的“行路難”問題,現在有了根本改觀。近年來,圍繞新農村建設,我縣依托國家政策扶持,累計投人資金9000多萬元,大力實施城鄉道路暢通工程,新修鄉村公路總里程達到448公里,一條條緞帶式的瀝青路從縣城向鄉村延伸,全縣公路通鄉率達到100%,通村率達到50%。通過招商,縣上先后引進兩家運輸公司落戶,新穎、舒適、快捷的公交車不僅到了全縣所有鄉,還開到了部分鄉村,許多農民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坐車,直接進城。更大的收益是,過去由于交通閉塞、銷售困難的農副產品,也隨著道路的暢通進軍國內外市場,為農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收人。
用: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隨著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長,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低檔到高檔、從單一向全面的發展過程。改革開放前農村居民耐用品消費始終是低水平的。曾幾何時,人們為了買一臺彩電或冰箱,全家人要省吃儉用好幾年;如今,農村居民家里由“老四件”(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迅速向“新六件”(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電風扇、組合音響、照相機)和電腦、小洋樓、摩托車、空調、移動電話、小汽車等轉化,生活已經從“基本生存型”向“享受發展型”轉變。
文化事業:改革開放前,全村的中小學校舍設施十分簡陋,文化設施非常落后。如今,一座現代化的文化活動中心已在鎮東建立起來,可為本鄉農民提供圖書、影視、歌舞、棋牌,甚至培訓、上網等全方位服務,大大豐富了農民的文化生活。村里所有中學、小學現已全都遷移到新民鎮上,新建了寬敞的校舍,更新了教學設備,分別合并成為完中、中心校、幼兒園各一所,并在義務教育階段,享受免學雜費、書簿費的待遇。至于學生上學,通公交的村,可乘公交車上學,不通公交的村,由學校設校車接送。這樣,全村學齡兒童、青年,既能充分享受現代化的教育資源,又能保證他們出行安全,家長都感到滿意放心。
農村經濟:改革開放就是解放生產力,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農村經濟開始從單一農業經濟迅速向多種經濟發展轉移,推動了農村經濟全面快速增長。村里有了企業家、養殖戶。村民萬懷稱得上是村里的能工巧匠和首富了,他不僅有全村唯一的小轎車,還在自家院子里安置了車、鉗、刨、鉆為一體的車間。他每天忙得很,業務挺多,村里人都說他是一個“農民企業家”。村里還有了專業的養殖戶,如村民田喜,養了幾千只雞。我曾到他的半現代化的雞舍參觀,令人贊嘆不已。每天他都忙個不停,一年下來的收入很可觀。村民茂田當年還是個孩子,如今他開大貨車為廠礦跑長途掙錢,漂亮的妻子則是家里地里一把好手,種地的畝數甚至超過了許多男人,家里布置的檔次也很高。村里還有不少人到外地去工作了,村里的活兒忙完了,他們就到城里去打短工,比如到飯店當廚師,給人家安裝修理鍋爐,到私人的加工廠當噴漆工,等等。
農村合作醫療:作為生長在農村的自己,從小便知道了農村人看病的真正難處。城里人得病有醫療報銷,可是農村人往往因為沒有任何醫療保障制度,因此,在小病的時候一般是不舍得花錢去看而導致最后病情惡化轉成比較嚴重的病情,待到病情比較嚴重的時候必須去醫院看的時候,醫院動輒幾萬元的治療費用令農村大多數農民望而卻步,因此,在農村只要一提及看病,大多數農民都表示出無奈的表情。但是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中國的經濟水平迅速發展,黨中央和國務院在近年來在全國推出了農村合作醫療優惠政策,使全國農民朋友興奮異常,農民看病終于可以有醫療保障制度了。作為自己也是受益者,自己的父親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平時身體非常好,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最近幾年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前,從06年開始便由于高血壓的原因導致連續兩年出現了腦血栓的病情,截止到現在,家里共計花費了幾萬元的醫療費用,對于一個農村家庭來說可以說是花費頗大,但是父親填報了農村合作醫療,看病的時候能報銷百分之五十,這樣一來,我們家就能報銷花費藥費的一半,使家里損失大大減少??粗鴪箐N回來的醫藥費,看著父親日益漸好的身體,我們全家感謝黨和國家的好的惠民政策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另一個主要問題就是老無所養,意思就是城里人年紀大了、退休了可以有國家的退休金來保障,而農民待到年齡大了失去生活能力了便只能依靠兒女來養活,不但給兒女造成了不小的負擔而且生活質量也急劇下降?,F在好了,黨和國家在全國農村實行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凡是年滿60周歲的老人每個月都將領到國家發給的200元養老金,200元錢對于沒有什么花消的農民來說基本可以維持日常生活了。看著村里年滿60周歲的長輩們從村委會領到錢后的喜悅表情、看著他們在議論著自己也有“退休金“了,作為我們晚輩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改革開放三十年了,農村的各方面建設和發展日新月異、發展迅猛,但是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得農民百姓心的政策。
改革開放調查報告范文3: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由此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這無疑成為歷史的標志點。 2008年,我們迎來改革開放30周年。
在我的家鄉,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消費狀況又如何,我通過十一九天長假的時間就我的家鄉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進行了調查。
一、調查時間:2008年10月
二、調查地點:天津濱海新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塘沽區)
三、調查方式:詢問部分本地的人及自己的親朋好友,以查詢網絡的方式獲得詳細的
數據
四、調查內容:天津濱海新區的人民就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變發展以及人們的生活消
費狀況為主題進行調查
五、總體狀況及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 。
1、按經濟的發展來說
1994年建區以來,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取得重大進展,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提高,服務輻射功能進一步完善,一個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基礎、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的現代化經濟新區迅速崛起。2006年,以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布局為標志,濱海新區開發開放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以下是濱海新區自改革開放以經濟發展狀況的數據:
(1)、經濟規模不斷擴大。1993年,新區生產總值為112.36億元,占全市比重20.9%;經過9年高速增長,到2002年實現生產總值862.45億元,占全市比重提高到40.1%,提前1年實現“10年基本建成濱海新區”的目標,也標志著天津“三五八十”四大奮斗目標提前1年全面實現。2007年,新區生產總值增加到2364.08億元,占全市比重已達46.8%。14年來,新區生產總值平均每年遞增20.6%,高于全市同期10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
(2)、新區現代化工業高速發展。新區工業總產值從1993年的212.90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6282.83億元,年均遞增27.3%;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1993年的15.2%,增加到2007年的59.8%,年均提升3.2個百分點。14年來,濱海新區形成了四大支柱產業和五大高新技術產業群。2007年,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四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818.65億元,占新區規模以上工業的63.6%;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五大高新技術產業群,產值規模占新區比重超過1/3。
(3)、開發區和保稅區比翼齊飛。1994年以來,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產總值年均遞增28.9%,主要經濟指標在國家級開發區中始終保持領先,成為全國最具發展活力的開發區之一;天津港保稅區充分發揮國際貿易、保稅倉庫和物流分撥功能,生產總值以年均42.5%的速度迅猛增長,國際物流通道和進出口基地的作用日益突出。2007年,開發區和保稅區生產總值分別達到939.40億元和289.45億元,合計占新區生產總值的一半以上。
(4)、開放型經濟迅猛發展。1994-2007年,濱海新區直接利用外資合同額累計達451.44億美元,占全市的比重為61.4%;外貿出口總額累計1169.37億美元,占全市的61.4%。作為天津對外開放的前沿,濱海新區始終堅持高水平集約化發展,引進和啟動了一批項目規模大、產業關聯度強、技術水平高、集聚效果好、帶動作用突出的重大項目,成為世界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最密集的地區之一,2007年實際直接利用外資額占全市的74.4%。14年來,豐田汽車、三星手機、飛思卡爾芯片、LG化工、100萬噸乙烯煉化一體化、空客A320系列飛機總裝、中新生態城等大型項目相繼落戶濱海新區。在被國家批準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后,濱海新區已經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對外開放門戶。
2、按人民的生活消費狀況來說 雖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下是濱海新區人民生活消費狀況的數據:
人均消費性支出由1978年的345元,增加到2007年的12029元,增長33.9倍,年均遞增13.0%;1978年,城市居民恩格爾系數為58.1%,按國際標準劃分處于溫飽階段;1997年下降到46.7%,比全國目標提前3年達到小康水平;2001年繼續下降到37%,步入比較富裕階段;2007年,城市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5.3%,30年間下降22.8個百分點。
70年代末,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以手表、自行車、縫紉機、收音機等“老四件”為主,消費水平在百元能級;80年代,以電視機、電風扇、錄音機、洗衣機、電冰箱、照相機等“新六件”為代表,消費水平提高到千元能級;90年代,以空調器、影碟機、電腦等成為消費潮流,消費水平上升到萬元能級;進入新世紀,通訊設備、家庭設備用品不斷更新換代,旅游休閑消費成為時尚,汽車、住房成為新的消費重點,消費水平提高到十萬元能級。從三十年前的吃飽到十年前的吃好,在到現在的精神消費,新區人已向小資生活靠攏,從二十年前的中式家常菜到現在的法式鐵板燒、日式料理、韓國燒烤,從十年前的kfc到現在的starbucks,從李寧到耐克,新區人都走在時尚的前列,以前的人會說這是浪費錢財、浪費時間,可現在這種生活方式應該叫做享受生活,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之下,適當的放松,是新區人更好工作的保證。
六、調查結果
天津濱海新區改革開放3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些成就見證了天津跨越式發展的輝煌歷程。展望明天,濱海新區帶動整個天津市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