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吳國與楚國。三國魏曹冏《六代論》:“吳楚憑江,負固方城?!?span style="display:none">Glv子文庫范文網
(2).泛指春秋吳楚之故地。即今長江中、下游一帶。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君吳楚之士,亡國之餘,有何異才,而應斯舉?”唐杜甫《登岳陽樓》詩:“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明許宗魯《登齊山樓》詩:“淮淝山色尊前出,吳楚江流畫里看?!标愐恪对伻龒{》詩:“總嫌太狹窄,吳楚天地寬?!?span style="display:none">Glv子文庫范文網
(3).指吳地和楚地。比喻不同區域。唐李復言《續玄怪錄·定婚店》:“雖讎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此繩一繫,終不可逭?!?span style="display:none">Glv子文庫范文網
(4).指漢高祖分封的吳楚諸侯國。《史記·袁盎晁錯列傳》:“吳楚反,聞?!比龂翰軆住读摗罚骸叭桓咦娣饨?,地過古制,大者跨州兼域,小者連城數十,上下無別,權侔京室,故有吳楚七國之患?!鼻逡ω尽顿Z生明申商論》:“﹝景帝﹞其資如此,而鼂錯又以申商進之,何怪有吳楚之難。”
吳的解釋吳ú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擴展至淮河下游一帶:吳鉤(古代吳地出產的一種*,后泛指鋒利的刀劍)。吳越同舟(喻過去的仇人由于當前利害一致而成為朋友)。中國東漢末年三國之一
楚的解釋楚ǔ落葉灌木,鮮葉可入藥。枝干堅勁,可以做杖。亦稱“牡荊”。古代的刑杖,或學校撲責學生的小杖:捶楚。夏楚。楚掠(拷打)。楚撻(拷打)。中國春秋時國名:楚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