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一個聽起來就很熱鬧的名詞,你居住的社區是怎樣的呢?想不想介紹一下?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社區簡介范文,希望對你有用!
社區簡介范文篇1
蓮花北苑社區座落于建鄴區沙洲街道汾河路38號,社區辦公地點座落于小區中心路商業房,面積1021?,目前社區管轄蓮花新城北苑小區,東至南河,西至繞城公路,南至友誼路,北至繞城公路,占地面積503300?;小區共28棟住宅樓,共入住5107戶,現已交付24棟,3547套住房,另有4棟住宅共1560戶將于今年9月份交付使用。到目前已入住居民達2000戶以上。
根據區關于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的有關精神,結合自身實際,采用“社區 物業”的管理模式,在“一委一居一站”組織架構的基礎上,還組建了物業服務中心、商業服務中心。由街道副處級領導擔任黨組織書記,其他各部門共配備了22人。通過進一步整合資源,形成社區、物管共同推進小區建設的格局,為小區居民提供集常規性公共服務和經營性多種服務為一體的全方位、多層次的綜合服務。
目前用于蓮花北苑社區用房共有1021平方米,其中在小區中心地帶的門面房約200平方米作為公共服務大廳,在物管樓的四樓有面積為800多平方作為居委會、會議室、各類社會服務中心、托老站、殘疾人康復中心、免費對居民開放的活動室等。另外將在商業用房中協調部分面積作為社區警務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等。
今年蓮花北苑社區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和諧社區”構建為宗旨,本著“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原則,著力打造“綜合提升社區”.夯實工作基礎,著力完善公共配套建設,著力強化社區服務,力爭把蓮花北苑社區建成一個環境優良、秩序井然、管理規范、人際和諧的新型經濟適用房樣板管理小區。
社區簡介范文篇2
電子路社區居委會位于呼鐵菁華園院內辦公樓,建筑面積320平方米,產權屬于呼鐵局,無償使用。東臨電子路,南臨光明大街,北靠__路,西鄰烏里__,轄區面積0.2平方公里。建筑面積16.199萬平方米。轄區總人口 3269人,居民成分(常住人口2944人,流動人口325人,其中男性1689人,占總人口的51.6%,女性1580人,占總人口的48.4%,)少數民族主要有蒙古族、滿族、回族,其中蒙古族203人,占總人口的6.2%,滿族58人,占總人口的1.8%,回族117人,占總人口的3.6%下崗職工78人,在職職工1185人。轄區在冊黨員46人,困難黨員5人。兒童320人,困難家庭(低保戶47戶,空巢老人58人,享受老年津貼17人。)殘疾人177人。轄區有信號小區,呼鐵菁華園小區,工程樓7棟,通信段樓、電子樓等住宅樓,一棟辦公樓,藥廠平房13排平房環河大院,其中電子樓為無物業管理小區。轄區共35棟住宅樓,72戶平房。共劃分個網格。沒有駐區單位。
居委會共11名工作人員,主任書記各一人。黨員2人。在編干部4人,其中男1人,占總干部數的25%,女3人,占總干部數的75%.4050為2人、計生聘用5人。大學生1人、志愿者1人,環衛工5人。
結對共建單位為呼市殘聯和__區環保局。呼市殘聯為輔助社區殘疾人工作,捐助殘疾人康復器械,盲文圖書及影像資料。__區環保局為加強社區建設,為社區捐款5000元。
社區轄區內藥廠平房及電子樓漏雨,居民維修困難。
社區簡介范文篇3
塔城路社區 轄區總面積1.4 平方公里, 現有居民1982 戶, 總人口5859 人, 有漢、哈、維、蒙、回等民族組成,其中漢族2590 人,哈族1530 人,維族1134 人,其他民族605 人 .低保人員234 戶,共511 人。流動人口47 人,宗教場所1 處,租賃房屋225 間,轄區內有機關企事業單位28 個、其中國共產黨駐共建單位21 個,小區25 個,共有52 棟樓,大小巷道17 條。 低保愛心糧油超市一處。
社區現配置工作人員28 人, 其中財政工資人員9 名, 財政補貼人員3 名, 公益性崗位7 人,見習大學生9 人,黨員72 人(其中在職干部中黨員6 名, 離退休職工中黨員30 名, 居民黨員36 名)。
社區工青婦、計生、民政、社保、環境衛生、文化教育、社區服務、社區警務室等配套組織齊全。塔城路社區辦公樓于2009 年投入使用,總面積680 平方米。
塔城路社區以標準化建設為抓手,以打造“平安和諧溫馨型社區”為目標,把標準化建設與創先爭優活動、轉變作風服務群眾活動有機結合,在黨員中開展“公開承諾”,成立“老黨員調解工作室”“老干部文化活動站”,使黨員發揮作用有了“平臺”、履行職責有了“目標”、群眾性娛樂有了 “陣地”,群眾監督有了“標準”,組織評價有了“依據”.設立“一站式”服務大廳、建立信息研判制度、通過向居民發放聯系卡和召開樓棟長聯系會等方式,進一步拓寬民意收集渠道。
實施全程代辦服務,為居民辦理各項業務提供便利,同時建立樓棟長聯席會制度,及時了解社情民意,積極協調解決居民反映的實際問題,遏制不安定因素發生,確保轄區社會安全穩定。進一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醫療、住房、教育等專項救助為配套,災害救助、臨時救助等應急救助和社會互助為補充的綜合性、多層次的社會救助體制,加大對老年人、殘疾人、優撫對象、低保戶等困難群體的救助力度,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社區利用文化活動大廳、遠程學吧、棋牌室、圖書室等陣地常年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教育活動,以健康向上的群眾文化感染人、凝聚人,營造了社區濃厚的文化氛圍。多次被評為文化先進社區、敬老愛老社區等榮譽稱號。
社區簡介范文篇4
水秀社區位于無錫市區西南部濱湖區河埒街道轄區內,是80年代建設的老社區,社區總面積19。89萬平方米,居住居民4177戶11000余人。社區老年人居多有2617人,空巢老人341人,獨居52人,低保28人,殘障121人,重病68人,流動人口800多人,青少年3000人,黨員520人。社區有自我的黨建特色“零距離工作法”,有集醫療、法律咨詢、家電服務、治安巡邏、便民利民的五大服務網絡。
外部環境:社區中心有游泳池、籃球場、門球場、6000平米多功能健身場,輻射周邊社區。社區大樓總面積達1800平方米,設施完備、功能齊全,寓辦公、活動、服務、娛樂為一體。社區服務大廳、康復健身室、乒乓室、娛樂室、閱覽室、休閑室、多功能活動室、會議室,各具特色,服務居民。社區內有省實驗性示范幼兒園水秀中心幼兒園、省示范初中水秀中學、區A級特色學校稻香小學以及社區衛生服務站等配套服務設施。社區夕陽紅書畫組、太極拳指導站、老年舞蹈隊等十余支群眾文體娛樂隊伍與居民更貼近。
水秀榮譽:近年來,透過開展潔美家園、平安家園、歡樂家園、溫馨家園等建立活動,營造了黨建組織網、文化教育網、社區服務網、環境管理網、治安防范網等網絡體系,社區面貌有了顯著的改善。
社區簡介范文篇5
觀城社區位于觀湖辦事處中心區周圍,東至松元,南至樟坑徑,與龍華清湖交界,西至福城辦事處,北至觀瀾辦事處,占地面積6。5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轄區總人口約99418人,其中戶籍人口4667人、常住人口48667人。社區設綜合黨委1個,黨支部6個(大和、馬壢、橫坑、崗頭、大航、觀城社區聯合黨支部),黨員共164名。觀城社區工作站下轄5個居委會,為大和、馬壢、橫坑、崗頭、大航社區居委會。社區下轄11個股份合作公司(其中社區一級股份公司為寶觀城,居民小組一級為大和、田寮、馬一、馬二、大屋、長安、河東、陳屋、福田、東王)。社區工作站設有辦公室、計生衛生組、城建管組、社會事務組、安監勞動組(企業服務組)、綜治維穩組(信訪信息調解組)6個功能組。
觀城轄區內有毗鄰觀瀾河畔環境優美的大和世紀廣場、繁華的商業街,是集休閑、商業為一體的禮貌社區和廣東省宜居社區。社區現有企業408家,屬于工作站負責消防安全工作落實的企業有125家(其中有35家屬于勞動密集型);人員密集場所12家;轄區現有“三小場所”1776家。
觀城社區在觀湖黨工委、辦事處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市第六次黨代會和市“兩會”精神,以“四個全面”為統領,緊緊圍繞新區“兩區一城”建設和辦事處的中心工作,得到了新區、辦事處的高度認可,被評為“2021年龍華新區先進基層黨組織”。
觀城社區工作站是政府在社區的服務平臺,協助配合政府相關部門在社區開展各項工作,為社區居民帶給服務,將帶領全體黨員和社區居民團結一心,與時俱進,努力把觀城社區建成安全禮貌,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的和諧社區。
社區簡介范文篇6
鳳凰社區以鳳凰新村為中心,輻射周邊二無宿舍、罐頭廠宿舍、油墨廠宿舍、臨鳳樓及中利佳園。東臨荷澤社區,西接鼓樓洪山鎮,南達工業路、北至斗池路,面積0。2平方公里,內有新村樓院68座,其中無物業管理樓院有53座,現有居民住戶1481戶,總人口4262人。內轄:市財政干部學校、臺江婦幼保健院、鳳凰中心幼兒園及兩家物業管理單位,社區雖屬80年代建的舊型新村,但綠樹掩映,環境優美,充滿著生機和活力的社區人文環境。
鳳凰社區本著以人為本,按照禮貌和諧社區的標準,努力做好社區建設的各項工作。社區委員會現有8名成員,分別負責社區黨建、綜合治理、社區文化、民政、計生和社區環境衛生工作等日常管理和服務工作。服務于社區居民和單位,不斷改善社區的環境衛生,豐富社區的文化,創造優美、舒適的社區生活環境。社區建有社區公示欄、宣傳欄,定期公示社區事務和各方面的宣傳教育資料,評議社區居民所關心的話題,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等。利用社區服務網絡設置24小時熱線電話,全方位為社區居民帶給各種便民利民服務,社區居民對社區的滿意率不斷提高。組織了老年人太極拳隊,婦女腰鼓隊、扇舞隊等多支文藝隊伍活躍社區文化生活,多渠道、多方位地開展和建立精神禮貌活動,促進了社區的禮貌風尚,成為社區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
“參與社區事務,共筑完美家園”是我們倡導的社區精神,社區的黨員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幗志愿者等服務隊伍經常在社區開展各種的志愿者活動,在幫扶孤、寡、老、殘等等弱勢群體活動中發揮作用,取得較好成效。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不斷增強,社區居民對社區居委會和社區成員的滿意率都達97%以上。
為了營造一個舒適優美的居住環境,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關心指導下,廣泛發動居民群眾共同參與社區的無物業小區的管理工作,成立了以小區業主委員會推薦的五位熱心于社區建設和能為小區居民服務的業主組成的社區物業管理站,自主管理社區的環境衛生和社區治安巡邏、治安崗值班、看管車亭。
隨著社區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不斷完善,本社區呈現出蓬勃生機,環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社區居民安居樂業,物質水平不斷提高,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社區曾獲得首屆十佳示范社區、福州首屆禮貌社區、福州市建立充分就業社區先進單位、福州市平安家庭示范社區、福州市巾幗禮貌崗、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