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less;ceaseless]即“無已”,不停止,不得已
無已人,則王乎。——《孟子·梁惠王上》
(1).不采用。《詩·邶風·谷風》:“采葑采菲,無以*?”鄭玄箋:“此二菜者,蔓菁與葍之類也,皆上下可食。然而其根有美時,有惡時,采之者不可以根惡時并棄其葉。喻夫婦以禮義合,顏色相親,亦不可以顏色衰棄其相與之禮。”唐無名氏《灌畦暇語》:“老圃曰:‘堯舜之事,不可以不察也。無以則有如秦之二世矣乎?!?span style="display:none">bhC子文庫范文網
(2).謂沒有什么可以拿來;無從。《史記·魯周公世家》:“我之所以弗辟而攝行政者,恐天下畔周,無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李亦學問,但不測彼之深淺,乍聞無以覈究?!碧屏谠?font>《答元饒州論政理書》:“然不如是,則無以來至當之言?!鼻搴罘接?font>《于謙論》:“推其意,以為非我發之,而我又非秉鈞者,天下無以專責之也?!?span style="display:none">bhC子文庫范文網
(3).不得已。《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朱熹集注:“以、已通用。無以,必欲言之而不止也。”
無的解釋無(無)ú沒有,與“有”相對;不:無辜。無償。無從(沒有門徑或找不到頭緒)。無度。無端(無緣無故)。無方(不得法,與“有方”相對)。無非(只,不過)。無動于衷。無所適從。有部首
以的解釋以ǐ用,拿,把,將:以一當十。以苦為樂。以身作則。以鄰為壑。以訛傳訛。以往鑒來。依然,順,按照:以時啟閉。物以類聚。因為:以人廢言。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于(指時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