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
拼音:
sūnzhōngshān五筆:fontkmm
clb子文庫范文網孫中山的解釋
孫中山(1866-1925):近代民主革命家。名文,字逸仙,曾化名中山樵,遂以中山名世,廣東香山(今中山)人。早年創建興中會和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多次發動武裝起義,立志推翻清朝。武昌起義后,于1912年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不久辭職。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他被選為理事長。1913年發動“二次革命”,失敗后去日本組織中華革命黨,任總理。1917年領導護法運動,在廣州任護法軍政府大元帥,后被迫去職。1921年在廣東任非常大總統,曾計劃北伐。1924年在廣州召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遺著編為《孫中山選集》、《孫中山全集》等。
詞語分解
孫的解釋孫(孫)ū兒子的兒子:孫子。孫女。跟孫子同輩的親屬:外孫。侄孫(侄兒的子女)。孫子以后的各代:曾(卬)孫(孫子的子女)。玄孫(曾孫的子女)。子孫(兒子和孫子,泛指后代)。王孫(貴族的子孫后clb子文庫范文網
中山的解釋周代諸侯國名。今河北正定縣東北,戰國時為趙武炅王所滅兼;;趙、宋、衛、中山之眾。;;漢;賈誼《過秦論》又非尊于;中山之君。詳細解釋.中等的山。《周禮·地官·序官》:“山虞,每大山:中士clb子文庫范文網
clb子文庫范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