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ppropriatelostproperty]∶拾取旁人遺失的東西,據為己有
涂(途)不拾遺。——《史記·孔子世家》
夜不閉戶,道不拾遺
(2)[makegoodomissions]∶補充旁人所遺漏的事物
拾遺補闕
(1).拾取他人的失物。《戰國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后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唐孟郊《饑雪吟》:“下有幸災兒,拾遺多新爭?!泵髁撼紧~《浣紗記·遣求》:“化治街衢不拾遺,幾興魯國欲傾齊。”章炳麟《東夷詩》之一:“隴首餘餱糧,道路無拾遺。”
(2).比喻輕而易舉。《漢書·梅福傳》:“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舉秦如鴻毛,取楚若拾遺,此高明所以亡敵於天下也?!鳖亷煿抛ⅲ骸笆斑z,言其易也?!碧脐愖影?font>《為喬補闕論突厥表》:“圣人脩備以待時,是以正天下如拾遺。”宋司馬光《乞罷刺陜西義勇第四札子》:“太宗取兩浙,克河東,一統天下,若振槁拾遺?!?span style="display:none">xNN子文庫范文網
(3).采錄遺逸的事跡。《史記·太史公自序》:“序略,以拾遺補蓺,成一家之言?!?font>《南齊書·禮志上》:“吳則太史令丁孚拾遺漢事,蜀則孟光、許慈草建眾典。”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剪報一斑>拾遺》:“這篇一發表,我的剪存材料,可以廢去不少,唯有一篇,不忍聽其湮沒,爰附錄于后,作為拾遺云?!?span style="display:none">xNN子文庫范文網
(4).補正別人的缺點過失。《史記·汲鄭列傳》:“臣愿為中郎,出入禁闥,補過拾遺,臣之愿也。”《后漢書·胡廣傳》:“臣職在拾遺,憂深責重,是以焦心,冒昧陳聞?!睍x葛洪《抱樸子·崇教》:“有師友之名,無拾遺之實?!?font>《北史·外戚傳·賀訥》:“詔泥與元渾等八人拾遺左右。”清姚鼐《奉答朱竹君用前韻見贈》:“君方簪筆入承明,努力拾遺供侍從?!?span style="display:none">xNN子文庫范文網
(5).官名。唐武則天時置左右拾遺,掌供奉諷諫。宋改為左右正言。后隨設隨罷。參閱《續通典·職官三》。
拾的解釋拾í撿,從地上拿起:拾草。拾糞。拾零(撿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常用于文章標題)。拾取。俯拾皆是。拾人牙慧。收,斂,整理:收拾。拾掇。“十”的大寫。舊稱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制護袖。丟拾è
遺的解釋遺(遺)í丟失:遺失。遺落。漏掉:遺忘。遺漏。丟失的東西,漏掉的部分:補遺。路不拾遺。余,留:遺留。遺俗。遺聞。遺址。遺風。遺憾。遺老(a.經歷世變的老人;b.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