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魏嵇康不滿當時執政的司馬師司馬昭等。司馬集團的山濤推薦他做選曹郎,他表示拒絕,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列陳自己不能出仕的原因,“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后來詩文中把“七不堪”作為疏懶或才能不稱的典故。唐孟浩然《京還贈張維》詩:“欲徇五斗祿,其如七不堪?!彼畏冻纱蟆豆藭鴳选吩姡骸八臒o告者僅一飽,七不堪中仍百忙。”明唐順之《復官后報京師友人》詩:“疎狂自分三宜黜,嬾病其如七不堪。”清趙翼《遣興》詩:“四宜休敢稱高士,七不堪難起病夫。”
七的解釋七ī數名,六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柒”代)。文體名,或稱“七體”,為賦體的另一種形式。舊時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稱“做七”。部首:一;
不堪的解釋;∶用于形容詞后面表示程度深忙碌不堪疲備不堪;∶壞到極點那飯菜都系不堪之物。;;《紅樓夢》詳細解釋.不能承當;不能勝任?!秶Z·周語上》:“眾以美物歸女,而何德以堪之,王猶不堪,況爾小丑乎!”《韓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