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詩,是歷代文人對思想的闡述,是歷代古詩的文化底蘊,是《說文》中的:“詩,志也?!边@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寫詩歌的高中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寫詩歌的高中作文篇1
縱橫千古,暢游詩詞。在一開一合,一顰一笑中,我發現,詩詞,你竟是成長的種子。
悠然晉詩,陶潛之詩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循著蹤跡,見一桃花林。花草鮮美,落花繽紛,宛若仙境。男耕女織,雞犬夜鳴。黃發重垂于腰間,有如絕世美人,落花紛紛,佳人傾城一笑,煞是美麗。桃花源之人熱情好客,殺雞宰羊,歡迎漁人。在這與世隔絕之地,不知早已過了漢和魏晉,卻是悠然自居,自得其樂,與世無爭。
一品晉詩,原來,你竟是成長的種子。
豪邁唐詩,太白之詩
你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滿臉是對腐官權臣的厭惡,是對他們的鄙夷。你知道,這骯臟之地容不下你的忠貞,你的抱負。你“仰天大笑出門去”,遠離朝廷,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
你舉杯邀月,對影獨酌,一陣孤寂,卻又有幾許豪邁。也許孤獨,也許惆悵,但友人相隨,寶劍相伴,美酒入腸,便也驅盡了憂愁,換來了_傳得幾世的豪邁。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月光,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放蕩不羈,千百年一晃,你的鞋仿佛依舊在高力士的手上;貴妃的手上,還是你的墨錠。時間定格,你一擺雙手,頭也不回地離開朝野。
一品唐詩,原來,你竟是成長的種子。
豁達宋詞,東坡之詞
你本該是朝廷重臣,但烏臺詩案,卻讓你一貶再貶?;实刍栌梗甲蛹樨?,你可以趨炎附勢,但你不會?!皰M寒枝不肯棲,寂寞沙州冷?!奔词故枪僭傩?,再卑微,你終不會忘記初心,不忘人生之價值。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你早已看透人生,世人終會灰飛煙滅,但精神,卻能傳唱千古。世事難料,但誰怕,一蓑煙雨任平身。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币苍榭蕖笆晟纼擅C?,不思量,自難忘。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憂愁,但終會豁達。
一品宋詞,原來,你竟是成長的種子。
開卷,合卷,一品香茗。我發現,詩詞,你正是成長的種子。
寫詩歌的高中作文篇2
有人說,成長是疼痛的美麗,像小小的蠶蛹,在繭里掙扎。它在成長的同時,也承受著成長的痛楚和煎熬,沒有誰知道這是怎樣一種痛。然而當它最終破繭而出,化成一只美麗的蝴蝶,換來的是艷羨的目光和滿意的微笑。
有人說,成長是一個殘酷的過程。我們不停地在追逐,在夢想,在憧憬,同時也不斷地感受迷惘,破滅,失落。在得到與失去中,在成功與失敗中,在歡喜與哀愁中,我們一天天地長大,一天天地讀懂什么是“成長”。
有人說,成長是一場幸福的災難。兩個簡單的詞組合在一起,讓“成長”變得出奇的迷人。所有的一切都是不曾經歷的,那么新鮮好奇,所有的感受都是強烈,有用不完的熱情和力量。
無論怎么說,就像詩歌,成長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妙不可言的過程。
詩歌,總是我們的成長融在一起,詩歌就是有這樣的力量,跟隨著詩人的心意,或隱晦,或直白;或從容,或矛盾;或欣然,或心酸;或張揚,或絕_望……字字句句,進入到讀者的腦海里,竟與成長的心情相融合。突然地便意識到——哦!詩歌如成長的歷程記錄。
我十分偏愛很美的詩,但也偏愛思想有濃度的詩。因為我希望,自己的成長歷程像詩一樣美,像詩一樣思想充實。
閑來無聊時,我經常喜愛隨手從書架上抽出一本詩集??粗?,看著,竟覺得自己好像成長了不少。哦,原來,自己也被詩人所帶動了——莫非他(她)訴說的對象是我?
誰希望自己的青春歲月一片蒼白,誰希望自己的成長毫無意義。那就看看詩歌吧!“夢想不是回憶/是努力/是努力創造活著的意義”大聲喊出關于夢想的感悟,愿你不再迷惘;“青春的生命是未逝的一瞬/快樂的青春更容易盡,”青春易逝,那就努力吧;“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就把自己當作泥土吧/讓眾人把你踩成道路”,若懷著珍珠般的思想,無疑會走入人生的誤區。
瞧,詩人們總是在向我們傳達著這樣一種思想——成長如詩歌般多彩。
寫詩歌的高中作文篇3
《再別康橋》中寫道:“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站在詩歌的海洋中,一切事物都那么柔和與安靜。致此,我聽見了來自詩歌深處的聲音。
翻來一本詩集,李白的身影就映入眼簾,隨之而來的“夜來風雨聲”,讓我聽到了雨夜里滴滴盤旋的旋律,雨后“花落知多少”讓我感受到了雨后世界的美妙。
你是否還沉醉于這繁華的世界中不愿醒來?你是否還徘徊在燈紅酒綠中不愿出來?詩歌是作為人類的一種希望與寄托,對一座城市而言,詩歌不可能不存在,房地產商的廣告牌“面朝西湖,春暖花開”公園里的提示牌等都有它的身影。在那里,我聽見了詩歌啟迪人類靈魂的聲音。
走出城市,回歸靜謐的鄉野生活,秋夜微涼,在這里我邂逅了白居易筆下的琵琶女,也曾與白居易一起聆聽。起初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引人漸入佳境。只聽得“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漸而“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接著停頓“此時無聲勝有聲”最后“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高昂收尾。白居易似寫琵琶,又超_越琵琶,這種崇高的境界,唯白居易獨有,久久縈繞耳畔。
也曾想起他,站在烏江邊的他,手持長劍自刎的他。這就是一位英雄,在“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中,我聽到了項羽內心的聲音,聽出了他的無奈與對江東父老的愧疚;也曾遇見她,倚在窗邊,看窗外“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是她,吟出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讓我聽見了她內心無盡的悲傷以及對丈夫的思念;也曾聽說他,放棄醫學這光輝的道路,選擇背上行囊,路上文學之路,獨自遠行。站在麻木的國人面前,他自嘲的叟了,終是吟出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名句,我聽見了他從中表現出的堅定與無畏,是他改變了,人們的思想;也曾聽他吟出“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自嘲;也曾聽他吟出“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豪言;也曾聽他吟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也曾……
佛曰:前世一百次的擦肩而過,換來今生一次相遇。是的,我和它相遇了,聽見了來自它內心深處的聲音。驀然回首,我,聽見了來自詩歌的聲音。
寫詩歌的高中作文篇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边@是我們最早接觸的詩吧。它雖簡單,卻飽含李白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古人喜愛詩歌,常以詩歌抒情,現今仍廣為流傳。中華上下5000年,幾乎每一個朝代都有自己杰出的詩人。大到官員,小到書生,都善作詩。
詩歌或許是一種很好的情感表達方法。開心時作詩,不開心時也作詩。它可以陶冶情操,令人放松,是一種高雅的生活方式。
生活中處處有詩歌,它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旁,從入學第一天詩歌就與我們形影不離。我們會送詩、背詩,甚至寫詩。這無不體現在詩歌的重要性。我們要將這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在食堂,我們時常會看到這樣的標語。“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彼粌H僅只是標語,更是文明的體現,也警示我們,古人都知道珍惜糧食,我們更要懂得珍惜。
也有《明日歌》道“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边@是古人對珍惜時間而發出的感嘆,他們知道時間如流水般飛逝,若此時不抓緊,更待何時,還有幾個明天呢?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又有幾個明天呢?要做到“今日事,今日畢”抓緊時間_,努力學習,正可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用心感受,用心觀察,你會發現身邊處處是詩歌,它無處不在,公交站牌公園荷花池餐館,咖啡館,甚至是圍墻,甚至是圍墻又或者只是學校的某一個角落。你又認真的觀察過嗎?種.種表明我們的生活與詩歌難舍難分。
是你看到夕陽后的感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你觀賞荷花時的贊揚:“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币嗷蚴悄憧吹矫廊撕蟮捏@嘆:“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边@些難道不足以證明師哥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嗎?
有位小朋友曾這樣寫道:“我想做一棵樹,開心時開花,不開心時落葉。”這正體現出來,小朋友的天真與活潑,現在各大城市都在爭做文明城市,我們所在地區也如此,石格是必須有的,他能給生活增添色彩,能養生活不在那么乏味,成為一道優美的風景線,詩歌與我們同在。
搖一葉烏篷船,我愿靠近你的心靈的港灣;撐一把油紙傘,我愿走進你的心田;點一盞油燈,我愿伴你長夜無眠……
詩歌,有你,我的青春不再孤單;有你,我的旅途更多彩;有你,我的年華不寂寞……
寫詩歌的高中作文篇5
當中國詩詞大會收獲了累計11億人次的觀眾,當人人都在網絡上續寫著“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當那些擁有千百首詩詞量的“神童”受到如明星般的追棒,當《飲水詞》成為炙手可熱的商品,當“詩人”變成新時代的光榮稱號,我們知道,詩歌回來了。
如今,眾多文化現象都在詮釋著詩歌的復興時,這賦予了科技制造駕輕就熟的中國一點文化的溫度,讓很多人都沾染了些詩歌的氣息,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當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時,不由得思考,詩歌真的回來了嗎?
那些累積11億人次的觀眾里,有多少個完整地看過一期節目?那些詩歌續寫的作者有多少是為了緊跟潮流?那些胸帶文墨的小神童們,有多少次央求父母說自己不想背詩?那些《飲水詞》的讀者們,有多少人瀏覽全書只為找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那些自恃清高的使人們,寫出了多少文詞華麗卻啼笑皆非的作品?紀念張棗、海子、余光中……他們作為被符號化的詩人,文學價值早就被扭曲和消費。西川懇求著發聲,海子老弟,別再讓_你那些瘋瘋癲癲的崇拜者再來折磨我了。詩歌抱頭鼠竄,只能無力而堅定地說“我是無價的”。
悲哀莫過于斯。
詩歌是一種表達,但表達不都是詩歌。所以,沒有必要把更適合些散文的內容強行變成詩歌,沒有必要為了創作而創作,更沒有必要為了詩歌回歸而做出所謂努力的假象。
我常聽“有人天生就是詩人”,但不要忘了“有人天生就不是詩人”。詩歌是一個有意蘊的愛好,社會允許人的各不相同,更應允許愛好差異的存在?;蛟S當所有人卸下那層自以為高貴的文化偽裝,只在閑暇時間不經意看到一句詩,感動于它精妙的表達,驚訝于和詩人相似的情感,分享這種找到共鳴的喜悅,才能見證是個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的可愛。
詩歌的回歸是一個長久的過程,不是經過大肆宣傳成為主流就能夠深入人心的。正如唐前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平淡,才出現了李杜兩座高山。中國與世隔絕早已緊密相連,在詩歌回歸的過程中,一定會有更多人像王蒙先生那樣,感嘆為了讀辛棄疾,下輩子還能做中國人。
詩歌與我同行高三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