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家鄉的風俗作文10篇范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可以寫什么呢?可以談一談自己知道的風俗習慣,如祭祖、嫁娶、喪葬中的風俗習慣,小孩子滿月抓周的做法,蓋新房上梁的儀式等。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介紹家鄉的風俗作文,希望能夠幫到你喲!
大家都明白,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燈,猜燈謎,而我的家鄉—歙縣汪滿田的花燈可是別有特色喲!
說那里的花燈很有特色,因為它們大都是由竹架子骨在內,糊紙于外,加以形象逼真的繪畫與色彩點綴共同組成的各式各樣的魚兒?;魹楹味际羌堲~兒呢?傳說由來以久,老人們說,古時火神總是來燒房子,人們損失了許多的財產,為了驅趕火神,人們就把花燈都做成魚的形狀,并帶著如同真的大紙魚繞著村子轉?;鹕窨匆婔~,以為整個村子里有好多水,就不再敢來燒房子了。以后,人們就年年做魚,戲魚,以求平安。
每逢正月十五晚七點,花燈會便開始了。瞧!只見那天空中出現了許多煙花,有的金光閃閃,似一座金橋橫空而架;有的五彩斑斕,升上天空呼啦開出各色的花朵…,各種煙花爭奇斗艷,讓人目不暇接。之后,真正的主角上場了!一個個頭能裝下兩三個小孩的巨大紙魚游來了,它的身體里有幾十枝甚至上百枝紅蠟燭,把路面照得亮堂堂的。在魚隊前,一個漢子拿著一個火把引路,十幾個壯漢抬著一個“巨無霸”魚緩緩地走來。“巨無霸”魚搖頭擺尾的,似乎在向人們問好,人們歡呼著揮手表示歡迎。緊隨其后又是幾條大魚兒,后頭跟著一條條可愛的小紙魚歡快地游著,不時地互相親昵著。小紙魚的主人可是我們孩子,花燈會上也隨之增加了幾分童趣。
魚隊的中間雜著敲著銅鑼,打著大鼓的大人,聲音震耳欲聾,使花燈會更顯熱鬧。幾個淘氣的小男孩跟著他們的爸爸和爺爺,舉著燃完的煙花剩下的桿兒做成的小小火把,走在魚隊的最終面,來回跑著,樂著。魚隊走到另外的地方,又該煙花炮竹上場了,“叭”,這兒的炮竹響了,“轟”那邊放煙花了,真不明白該看哪兒了呢!
元宵燈會“紙魚兒”游,燈火通明喜樂洋洋!
正月初五拜財神,五月初五包粽子,七月七吃巧云……我覺得,年前祖宗是最重要的年前請祖宗也可以叫作“做羹飯”,是人們對祭祖的稱謂。一般都是晚飯。這天,人們總要買來香燭冥紙,擺上酒席,虔誠地祭祀一番,也是為了感恩祖先并祈求來年的平安和財運。
今年,媽媽照常挑了一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并且我不需要上課的日子來做羹飯。大清早,媽媽就去菜場買了最主要的食材,回來立馬準備了起來。下午,我們一家去墓地化紙錠回來后,馬上忙活了起來。
第一桌:請六神;媽媽端上整只雞(旁邊還要放一把刀),整條魚,整刀豬肉,素菜和豆腐,點了紅的團子,還有水果和糖。隨后,爸爸將六個小杯子整齊地放在桌子的東西兩排,再倒上酒,擺上筷子。媽媽又拿出了香爐放在桌子北邊,然后打開大門,用方言說了句:“來吃年夜飯咯!”以往,這個時候還會放鞭炮,但現在禁止燃放,我便靈機一動,找來了天貓精靈來放“無煙”鞭炮,樓下的住戶聽到這聲音也開門納悶。我和姐姐還有媽媽在門口鐵桶里化紙錠,媽媽一邊化,一邊喃喃自語。燒完紙后再回到香爐前輪流磕頭??耐旰?,爸爸又在他們的酒杯中添了點酒。之后我們開始盛飯了。
吃了一會結束后第二桌就要開始了:請祖宗;這次要準備十二個酒杯和十二個碗,把整個的雞、魚、豬肉切塊加熱端上桌。同時,香爐也要換位置,從北邊移到南邊,大家就團團圓圓一大桌了,聚聚了。
老祖宗吃的差不多了,要走了,爸爸便把椅子挪了一下就結束了。儀式結束后,爸爸媽媽把酒和飯都倒了,我看著白米飯和酒就這樣被倒入了垃圾桶,實在覺得太浪費了,畢竟粒粒皆辛苦。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做羹飯的方式也有了些改變,雖然這些行為看似迷信,愚昧,但實質包含了樸實的人們心中深深的情意。
說到“龍”,我便會想起家鄉的那條“首飾龍”。
每逢元宵,“巨龍”就會駕著五彩祥云出現,通體燈光點綴,金碧輝煌。各村的年輕小伙爭先恐后地抬著“首飾龍”開始巡游,“嘿喲嘿喲”地喊著號子。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放慢速度,兩旁的人們圍著“巨龍”歡呼著,叫喊著,祈禱著。平時寂靜的小山村,這個時候是最熱鬧的,仿佛沉睡了整整一年的人們,只有在此時才醒過來。
據說這條“龍”已經有400多歲了,好奇的你肯定想知道這條“龍”是怎么來的吧?我已經替你走訪了村里幾位年長的老爺爺了,不過他們的答案也不盡相同:有的說是古代勞動人民對自然災害缺乏科學的認識,幻想龍就是神,想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風調雨順,糧食豐收;有的說在我們樂清,地處東南海濱,古代漁民靠海捕魚,他們對漁船寄托了深厚的感情,制作出這種身體呈漁船形狀的龍燈來祈求國泰民安。這也就是為什么“首飾龍”在我們家鄉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龍船”。
“首飾龍”一般長4.5米,高3米,寬2米,前有龍頭,后有龍尾,龍身至少由四層樓閣組成,每層樓閣上插著各色小旗,內壁貼著透光白紙,外壁貼著五顏六色的細紋刻紙圖案。仔細看,里面大有乾坤,“住”著好幾百號形態各異的人形玩偶。惟妙惟肖的古今人物在色彩繽紛的船型龍燈上手舞足蹈,上演一幕幕古裝大戲,妙趣橫生。正所謂:一個人物就是一段歷史,兩個人物就有一段故事。
如果你來到樂清,剛好是元宵節,我一定要帶你去見識那件寶貝——“首飾龍”!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菖蒲的風俗,據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在中秋節,我國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陽節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節日。下頭就讓我介紹一下我們最重要的節日——春節。
春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每當春節一到,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粘上紅紅的春聯,個個都滿面春風的,到處洋溢著一派喜慶的氣氛!就先說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團聚在一齊,吃著美味的食物,邊看春節聯歡會邊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能夠拿著煙花的外面盡情地玩,而大人也會聚在一齊打打牌、看看電視、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直到很晚,我們才上床睡覺。有的大人還守年歲的呢。
還有,在我們那里除夕夜要放“關門炮”的。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續不斷地,這是“開門炮”。中國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里啪啦的,熱鬧非凡。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我最喜歡過春節了,不僅僅能夠盡情吃,盡情玩,能夠穿新衣服,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變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親戚給的壓歲錢。據說我們得到這壓歲錢就能夠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你們家鄉的風俗是怎樣的呢相信你們必須也有自我也有獨特的風俗習慣。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端午節。在我的家鄉,有著許多豐富多彩的端午風俗。
小時候,我不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只是覺得這天有好吃的,好玩的罷了。
早早的算好了時間,得知今天是吃粽子的日子,我一大早就喜得快要發瘋了。
懶得在臥室與灶房間來回周旋,我干脆搬了個小板凳來,就這么坐在奶奶跟前,看著她包粽子。
“這里臟,妮兒,你快出去?!?span style="display:none">4HF子文庫范文網
“沒事兒,我不嫌臟。”相比關注這臟兮兮的瓦灶和墻壁,我還是更想看奶奶包粽子。
那雙布滿皺紋的手是多么靈巧啊!一彎,一放,一折,一綁,短短幾步,短短幾十秒,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便誕生了。
要煮粽子了,奶奶怕熏著我,硬是把我推出了灶房。自己留在那兒隨時準備著添柴火。
望著灶房煙囪里冒出的濃濃的煙,不知為什么,我感到那次的粽子格外的甜。
“五月里有午端陽,粽子油條泡雄黃?!痹谖业募亦l,端午節不僅要吃粽子,還要吃油條、糖糕一類的油炸食品。雄黃油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的家鄉還有一個關于雞蛋的端午風俗。在這天,我一起床奶奶就會拿來一個提前煮好的熱騰騰的雞蛋,然后讓雞蛋從我的頭頂一直滾到腳尖,嘴里還念念有詞“骨碌骨碌災,小病大災都滾下來........”滾好后,再讓我把雞蛋猛地一摔,然后立刻拿起來,剝掉殼,給我吃掉。
據說,這個習俗的由來是因為老人們堅信,熱騰騰的雞蛋可以粘走孩子們身上的一切病災,在下一次端午節前都平平安安,幸幸福福。
端午在奶奶對我的關懷中走來,又在奶奶對我的祝福中離去。
過年了,一大家子團團圓圓圍坐在一起吃團年飯是家鄉的習俗。今年,我的團年飯是在外公外婆家吃的。中午我和爸爸媽媽早早地到了外公外婆家,大人忙忙碌碌地準備菜肴,我和表哥則在剪窗花,貼春聯。下午,屋外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天黑前,外公外婆準備好了一大桌子美味佳肴,看得我口水直流、食欲大增。開飯啦!我夾了一塊最喜歡的醬鴨腿。外公告訴我有些菜是團年飯必不可少的。整條魚表示有頭有尾、年年有余,豆芽菜表示稱心如意,芹菜表示勤勤儉儉,肉圓表示團團圓圓,蛋餃表示元寶發財,糖藕片表示一路通順,最夸張的是有一個大砂鍋,里面放滿了冬筍、雞蛋、整只雞、蹄膀、蛋餃、肉圓,雞湯濃郁、味道鮮美,我多喝了幾碗湯。
新的一年,我又長了一歲,我10歲了,我希望新的一年有個好的開頭。祝大家心想事成、萬事如意、學業進步、健康成長!
中國的節日有很多,但因為地區不同,節日的方式也不同,接下來就來看看我家鄉的節日風俗吧!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節日之一,大年初一早晨,大家都爭先恐后的吃餃子,平時不喜歡吃飯的孩子也都狼吞虎咽――誰吃到包有硬幣的餃子?寓意著這一年有“?!保?span style="display:none">4HF子文庫范文網
吃過早飯,一人坐著漿糊,其他人整理著對聯,不一會黯然無色的舊春聯就變成了煥然一新的新春聯,接著再放三顆大炮,表示新年開始了!
元宵節是春節過后第一個要的節日,這天大家要吃湯圓,晚上把燈管放在門的兩邊,各點一枝蠟燭,在桌子上面,在面缸上都點著蠟燭,預示著來年更豐收!接著大人們帶著孩子拿著自制的燈籠上街溜達一圈!
最后在家猜燈謎,一個人念謎題等,大家絞盡腦汁想出答案后獲得一份,歡聲笑語消逝了時間,以最終的分數換取不同的紅包!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風俗,它有趣,莊嚴,有意義,需要我們流傳下去!
我的家鄉就是一個小村子,也沒有特別的風俗習慣,只有過年的時候最熱鬧人最多,因為過年了,大人們就回家了……
我現在回想起來,還依舊懷念以前的新鮮空氣,樹林,池塘和傍晚的螢火蟲,還有家鄉過年時候的氛圍,祖廟祭祀,舞龍,跳舞……然而現在已經看不見了,都變成了一座座高樓大廈,一塊塊水泥地,在也沒有舞龍,歡快跳舞了,很多有趣的節目,因為每人參加而取消了,過年時候氛圍也慢慢減淡了。家鄉的風俗還在,但是風俗的氛圍已經慢慢沒有了。
我回想起過年時候,白天里去叔叔伯伯家拜年,一起圍在一桌吃飯,大人們說著一年的工作和生活的艱辛,而我們小朋友們從來都是沉迷于放煙花,炮竹;晚上時,我們聚在火爐邊月光下聊天,唱歌跳舞,那時候的笑容是多么的開心和真實。然而現在,再也體會不到當初的那種過年的氛圍了?,F在的大人們還是在一起談論一年的工作生活,小孩子也還是在玩游戲。但就是感受不到以前的氛圍,有些人說是因為過年工作的原因不能回家,不能放煙花炮竹,才沒有過年的氛圍。
但我認為這并不是原因,只是大人世界里的一種自我麻痹而已。以前,他們聊天的都是家常理短,但現在都是圍繞著工作事業。一板一眼,沒有以前的抱怨和啰嗦;現在都是吹捧和炫耀。我很懷念以前家鄉的風俗,一家人圍著桌子,烤著火的美好時光。家鄉的風俗還在,但是風俗的氛圍卻不在了。
我滿滿回憶起,過年時候村里人真實的喜悅,家人一起團聚吃飯玩耍的溫馨。我希望,可以再一次感受家鄉的風俗,再看一次我們節日歡樂的笑容。
家鄉,是一個人永遠的避風港!家鄉,是殊途同歸的美好地方!家鄉,是一個人排除萬難也一定要回的地方!每個人的家鄉都有習慣,這習慣根據個人喜好,過著過著,就成了約定俗成的“風俗”了,這風俗形態各異,細節有所差異,但大體上,還真是一回事兒。不過,雖然大體上差不多,但給人的感覺卻一定不一樣,就是這么神奇。
我的家鄉是東北黑龍江省大慶市的“溫泉之鄉”林甸,一年中,我主觀覺得的第一個節日,是過年,不是指元旦,似乎元旦在1月1日就成了理所應當的第一個節日了,但我覺得,元旦只不過是一個假期罷了,而除夕開始,就是年三十,才是“節日”,餃子為代表的各色食品被人們端上餐桌,人人熬夜守歲,這天開始,直到初七,家家團圓,哦,除夕還要大掃除一次,寓意除舊迎新。
春節之后,就是元宵節了,雖說到初七為止家家團圓,但這一天元宵圓,月亮圓,所以元宵節,人們有的還要再團圓一次。這一天,可是為數不多的滿月。
二月二,龍抬頭,這有一個典故,人打翻了玉皇大帝的酒壺,所以玉皇大帝為了懲罰人類,不給人們下雨,青龍看到了人類叫苦連天,不忍心不給人們下雨,于是偷偷地給人們下了一場雨,被玉皇大帝鎖在一塊大石頭下面,并說要青龍出來,除非人有本事讓金豆開花,善良的人們不忍心看到青龍被鎖在大石頭下面,朝思夜想幫助青龍,有一天,一個老頭發現自己家里的黃豆開花發芽了,一想:“呵,這不就是金豆嗎?”之后這位老者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全村人。一天玉皇大帝下來視察的時候,看到一個地方全都供著發芽的金豆,玉帝如約放了青龍,所以流傳下了“二月二,龍抬頭”的典故,在我們這里,這一天出門既不能跑,也不能跳要不然就是“踩了龍頭”一年交不上好運。
我們家鄉的風俗大體上和其他地區的風俗差不多呢,但是啊,這過起來可是別有一番風趣,和別的地方的風俗相比可是一點也不輸給人家,林甸地方雖小,但過年的時候可是和整個中國一起過,并過得格外熱鬧。
我的家鄉是九江,在過年的時候,可有很多異常的習俗呢!
過年前夕,家家戶戶掛滿了臘肉、臘魚和臘腸,像是在為人們提前宣告了新年的來臨,又像是在爭斗誰更有喜氣。在我家中,人人都在忙上忙下,有的忙去訂年貨,有的還在打掃衛生,還有的正在分配紅包,雖然累得滿頭大汗,但我們臉上的喜悅卻是對新的一年的完美向往。
除夕來臨,街道上空無一人,家家燈火通明,鞭炮聲絡繹不絕,我家也不例外。家中,大人小孩正團聚在一齊,手烘著溫暖的火,正愜意地吃著由“頂級廚師”婆婆親自現做的可口飯菜。可為什么大家并沒有“大飽口?!蹦兀亢?!這你都不明白?當然是為了大吃幾碗“壓軸菜”——八寶飯啦!八寶飯俗稱我國的年夜飯,是由甜糯米和幾種干果拌成的飯,據說吃了這一年就萬事如意,一家子和和美美的。
飯后,便到了最令人激動的環節了,那就是——發紅包!我和弟弟妹妹忙去向大人獻殷勤,逗得爸爸媽媽直樂,大人們才給了我們“小費”,可“小費”也不是白拿的,還要幫大人們在門上貼上紅紅的對聯,這對聯也是我國過年時的著名傳統習俗之一,紅運來臨的象征。
初一初二的景象與除夕截然不一樣。街道上人來人往,明白這是為什么嗎?有句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闭f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咱們九江人也同樣好拜年這口。不管是刮風還是下雨,都要去別人家拜個年,說上幾句祝福,以示祝別人在新的一年里家道興旺。
怎么樣?你想不想也來體驗體驗九江過年時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