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讀《負荊請罪》體會”,以供大家參考!
讀《負荊請罪》體會1
我有一本書,名字叫《中國名將故事》,這里面有四個小故事,我對其中的《負荊請罪》感受最深,讀完這個故事,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故事吧。
故事的主人公是廉頗,他是趙國的一名大將軍,為趙國立下了許多大功,趙王對他非常喜愛。在一次澠池會談中,秦王想利用這個機會壓服趙王,在會談中侮辱趙王,是藺相如挺身而出,維護了趙國的尊嚴。這件事讓趙王非常敬佩藺相如的才華,并且封他為上卿。廉頗知道了非常不服氣,他認為,藺相如只是立了這一次功,而自己屢屢立功,為什么官職在藺相如之下呢?于是,他到處張揚,假如遇到藺相如,就要羞辱他。
讀到這兒,我覺得廉頗有點兒小心眼兒,藺相如是靠自己的智慧得到這個職位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才華,廉頗不應該這樣斤斤計較。我不禁擔心,萬一他們兩個碰到一起怎么辦?藺相如會不會和廉頗計較呢?
藺相如知道后,一直躲避廉頗,大臣們都很不滿,認為藺相如很怕廉頗。而藺相如卻說,這是為了國家的利益??吹竭@兒,我更加敬佩藺相如了,他不但聰明,更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廉頗的話讓大家都非常生氣,而他卻毫不在意。他知道,如果他和廉頗鬧翻了,必定有一個人失敗,趙國少了他們兩個其中的一個,都會被秦國打敗,所以,為了國家的利益,便不跟廉頗計較。
這番話傳進廉頗的耳朵里,他感到非常羞愧,便赤身裸膀,背上荊棘,來給藺相如道歉。這時候,我覺得廉頗也是令人敬佩的。他知道自己做錯了,便誠懇地向藺相如道歉,道歉并不是一件羞辱自己的事情,而是體現出自己知錯就改的好品格。
這件事讓他們倆成為生死兄弟,秦王得知后,再也不敢來侵犯趙國了。廉頗知錯就改,負荊請罪,不但挽救了他和藺相如的友情,也挽救了趙國。
看完故事,我想到了自己。當我做錯事以后,也知道應該向別人道歉,但總是覺得不好意思,“對不起”三個字很難說出口,害怕別人會笑話我,就不敢承認錯誤。但是現在,從這個故事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道歉并不是一件羞辱人的事,反而能表現一個人的高尚品格,做一個知錯就改的人,別人不但不笑話你,反而會更加敬佩你。
讓我們記住《負荊請罪》的故事,做一個知錯就改的人!
讀《負荊請罪》體會2
趙王很高興,見藺相如這么有才,就封他為“上卿”。這可氣壞了趙國大將軍廉頗,認為藺相如沒有真本事,就憑一張嘴,職位反而超過了他,決定好好羞辱他。藺相如知道大將軍廉頗妒忌他,處處讓著他。藺相如手下看不下去,就問藺相如:“您的職位比他高。
為何處處讓著他?”藺相如笑著回答:“秦國不敢攻打趙國,是因為趙國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我們倆如不和,秦國會乘機攻打我國,我這樣做是為了趙國的利益啊!”這話傳到廉頗的耳朵里,他感到很慚愧。于是,他脫掉上衣,背著一根荊條來到藺相如家,請求藺相如責打他。藺相如不但沒有責打他,而且還原諒了他。從此以后,他們成了好朋友,齊心協力保衛趙國。
這個歷史故事令我感觸很深,我要學習廉頗知錯就改的精神和藺相如寬容大度的胸懷。俗話說得好:“進一步萬丈深淵,退一步海闊天空”。在平時的生活中,只要人與人之間應該友好相處,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樂于原諒別人的過錯,勇于承認自己的缺點,敢于承擔自己的責任,那么,我們的生活會更加美好,社會更加和諧。同樣,我們每個人要以藺相如和廉頗為榜樣,以國家利益為首位,當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我們應該放棄個人利益,為國作想,這樣才能無愧于我們人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讀《負荊請罪》體會3
戰國時期,藺相如和廉頗分別是趙國的文臣和武將。有一次,藺相如立了大功被趙王封為上卿,官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時時處處都想給藺相如難看。
有一次廉頗帶著自己的人馬出門,正好碰見了藺相如的車隊迎面走來。按照古代官場上的規定,官位低的人要給官位高的人讓路??墒橇H卻迎面橫沖直撞,藺相如卻趕快把車退到了一邊讓他過去。
藺相如的手下都看不過去了,他們紛紛責怪藺相如膽小怕事,藺相如卻說自己不希望與廉頗成為仇人。秦國之所以不敢貿然來攻打我們,就是因為知道我們文武同心。如果我和廉將軍鬧翻了,秦國就會趁機發兵來攻打我們趙國了。因此,為了我們的國家,我寧愿讓著廉將軍。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他很是慚愧。便脫掉了上衣,背上荊條,跑到藺相如家里認罪去了,藺相如把他扶了起來。從此,他們肝膽相照,成了生死之交的好朋友。
讀完這個成語故事,我首先對藺相如的愛國之情和寬容之心大為欽佩;又為廉頗知錯就改勇于擔當的精神所感動。
藺相如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但他并沒有把他的智慧用在勾心斗角上,而是為了顧全大局,與廉頗不記私仇,最終感化了廉頗。我想:一個人除了要有智慧,勇氣之外,還要有寬大之心。
讀《負荊請罪》體會4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里有著許多歷史故事,這一個個歷史故事都可以有表演的形式變成話劇。
《負荊請罪》不僅是一個歷史故事,更是一個話劇,當我第一次接觸到這話劇時,我很期待這個故事(話劇)能給我哪些啟示。帶著這種學習上的期待我看了看這個話劇。
這個話劇開頭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第一幕講述了趙國的上卿———藺相如在讀書時,他的門客———韓勃站在旁邊氣呼呼的說自己咽不下廉將軍擋道的氣,不滿意藺相如在廉頗前懦弱的表現,藺相如解釋了自己不與廉頗計較的原因,韓勃恍然大悟,明白了藺相如的用意。
幾天以后,廉將中沒穿上衣,背上背著一根荊條地來找藺相如,一會兒功夫,廉頗便見上藺相如,他連忙跪下來,示意讓藺大人狠狠地抽他一頓,這使藺大人吃驚,藺大人連忙取荊條扔在一邊,直說“請起來,廉將軍,請起來吧!”
廉將軍在藺大人面前知錯就改,承認了自己老邁昏庸,希望得到藺大人的原諒,藺大人寬容大度的原諒廉頗,就這樣,他們兩人和好,齊心攜手保衛趙國。
讀完這個故事,我發現我讀懂了三個字——“愛國心”,我知道廉頗和藺相如他們兩人都能以趙國的利益為重,都有一顆愛國心。藺相如寬容大度,雖然廉頗一再當他的“道”,但他卻因為趙國的利益而沒有計較;廉頗是一位極有威望的大將軍,但他能在經人提醒下登門負荊請罪,說明他能知錯就改,迷途知返,這兩人和睦相處的話,趙國一定會變的實力更強大。
讀《負荊請罪》體會5
今天,我看了一個成語故事,名叫“負荊請罪”,它深深的吸引著我。
文明講的是戰國時期,趙國的藺相如憑他的機智勇敢,挫敗了秦王的陰謀,完璧歸趙立了功。在澠池會上,逼迫秦王出擊,被封為上卿。可大將軍和他地不。這時,我想:藺相連秦王都不怕,還怕你廉頗?可誰知藺相如就請病假不上朝。
有一次他坐車出去,碰上廉頗,就趕緊避開廉頗。我很不理解,為什么不到趙王那里去告廉頗。當我讀到“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的利益”時,一下子明白了很多道理。藺相如不斤斤計較個人利益,處處對廉頗忍讓,原來是為了趙國的利益呀!這種顧全大局的思想是多么可貴呀!
我有時,為芝麻大點小事而生氣,這種狹窄的心胸真不好。
我記得有一次上課,我后面的那個同學把我椅子踢了一腳,我回頭就向后邊那個同學大聲叫道。我突然忘記了是上課,然后那個同學連忙說對不起。我心想:一句對不起就沒事了嗎?我一生氣也把他的桌子踢了一下才算完。
藺相如怕與廉頗鬧,就只會削弱趙國的實力。以國家利益為重,以自己的為輕,這種品質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啊!以后,我和同學發生矛盾,我一定會多想想集體。我要做一個藺相如一樣顧全大局,得理也饒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