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徽地方特色明顯,刻本、套印本、活字本、稿本、寫本、抄本等種類豐富,善本、孤本在全國占有一定地位。
2) 木活字本的大量問世原因之一是經濟發展的需要,另一個原因是印刷技術的發展規律使然。
3) 目前,銅活字本全本僅存六套,全國高校中只有北大、湘大存有。
4) 韋力先生藏西夏文活字本殘片。
5) 芷蘭齋藏西夏文活字本殘片中的偈頌。
6) 中國人最早發明了木制和泥制活字,但最早的金屬活字本發現于韓國。
7) 所選別集的版本有抄本、刻本、寫刻本、活字本等。
8) 他知道我喜歡收集活字本,所以特意將這件珍貴的禮物送給我,而他收集的這部活字本散頁之書,我竟然一本也沒見過,由此可見其眼界之富。
9) 如清后期琉璃廠印制的一些活字本,不能按照國家古籍標準劃入第三類。
10) 宋元明刻之外,亦重視清刻并活字本。
11) 令人慨嘆的是,這種武英殿銅的活字本,當時只印了區區64部,相當稀罕。
12) 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活字本漢文歷書。
13) 活字印刷的書稱“活字版”“活字本”“合字本”,簡稱“活版”“子版”。
14) 夏老師知道我買不起,完全是靠他的老面子,請書店幫我的忙,讓我手邊能夠有一冊實物,以便體會把握這批銅活字本的版刻特征。
15) 唐海的重點,是買自己鐘情的民國精刻本,而王洪剛則最看中活字本。
16) 從清末民初,直到20世紀70年代,七十多年以來,周叔弢共收藏到宋、元、明精刻本、精抄本、名家校跋本、歷代活字本及其他中外圖書共計四萬多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