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牧竪”。牧奴;牧童。《楚辭·天問》:“有扈牧豎,云何而逢?”《漢書·劉向傳》:“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數年之間,外被項籍之災,內離牧豎之禍,豈不哀哉!”宋陸游《識愧》詩:“幾年羸疾臥家山,牧竪樵夫日往還。”《明史·劉基傳》:“初,太祖以韓林兒稱宋后,遙奉之。歲首,中書省設御座行禮,基獨不拜,曰:‘牧豎耳,奉之何為?’”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二編第一章:“啟討滅了有扈氏后,就罰他們作‘牧豎’(牧奴)。”
牧的解釋牧ù放養牲口:牧童。畜牧。牧場。放牧。游牧。牧民。牧歌。牧群。治:牧民(治理人民)。古代治民之官:州牧。部首:牜;
豎的解釋豎(竪)ù直立,直立的,與“橫”相對:豎立。豎井(一種垂直的礦井)。豎琴。豎起耳朵聽。漢字筆形之一,自上往下。上下的或前后的方向,與“橫”相對:豎著寫。舊稱未成年的童仆,小臣,引申為卑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