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安事變期間,張學良護送蔣介石回去,蔣介石以怨報德,把張學良將軍扣下作人質。
2、在中華民族存亡絕續的關鍵時刻,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3、西安事變時,我黨以德報怨,協同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釋放了蔣介石,希望蔣介石能悔過自新,共同抗日。
4、張學良始則失地,今幸固守錦州,亡羊補牢,可稱晚悟。
5、張學良始則失地,今幸固守錦州,亡羊補牢。
6、宋子文與張學良相交多年,兩人以兄弟相稱。
7、張學良在完成東北易幟后,在內政方面做的第一件大事是槍殺楊宇霆和常蔭槐。
8、張學良和平統一觀的基本內涵是“息內爭、御外侮”。
9、張學良將軍是偉大的愛國者,是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
9、造句網祝您造句快樂,天天進步!
10、武裝調停中原大戰,是張學良長期以來“息內爭,御外侮”思想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張學良為維護國家統一、實現和平團結而進行的愛國之舉。
11、華人歷史學者唐德剛,曾主動要為張學良錄載他的口述歷史。
12、所以被臺彎的張學良用其孫女丁配用美人記暗殺了。
13、張學良參與父親的軍機大事,四處征戰,她以長媳身份留守大帥府,協調張作霖幾個夫人之間的關系,處理內務。
14、3月9日,蔣介石到達保定,與宋子文、張學良晤商抗日問題后,僅抽調中央軍3個師的兵力組成第17軍北上應付。
15、1936年12月25日,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從此一去不復返,于是轟轟烈烈的壯舉之后便揭開了千古遺恨的悲劇序幕。
16、但當時張學良是不欲打內戰的,因暗中策動東北三省法團,推舉代表到北平請愿,哀懇張大元帥退保家鄉。
17、近日,一份曾經張學良收藏的關于“皇姑屯事件”的“調查報告”在蘇州被發現。
18、迨同月二十五日張學良陪侍蔣委員長返京,我國軍民歡聲雷動,鞭炮慶祝徹日夜不絕,已確證全國人心擁戴之誠。
19、同日,張學良致電蔣介石,說明宋子文匯借50萬元,業已用盡,“務懇迅賜籌撥四五百萬元,俾濟急需”。
20、張學良聞聲順著松濤所指方向望去,遠遠望見京奉線及南鐵線交叉處的老道口三洞橋,雖然現在的三洞橋翻整一新,可仍不能隱藏還有些坍塌的痕跡。
21、那么,東北軍為什么把真正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放在一邊,而要和紅軍自相殘殺?為什么不和紅軍攜起手來,一同把日寇趕出華北和東北?張學良的頭腦逐漸清晰了。
22、然而蔣先云鐵了心跟共產黨,終于不辭而別。1927年5月28日,蔣先云在河南臨潁與奉軍張學良部作戰時犧牲,時年25歲。
23、時間決定一件事的性質,包括企業的性質。比如趙四小姐16歲去大帥府跟張學良,她去1年,是作風問題;去3年,是瞎攪和;一去30年,那就是愛情。馮侖
24、王建學說,1931年中村事件之后的8月16日,蔣介石給張學良下了一道不抵抗命令,對于日本的挑釁絕不抵抗,千萬不能“逞一時之憤”。
25、10月中央軍攻下潼關、陜西等地,重兵包圍山西殘軍敗將,張學良趁勢大舉接收冀東地區,并呼吁停戰。
26、他的生日原本是6月4日,但是,因為后來張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日本人炸死在這一天,成了父親的忌日,張學良便把自己的生日改在6月3日了。
27、這份奏折由旅日愛國華僑富商蔡智堪通過日本政壇元老派代表人物宮內大臣牧野仲顯幫助,描摹在碳酸紙上帶出皇宮,翻譯并呈報張學良,最終遞交南京政府。
28、為阻撓中國統一,日本在東北炸死奉系首領張作霖,制造了“皇姑屯事件”;隨后又用盡拉攏、利誘和施壓等手段,企圖阻止張學良“易幟”。
29、民間成立的“國民外交協會”,就是在弱國無外交的情況下,受到張學良的暗中支持。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