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家公司崇德報功,因此人才濟濟。
2.羹墻不遠,仰皇煌帝諦之模;俎豆常新,昭崇德報功之典。
3.景仰前徽之忱,崇德報功之章,虔申昭告,伏惟尚饗。
4.歷代封建王朝在尊崇孔子儒家思想時,為顯示崇德報功,對孔子嫡孫一再封爵。
5.“善卷有功于民,應予祠祀,以示崇德報功之意”。
6.第六,“?信明義,崇德報功”——類似于獎勵性的憲法條款。
7.點是重視實踐,有“崇德報功,敬天法祖”的傳統。
8.春社留題,西泠感舊,拈花談慧果,長作六月六日紀念,崇德報功,豐碑重樹,垂令名千載后,使吾黨眷懷風雨,當并伯蓀諸烈,終古難忘。
9.根據史料記載,嗣圣元年(684年),武后臨朝稱制,翌年改元,取“敦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中“垂拱”兩字作年號。
10.所謂同功一體之人也今盂山,故趙地以得藏文子,故而秩成信侯、忠智侯祀,乃獨獻子是遺,則其典實有闕,揆諸文子之崇德報功為不稱。
11.可以說,作為祭祀孔子的廟宇和禮樂教化的場所,孔廟是中國文化一脈傳承、連綿不息的具體象征,更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崇德報功優良傳統的集中體現。
12.祭祀儀式也是一種標志,它已經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不是迷信,是一種對祖先的虔誠報答,也就是傳統意義上說的“崇德報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