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來我漸漸覺得這是隔霧看花。
(2)少量翻譯成中文的作品也不免讓人有隔霧看花之感。
(3)我等生活在海外的人,更是隔霧看花。
(4)大鼻子寫的東西總有個什么理論框架,雖然談中國如同隔霧看花,但國內學術界就是崇拜人家。
(5)這種隔霧看花式的報道,似乎還是想用階級斗爭的意識形態來解釋美國政治。
(6)波云詭譎的后宮,是敵是友,也如隔霧看花,看不真切,揭下面紗的那一刻,又將面臨怎樣的選擇。
(7)筆者對社會學和人類學都是門外漢,但隔霧看花,其中的區別還是依稀可見。
(8)城管,這個原本平凡而光榮的職業,漸漸地被妖魔化,給人一種像隔霧看花般捉摸不透的感覺。
(9)范碩的《葉劍英傳》,對葉帥是否參加了1927年12月11日凌晨的誓師大會的記載,則采取了“隔霧看花”的寫法。
(10)一次股權拍賣會舉牌后情況并不明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存在干預?當事雙方都不愿意明說,外界人士還只能隔霧看花。
(11)如果說以前的政府部門沒有這種公共行政意識,現在也有必要補上這一課,而不能留下制度漏洞,讓公眾隔霧看花,不明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