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
(2)中國的節日,其精髓是“禮”,即以“禮”節之——“禮之用,和為貴……大小由之。
(3)“禮之用,和為貴”,為國以禮,禮讓為國,無論是個人之間還是國家之間,都需要以禮相待。
(4)孔子《論語》對周禮最到位的概括便是“禮之用,和為貴。
(5)孔子的弟子有子說過“禮之用,和為貴”。
(6)“禮之用,和為貴”,棋理通事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卷翻過,先哲圣賢深邃而睿智的教誨在今天顯得格外有分量。
(7)自古以來,中國就主張‘和諧’,‘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
(8)“禮之用,和為貴”,經儒家倡導,目前“和”已成為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核,也滲透到中國社會治理和生活的各方面(/2585808.html禮之用,和為貴造句)。
(9)“和為貴”一詞出自《論語》,孔子說,“禮之用,和為貴”,主張借禮的作用來保持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
(10)“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啊。
(11)而同樣在《論語》中,孔子也說過,“禮之用,和為貴。
(12)譬如記述孔子言行的《論語》中有“禮之用,和為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都成為中國人處理人際等社會關系的重要原則。
(13)一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堪稱一部以奧運語言莊嚴展示的中國宣言,其中所有內涵,可以用“禮之用,和為貴”來體會。
(14)當然,現在提重建禮儀,不是要恢復封建社會的繁文縟節,而是要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中“以禮立人”的思想和“禮之用,和為貴”的精神。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禮之用,和為貴”。
(16)合葬的話,于禮不合;之所以要合葬,那是因為視死如生;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禮之用,和為貴”。
(17)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鄰;禮之用,和為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