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有在消滅私有制和“三大差別”的共產主義社會,才能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的身心全面和諧。
2.作為“三大差別”中的“城鄉差別”,在改革年代還在持續拉大,這顯然不是正?,F象。
3.所以,***時代,一方面是奢談“消除三大差別”,一方面把人劃分出嚴格的三六九等。
4.在“大學?!崩?沒有了“三大差別”,商品交換不需要了。
5.這里已經消滅了三大差別,上月球旅行都已習以為常了。
6.新經濟時代,數字鴻溝造成的差別正在成為繼城鄉差別、工農差別、腦體差別“三大差別”之后中國社會的第四大差別。
7.他希望知識青年與農民在互相學習中,實現良性互動,進而達到縮小三大差別。
8.人類美好理想還包括消滅階級、剝削、壓迫、政黨和國家,消滅三大差別,消滅家庭,等等。
9.到了1960年代開始賦予上山下鄉政治涵義,所謂“縮小三大差別”、“反修”、“防修”,這和政治的激進化又是相關聯的。
10.我國長期以來存在經濟結構、地區結構、城鄉結構等方面的三大差別,其中起決定意義的是經濟結構。
11.在市場經濟建設方面,重慶是一手聚精會神抓經濟增長,另一手高瞻遠矚抓縮小三大差別,促進共同富裕。
12.這些現象是因為相關制度安排還不完善而產生的,可稱之為收入分配領域的“三大差別”,即行業差別、制度性城鄉差別、非法非正常收入導致的差別。
13.在“文化大*命”中,知青上山下鄉曾被宣傳為有利于縮小三大差別的“戰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