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是中國作家老舍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表現抗戰北平淪陷區普通民眾生活與抗戰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近代小說《四世同堂》的觀后感700字,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近代小說《四世同堂》的觀后感700字1
在炎熱的夏天,利用一周的時間,我終于讀完了老舍的長篇小說《四世同堂》,《四世同堂》讀后感。小說洋洋灑灑50萬字,描述了從七七事變到日本戰敗投降8年之間,北平一個普通胡同小羊圈里的人生百態。
作為一個老北京,老舍對民國到抗戰時期的北平日常生活深得其味。在老舍的筆下,在日本鬼子進入北平之前,北平老百姓的生活是安靜之中不乏熱鬧,生活的趣味體會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對北平特色生活的描寫刻畫細致入微,讓人感覺身臨其境,在閱讀的時候就好像能夠感觸到地道的京腔京味。
戰爭在深刻地影響著每一個普通人,讀后感《《四世同堂》讀后感》。戰爭從來都不僅僅是軍人、政治家們的獨角戲。不管愿意不愿意,每一個普通老百姓都會卷入其中,而往往老百姓在戰爭中遭受的影響和迫害是最大的。四世同堂的祁家老爺子自認為只要儲備三個月的糧食咸菜,關上門就與世隔絕與世無爭,盡可渡過難關。但隨著兒子的投水自盡,二孫子夫婦蛻變離婚、死亡等等,一系列身不由己的事情讓老爺子明哲保身的希望破滅。無辜的小崔,被日本人拉去砍頭頂罪,曝尸荒野,頭懸城門,正是許許多多普通老百姓深受戰爭之害的真實寫照。
戰爭拷問著人性良知。在日本人占領北平之后。有的人如冠曉荷夫婦之流,想方設法投靠日本人,爭做日本人奴役中國人的幫兇,其節操反不如妓女出身的尤桐芳之流,在奴顏婢膝中被自己的主子拋棄,尤其是大赤包所長,對日本人忠心耿耿,甚至在監獄中還為日本主子唱贊歌,幻想著有朝一日卷土重來為虎作倀,最后反而死在日本人的監獄之中,可謂咎由自取罪有應得。反倒是拉洋車的小崔,唱戲的小文夫婦,以放唱片為生的小程等小百姓在日本人的統治面前,沒有做對不起中國人的事情,表現出了普通中國人的硬骨頭,可真是難得。
小說中的一個亮點是對一個游歷世界各國,具有正義感和國際視野的一個日本的女人的刻畫。她雖是個日本人,卻反對日本人發動的侵華戰爭。
戰爭是野蠻的,殘酷的。正因為其野蠻殘酷,所以我們才要盡量避免戰爭。避免戰爭就要好好發展,建立強大的國防實力,讓想覬覦我們發展果實的潛在敵人望而卻步。落后就要挨打,叢林法則在當下仍讓大行其道。
近代小說《四世同堂》的觀后感700字2
書架上,一本書引起了我的注意,書的名字具有濃厚的中國傳統氣息,名叫《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記敘了北平淪陷后的畸形世態中,日寇鐵蹄下和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古老、寧靜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與震撼。狠狠地鞭撻了附敵作惡者丑惡靈魂,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反映出老百姓們的英勇無畏。
書中的人物冠曉荷是住在小羊圈里的住戶,他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看到日寇的侵略,千方百計的想和日本人做朋友。他,對日本人畢恭畢敬,向他們的背影深鞠躬,給日本人下跪,卻因為“消毒”丟了性命。他的太太外號叫大赤包,她希望中國被日本打垮,找關系給日本人做事。她的性情火爆剛烈,對自己的同胞毫不留情,但最后和冠曉荷的結局一樣,在他們依偎的日本人手中死去。
我佩服書中的祁家老三祁瑞全,他是一個滿腔熱血的大學生,見到日本的入侵,他不想做亡國奴,而決定離開北平,將自己的生命獻給國家,做一個抗戰的英雄。他回到北京后,他已經不是一個急躁的學生,而變為了有豐富的閱歷和抗戰斗經驗的地下工作者,他受組織委派,潛回北平,做情報工作,他在北海公園刺殺了給日本人做特務的招弟,在抗戰勝利時,與鄰居們共享快樂。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國人,他不怕為國捐軀,只希望為戰爭勝利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書中曾經講述了一段日本人殘害中國人的片段。日本人發給北平人的共和面,弄壞了北平人的腸胃,日本人怕這種病傳染到日本居民身上,就把這些暈倒的,鬧肚子七名病人的,都用大卡車拉到野外,把他們活埋了。多么殘忍的暴行!
可恨的是,現在的日本極其右傾。執意搶奪中國的固有領土釣魚島,刻意制造中國威脅論,有意修改和平憲法,不承認侵略歷史,修改中學歷史教科書,把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輕描淡寫為南京事件,在軍國主義道路上越走越深,引起中韓鄰國人民的不滿和憤怒。面對這些,我們的態度是堅決的,我們曾經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我們有著愛國主義精神和堅貞高尚的民族氣節,更要在維護主權和國家尊嚴上進行艱苦卓越的斗爭!
掩卷沉思,我立志發奮學習,為國家和社會做一份貢獻,成為一個愛國愛家和自強不息的人。
近代小說《四世同堂》的觀后感700字3
這個暑假,爸爸媽媽帶我去北京玩,我的兩個堂哥從美國回到了北京,我們也順便去看看他們。
到北京的第二天晚上7:20,我和爸爸到了國家話劇院觀看話劇《四世同堂》。我從來沒有看過話劇,也不知道話劇是怎么演的。
坐下不久,序幕終于拉開了。說書人“大搖大擺”地走了出來,他說了一句話就轟動了全場。他說了什么呢?那就是:“老舍說,今天是周末?!薄肮?”全場都異口同聲地大笑了起來。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名著,那么我來簡單地介紹一下這個故事吧!
這是一個發生在胡同里的故事,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侵華日軍的鐵蹄踐踏著古老的北京城。小羊圈胡同的十幾戶居民,平靜的生活被打亂了。
身為四世之尊的祁老太爺是一個令人尊重的長者,他什么都不怕,就怕過不了八十大壽。兒子祁天佑,是一個正派的生意人,結果反受日本人欺負,被日本人說是奸商,被逼跳河自殺。長孫祁瑞宣,是一位中學英文教師,在沒有錢的情況下也不為日本人做事,和妻子韻梅維持一家老小生計。次孫祁瑞豐貪圖安逸享受當了漢奸。三孫祁瑞全是個熱血青年出城當了八路軍。全家的小寶貝,祁老人的曾孫女小妞子在日本投降前夕竟然被活活餓死!
其實,我本來跟爸爸說我不想去看的,爸爸堅持讓我去感受一下,因為這個國家話劇院是剛剛造好的,而且《四世同堂》又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作品。于是,我就跟爸爸說看1個小時吧,但后來我卻不想走了,因為實在是太好看了!最讓人感動的情節是:錢家的錢公子做了一件大好事,他故意給日本人開車沖下了懸崖,與一車日本人同歸于盡……還有就是這些演員的演技都很棒,演祁老太爺的演員才四十歲左右,卻很傳神地演出了老太爺的形象!演小妞子的張可心才五六歲,可是卻演得很自然很可愛!
看完《四世同堂》之后,我被深深地打動了,有些時候連眼淚都流了下來!我甚至于愛上了話劇。散場以后,我還去買了一本田沁鑫導演的書,名字叫《田沁鑫的排練場之四世同堂》,里面有全部演員的臺詞呢!我真想當個小演員,演一演這個話劇!
近代小說《四世同堂》的觀后感700字4
舒慶春這個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他就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真實姓名,他寫了很多本書,而我讀的是他的長篇小說《四世同堂》,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順便寫一下我的讀后感。
《四世同堂》這本書寫出了抗日時期,日本人對國人的壓迫與羞辱,作者老舍用了很多語言描寫與心理描寫來描繪那時候漢奸與抗戰到底的人們心中的兩種欲望,豐富了人們讀這本書的重要性,讓人人都想讀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寫的還是人物,如:隨風使舵的藍東陽、誠懇忠厚的冠曉荷、心狠手辣的大赤包、柔情孤雅的高第、抗日到底的錢先生、報國無門的祁瑞宣與德高望重的祁大老爺。
老舍先生對《四世同堂》的正反兩派描寫極為出眾、是大家能夠區分,這就是《四世同堂》的一個與眾不同的寫作方法:不給大家留下任何懸疑,敞開著大門的寫法。
這本書對人的下場也很突出,因此各個人的司法都不一樣,如:妞子是餓死的、瑞豐是被日本人槍斃的、李四爺是被日本人打死的、大赤包是瘋死的,說來說去,然而,死的最莫名其妙的竟然是藍東陽:他莫名其妙的去了日本、然后又莫名其妙的被原子彈炸死,這不是找死嗎?
總而言之,還是那句話,多讀書、讀好書。
近代小說《四世同堂》的觀后感700字5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我終于把《四世同堂》看完了,總共有1200來頁,分為三部,分別是《惶惑》、《偷生》和《饑荒》,真實地紀錄了革命戰爭期間中國首都的社會現狀,展現了滿目瘡痍的真實圖景。最令人震撼的還是日本鬼子對中國的侵略行徑,特別是文化侵略,更是深入骨髓的膏肓。中國為什么會千瘡百孔?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人敢站出來,青年人中雖然有一部分充滿了戰斗熱情,愿意用自身的大無畏付出來改變社會現實,比如瑞全,他可以遠離家鄉,積極投入戰斗,為解放事業貢獻青春和鮮血。
可更多的年輕人卻沒有把國事放在第一位,雖然他們也深刻體會到了社會的黑暗,并決心不向日本鬼子投降,但在艱巨的生活壓力背后,他們屈服了,他們想的不僅僅是個人,還有家庭,還有父母,這些讓他們裹足不前,比如瑞宣,他也是個充滿斗爭精神的青年,但在艱巨的家庭責任之下,他只能委屈求全了,因為他不忍心年事已高的祖父,不忍心病怏怏的母親,不忍心尚小的兒女,于是,他只能持觀望態度,只能茍且偷生,只能茍延殘喘地生活在生存邊緣。除了這部分人,還有社會的蛀蟲,他們腐蝕了社會的發展,是中國窒息的根源,就如冠曉荷,就如瑞豐,他們完全沒有羞恥之心,反而想趁著被日本鬼子占領而升官發財,顛覆了人性的本真,毀壞了中國人的名聲。
《四世同堂》是我認真看完的最長的小說,雖然我不喜歡歷史,我自認為這點是非常不對的,雖是興趣使然,但很多時候我還是會盡力地去了解歷史,關注歷史,就如這部小說,它真實地展開了中國社會發展洪流中的一角,為我從中窺探歷史提供了機會,雖然社會發展到了新的高度,但我相信仍然有它的價值所在,希望有更多的人去關注它,了解它,品評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