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探討陽陵泉緩解腓腸肌痙攣的相對特異性。
2、實驗觀察顯示針刺筋會穴陽陵泉能提高機體痛閾及耐痛閾。
3、目的:探討針刺陽陵泉穴后對健康人膽囊收縮功能的影響。
4、因此,在穴位命名時有“陰陵泉”就有“陽陵泉”,有“陰谷”就有“陽谷”,有“上巨虛”就有“下巨虛”等。
5、肝經郁熱型,配以行間、太沖、陽陵泉;脾經濕熱型,配以隱白、內庭、足三里、陰陵泉;氣滯血淤型,配以血海、三陰交、膈俞。
6、泰始十年,武元楊皇后崩,及將遷于峻陽陵,依舊制,既葬,帝及群臣除喪即吉。
7、經過三十多年的考古勘探發掘,現已探明,漢陽陵主要由帝陵陵園、后陵陵園、南區從葬坑以及陽陵邑等。
8、膝關節附近有人體的重要養生穴位,如足三里、陽陵泉以及曲泉、陰谷等。
9、腎俞、白環俞、環跳、承扶、殷門、委中、陽陵泉。
9、造句網祝您造句快樂,天天進步!
10、漢陽陵已經探明的從葬坑193座,在已發掘和試掘的20多座從葬坑中,有兩座從葬坑內發現有大量的糧食。
11、軍事性質,全為各個兵種的男性將士,而陽陵既有武士俑又有文官吏俑,既有男俑又有女俑,既有溫雅的侍從奴婢,又有神情專注的樂俑與袖裾飄飄的舞俑。
12、陽陵泉:治腹痛范圍以脅和肋下為主,內至胃經內側的不容穴至太乙穴,外至季肋,下至帶脈,稱之為膽區。
13、心俞、膽俞、陽陵泉、丘墟。
14、如果采用針灸療法,可以予以針刺足三里,陽陵泉、陰陵泉、絕骨、昆侖、太溪,三陰膠,灸大杼,膏肓,并套用“子午流注法”。
15、陽陵泉是足少陽膽經上的穴位,膽經循行于肩部,經絡所通,主治所及,刺激陽陵泉能夠激活膽經氣血,從而起到通經止痛的作用。
16、通過針灸三條經脈上的手三里、足三里、曲池、內關、陽陵泉、髀關等穴位,打通整個經脈,讓氣血貫通全身,驅除濕寒邪氣。
17、膝為“筋之府”,膽經的陽陵泉為“筋之會”,脊椎督脈上有個“筋縮”,膀胱經的膝下有個“承筋”,請記住,理筋即是調肝。
18、按摩委中、陽陵泉、陰陵泉等穴位可清熱祛濕。
19、還可以一邊捂陰陵泉,一邊捂陽陵泉和足三里,這是在開中焦,或者開下焦,也是在補。
20、配足三里、天樞治腹脹腸鳴;配氣海、足三里、上巨虛、豐隆,亦治腹脹腸鳴;配環跳、陽陵泉、足三里、太溪、商丘,治坐骨神經痛等。
21、陽輔穴配足臨泣穴、丘墟穴,具有活絡消腫的作用,主治腋下腫;陽輔穴配陽陵泉穴、環跳穴,具有舒筋活絡的作用,主要緩解治療下肢外側痛。
22、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中心主任林國華教授介紹說,陽陵泉為足少陽膽經合穴,又為膽之下合穴。
23、手放于膝蓋之上經常撫摸、拍打、揉按內外膝眼、鶴頂、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尺澤、血海等穴位,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少骨刺發生。
24、軀干部的命門、腎俞、關元,腎經與膀胱經的昆侖、承山、涌泉;膽經的陽陵泉、絕骨。
25、如果用針灸的話可以取百會,水溝,大椎,長強,鳩尾,腰奇,豐隆,陽陵泉等穴。
26、陳浩見兩人都望著自己,一咬牙,忽然坐下,運開家傳松鶴功,將內氣周游渾身經脈,片刻睜眼,伸指在野貓膽俞、陽陵泉、中脘、足三里連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