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的譯音。意譯為“無上正等正覺”。一譯為“無上正遍知”。是佛無上覺智。佛教認為得到這種無上的、正確的、普遍的覺智,即名為“佛”。宋蘇軾《虔州崇慶禪院新經藏記》:“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曰以無所得故而得,舍利弗得阿羅漢道,亦曰以無所得故而得。如來與舍利弗若是同乎?曰:何獨舍利弗!”清龔自珍《<妙法蓮華經>第四二問》:“如我所言,上合佛心,我所科判,上合阿難原文,佛加被我,智者大師加被我,我疾得法華三昧,亦得普見一切色身三昧,見生蒙佛夢中授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span style="display:none">ooE子文庫范文網
阿耨的解釋.佛教語。意譯為極微。今譯為原子。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鄒氏(鄒衍)之言,曰九州,曰瀛海,則佛之大千微塵也,須彌阿耨也?!闭卤搿端幕笳摗罚骸澳巳簟秳僬摗分?span style="display:none">ooE子文庫范文網
三菩提的解釋見“三藐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