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北平侯張蒼言,用《顓頊歷》,比于六歷,疏闊中最為微近。
2時人贊嘆,建文時,法網疏闊,道不拾遺,士風樸茂,尚義者多。
3而或以為朓朒變行,或以為歷術疏闊,遇常朔朝見則增朔余,夕見則減朔余,此紀歷所以屢遷也。
4先是,法疏闊,吏輕觸禁,輿為立約數十條,莫不以為宜。
51、周綱遽致于陵遲,漢網實因于疏闊。
6既至,帝微知之,不悅;又奏對辭旨疏闊,出為陜州觀察使兼轉運使。
7但是戊戌變法的失敗表明,康有為對國內各大利益集團的看法過于簡單疏闊。
8魏代三雄,記傳互出,《陽秋》、《魏略》之屬,《江表》、《吳錄》之類,或激抗難征,或疏闊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