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穆罕穆德于1964或1965年出生在巴基斯坦的俾路支斯坦地區,后隨家人移民至科威特,后來在一個伊斯蘭遜尼派家庭中長大。
(2)國際社會應該對巴基斯坦施壓,讓他們允許普什圖人、俾路支人和信德人獨立。
(3)英語、俾路支語、烏爾都語和印度語也經常被使用。
(4)這是1947年巴基斯坦獨立以來第5次俾路支人的起義,即使按照該國的標準,這個省份看來越來越失去控制。
(5)俾路支人的憤怒和絕望將使俾路支的暴力升級。過去,這曾導致當政者加強了本已嚴厲的管制。
(6)白宮拒絕談論在俾路支使用無人機的可能性。
(7)美國不愿意介入俾路支,希望巴基斯坦軍隊可以與塔利班和基地組織作戰。
(8)這場里氏7.7級的地震幾乎將俾路支省的奎達市夷為了平地。
(9)法蒂瑪.布托說:現在人們在失蹤,就是因為他們是俾路支人,就是因為俾路支應當對自己的天然氣田擁有控制權。
(10)巴基斯坦南部俾路支斯坦和信德省在雨季中都有大量降水.
(11)這場6.4級地震發生在俾路支省會奎達東北地區。
(12)最后,穆沙拉夫因涉嫌謀殺俾路支族的民主主義頭領而遭俾路支人的普遍仇恨。
(13)俾路支省天然氣資源豐富,人口稀少,以俾路支族人為主。
(14)俾路支族人,大多屬遜尼派穆斯林,現分布在伊朗、巴基斯坦與阿富汗三國。
(15)“真主旅”于2003年開始出現,該組織的頭目為俾路支族人馬里克·里吉。
(16)俾路支斯坦省首府扎黑丹當天發生一起縱火案,目前已造成5人死亡。
(17)據了解,該武裝組織成員基本上都是巴基斯坦俾路支族人,他們經常在巴基斯坦天然氣儲備豐富的俾路支省活動,該省與伊朗接壤。
(18)小鎮居住的多是尚武剽悍的帕坦族人和俾路支族人,他們保持著傳統的地方民族風格和個性,他們的骨子里充滿了好斗的基因。
(19)俾路支斯坦省首府扎黑丹利用汽車炸彈炸死11名革命衛隊成員。
(20)“我呼吁(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邊界兩邊的普什圖族與俾路支族人……啊,部族,你們的塔利班兄弟和他們的追隨者是你們的兄弟和你們的主人。
(21)現今大多數難民來自與鄉村,但最終所有城市都將被重新安置,比如也門首都薩那、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省會奎塔。
(22)語言:普什圖語和達里語為官方語言,烏茲別克、土庫曼、俾路支語等為地方語言.
(23)阿富汗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普什圖族占40%、塔吉克族占30%、此外還有烏茲別克族,哈拉扎族、土庫曼族、俾路支族和努里斯坦族等。
(24)人口13700萬,有旁遮普族、巴丹族(普什圖族)、信德族、俾路支族等。
(25)其中旁遮普族占63%,信德族占18%,帕坦族占11%,俾路支族占4%。
(26)2775萬(2002年7月),普什圖族占40%,塔吉克族占25%,此外還有烏茲別克族、哈扎拉族、土庫曼族、俾路支族和努里斯坦族等二十幾個少數民族。
(27)巴官方稱,省會奎達西南部的阿瓦蘭縣已經有數十棟泥屋在地震中倒塌,俾路支政府發言人已經宣布阿瓦蘭縣處于緊急狀態。
(28)阿富汗是個多民族國家,2100萬總人口中普什圖族占40%,塔吉克族占30%,此外還有烏茲別克族、哈扎拉族、土庫曼族、俾路支族和努里斯坦族等。
(29)巴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其中旁遮普族占63%,信德族占18%,巴丹族占11%,俾路支族占4%等。
(30)在阿富汗人口構成中,普什圖族約占40%,塔吉克族占30%,此外還有烏茲別克族、哈扎拉族、土庫曼族、俾路支族和努里斯坦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