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約己愛民,達孝道於先君,布仁心於寰宇,提拔隱逸,以進賢良,屏黜奸讒,以厚風俗。
二、昔者吾先君桓公,明君也,而管仲賢相也。夫以賢相佐明君,而東門防全也。古者不為,殆有為也。
三、先君(蘇洵蘇洵)晚歲讀《易易》……作《易傳》,未完,疾革,命公(蘇軾)述其志。
四、祖吾離于瓜州,乃祖吾離被苫蓋,蒙荊棘,以來歸我先君?!驹炀渚W 】
五、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寵,賴母師之典訓,年十有四,執箕帚于曹氏。
六、先君幼警敏,為文下筆立就,不復改竄。
七、開篇便是‘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寵,賴母師之典訓。
八、先君之世,從無一介束帛,以及于翟,翟君念先君之好,隱忍不言。
九、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寵,賴母師之典訓。
十、自先君之逝,每日摩挲恭讀,了知先君革命一生,實以此為日不去心徹始徹終之志事,謹敢以此先君手墨十六字,敬布于世,誠不知哀涕之何從也。
十一、但先君聽了小人的讒言,看大奸似忠,弄得玉石不分,結果餓死沙丘宮內。
十二、天其廢我是耶非,嘆息萇弘強欲違。著述自慚甘毀棄,妻兒何托任寒饑。西浮瀛海言空許,北望幽燕骨待歸。先君柩暫厝北平,待歸葬西湖。彈指八年多少恨,蔡威唯有血沾衣。陳寅恪
十三、中宗登基之初,燕欽融曾幾次上表痛陳時弊,他毫不懷疑今上會追繼先君,革舊立新,巍巍大唐將再次出現貞觀之治。
十四、說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好,反正他覺得,還是先小人后君子比較好一些,總好過先君子后小人,大家最后把關系搞僵了,那到底算誰的責任啊。
十五、泌陷蕃之歲,隨方在孩提;后稍長成,知父在蕃,乃日夜啼號,坐必西向,饌不食肉,母氏言其形貌肖先君,遂終身不照鏡。
十六、匹夫匹婦強死,其魂魄猶能馮依于人,以為淫厲,況良霄,我先君穆公之胄,子良之孫,子耳之子,敝邑之卿,從政三世矣。
十七、昭公死,理應葬在魯群公墓所在地闞(今山省東汶上縣西南),季孫欲隔絕昭公墓,不使與先君同。
十八、此次陰謀皆出于公子招,代他行事的,是大夫陳孔奐,今卻委罪于公子過,先君、先太子若有知會不瞑目于地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