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緺
〈名〉
(1) 紫青色的綬(絲)帶 [purple and blue ribbon]
緺,綬紫青色。從糸,咼聲?!墩f文》
及其拜為二千石,佩青緺。——《史記·滑稽列傳》
(2) 量詞。古時女子頭發一束為緺
緺【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9畫
《廣韻》古蛙切《集韻》《韻會》公蛙切,音媧?!墩f文》綬紫靑色?!妒酚洝せ鼈鳌放屐i緺?!夺釢h·輿服志註》紫綬名緺,其色靑紫。
又《廣韻》古華切《集韻》《韻會》姑華切,音瓜。義同。
又《集韻》盧戈切,音驘。義同。
又《正韻》古禾切,音戈。義同。
緺【卷十三】【糸部】
綬紫靑也。從糸咼聲。古蛙切
(緺)綬紫靑色也。各本無色。今依後漢南匈奴傳、大平御覽正。百官公卿表曰。丞相、金印紫綬。高帝十一年更名相國、綟綬。徐廣曰。似紫。紫綬名緺綬。其色靑紫。何承天云。緺、靑紫色也。按紫者、水剋火之閒色。又因水生木而色靑。是爲紫靑色。從糸。咼聲。古蛙切。古音在十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