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疽
〈名〉
(形聲。從疒(
,表示與疾病有關),且聲。本義:毒瘡) 同本義。在皮肉深處的叫疽 [subcuaneous ulcer;deep-rooted ulcer]。如:疽疣(毒瘡和贅疣);疽食(瘡毒侵蝕肌肉。比喻禍患蔓延);疽腸(猶言狠毒的心腸);疽腫(局部皮膚腫脹堅硬的毒瘡)疽【午集中】【疒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七余切《集韻》千余切《韻會》七餘切,音苴。《說文》久癰也?!夺t書》癰者,六腑不和之所生。疽者,五藏不調之所致,陽滯於隂則生癰,隂滯於陽則生疽?!蹲髠鳌は迨拍辍奋髻劝D疽《注》癉疽,惡創?!妒琛肪野b也?!妒酚洝O吳傳》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墩滞ā钒b之深者曰疽。疽深而惡,癰淺而大。
又《集韻》子與切《正韻》再呂切,苴上聲?!都崱?疽,癢病。
疽【卷七】【疒部】
癰也。從疒且聲。七余切
(疽)久癰也。後漢書劉焉傳注、玄應一切經音義皆引久癰。與小徐合。癰久而潰沮?然也。從。且聲。七余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