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淖
〈名〉
(1) (形聲。從水,卓聲。本義:泥沼;深泥,爛泥)
(2) 同本義 [mire]
淖,泥也?!墩f文》
天雨淖?!稘h書·韋元成傳》
世沉淖而難論兮?!冻o·怨世》
和泥曰淖?!锻ㄋ孜摹?/p>
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違于淖。——《左傳·成公十六年》
濯淖污泥之中?!顿Y治通鑒·漢紀》
(3) 又如:淖濘(泥爛滑溜);淖湴(淤泥);淖污(泥水混濁);淖田(爛泥田);淖潦(爛泥積水)
(4) 流體 [fluid]
漆淖水淖,合兩淖則為蹇?!秴问洗呵铩?/p>
(5) 姓
◎ 淖
〈形〉
(1) 濕潤 [moist]
淖乎如在于海。——《管子·內業》。
淖,濕也?!稄V雅》
(2) 又如:淖澤(濕潤)
(3) 柔和 [soft]
夫水,淖弱以清。——《管子·水地》
嘉薦普淖。——《儀禮·少牢禮》。注:“和也?!?/p>
(4) 又如:淖溺(柔軟);淖糜(爛糊粥);淖濘(泥濘)
淖【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8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奴敎切,音鬧?!墩f文》泥也?!蹲髠鳌こ墒辍酚心嘴肚?,乃皆左右相違於淖。
又《字林》濡甚曰淖?!肚皾h·郊祀志》堅冰淖溺。
又水名?!渡胶=洝肺鞅贝蠡闹杏旋埳?,日月所入。有三澤,名曰三淖。
又姓?!堵肥贰烦讎葼懩资?。
又《集韻》直敎切,音棹。和也?!秲x禮·士虞禮》嘉薦普淖?!对]》普,大。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
又尺約切,音綽。與繛綽同?!墩f文》
也。《莊子·逍遙遊》淖約如處子?!对]》淖約,柔弱貌。
淖【卷十一】【水部】
泥也。從水卓聲。奴教切
(淖)泥也。左傳曰。有淖於前。乃皆左右相違於淖。杜注同。倉頡篇云。深泥也。字林云。濡甚曰淖。按泥淖以土與水合和爲之。故淖引伸之義訓和。儀禮。嘉薦暜淖。注曰。暜淖、黍稷也。暜、大。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也。劉瓛述張禹之義曰。仲者、中也。尼者、和也。言孔子有中和之德。故曰仲尼。葢漢人尼與泥通用。故漢碑仲尼字或作泥。又按許泥爲水名。不箸塗泥之解。於此補見。是與深同例也。魏晉以後。泥淖字作埿。從水。卓聲。奴敎切。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