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
〈名〉
(1) (形聲。本義:增益)
(2) 同本義 [gain]
分物得增益曰戴。——《說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加于上皆曰戴?!?/p>
(3) 古國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民權縣東 [Dai State]
宋人、 蔡人、 衛人伐 戴?!洞呵铩?/p>
◎ 戴
〈動〉
(1) 加在頭、頸、面、肩上、胸上 [wear;put on]
戴,覆也?!稜栄拧?/p>
日抱戴?!缎⒔洝ぴ衿酢?。注:“在上曰戴?!?/p>
戴勝降于桑。——《禮記·月令》
垂發戴白?!逗鬂h書·鄧禹傳》。注:“戴白,父母也。”
頒白者(老人)不負戴于道路矣?!睹献印ち夯萃跎稀?/p>
無戴其蒼,地履其黃?!濉?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戴朱纓寶飾之帽?!鳌?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聞喜宴獨不戴花?!巍?司馬光《訓儉示康》
(2) 又如:戴笠(戴斗笠);戴頭識臉(有身分,有面子;很有派頭);戴巾的(指士大夫階級);戴假發;戴耳環;戴金戒指;戴盆(將盆覆戴在頭上);披星戴月(頂著星星和月亮);戴白(滿頭都是斑白的發絲。形容人老);她洗了手套,發現它們戴不上了
(3) 擁護,從各方面給予支持 [support]
庶民不忍,欣戴武王?!秶Z·周語上》
(4) 又如:愛戴;戴情(感激他人的誠意);戴仰(擁戴仰望);擁戴(擁護推戴)
(5) 敬奉,尊奉 [respect]。如:戴日(敬奉太陽);戴德(感戴恩德)
戴【卯集中】【戈部】 康熙筆畫:18畫,部外筆畫:14畫
〔古文〕《唐韻》都代切《集韻》《韻會》《正韻》丁代切,
去聲。《說文》分物得增益曰戴。一曰首戴也?!稄V韻》荷戴也?!稌ご笥碇儭沸\非元后何戴?!睹献印奉C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又《爾雅·釋地》途出其前戴丘。《疏》道過丘南,若爲道負戴。
又値也?!抖Y·喪大記》君纁戴六?!对]》戴之言値也?!稜栄拧め尩亍反魅諣懙ぱā!对]》値也?!妒琛穫幦罩拢涮幟ぱ?。
又《諡法》典禮無愆曰戴?!蹲髠鳌る[三年》其娣戴嬀生桓公?!对]》戴謂諡。
又姓。出濟北,本宋戴穆公後。
又或作載?!抖Y·月令》載靑旂。《詩·周頌》載弁俅俅?!兑袅x》如字。
又與戴同。
又《韻會》作代切,音再。地名?!洞呵铩る[十年》宋人,蔡人,衞人伐戴?!对]》戴國,今留外黃縣東南有戴城?!夺屛摹反饕粼?。
戴【卷三】【異部】
分物得增益曰戴。從異聲。
,籀文戴。都代切文二重一
(戴)分物得增益曰戴。釋訓曰。蓁蓁、孽孽、戴也。毛傳云。蓁蓁、至盛皃。孽孽、盛飾。是皆謂加多也。引伸之凡加於上皆曰戴。如土山戴石曰崔嵬、石山戴土曰?是也。又與載通用。言其上曰戴。言其下曰載也。釋山或本。石載土謂之崔嵬。土載石爲砠。謂石載於土、土載於石則與毛傳不異也。周頌載弁俅俅、月令載青旗皆同戴。從異。聲。都代切。一部。
()籒文戴。弋聲、?聲同在一部。葢非從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