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歲暮有感。 歲月如流不用嗟,盛衰前定豈曾差。自憐覽照頭渾雪,猶喜觀書目未花。竺嶺兩曾逢落桂,龍山三見擷新茶。春元便欲休官去,誰顧杭州十萬家。
戒珠寺。 乘暇登高百丈巍,羲之遺跡見豐碑。蕺山下視無窮景,況壓山巔是佛祠。
游雁蕩將抵溫州寄太守石牧之。 霜風雙鬢雪鬖鬖,物外尋真頓離凡。子舍若非叨別乘,我車安得到靈巖。碧窺秋瀑心同洗,紅嚼山杷口似饞。多謝賢侯見招意,數貽嘉詠與珍函。
寄開化余遵道。 野老余遵道,人微德義尊。家居青嶂底,身在白云根。盛事傳閭里,昌期付子孫。不煩迂步遠,此去自高門。
謁水心院講僧繼忠。 煙波周匝望中賒,乘興驅車一徑斜。誰識上人修證地,水晶宮里法王家。
武林冬至日即事。 況是東吳大有年,晨興佳氣滿平川。魯臺紀瑞光諸史,漢殿稱觴慶九天。鑾輅肅還禋禮畢,雞竿高揭赦書傳。勾萌競達人知否,占得群陽一日先。
故吳丞相充挽詩三首 其二。 論道尊三事,登庸歷十年。舜嘗咨爾岳,說已濟斯川。太史書清德,高門繼象賢。都人瞻繪像,袞服冠貂蟬。
憶松溪三兄縣尉。 憶別揚州六月中,倏今三已換春冬。煙帆去蜀七千里,云嶺瞻閩幾萬重。莫為沈迷嗟下邑,要將清白廣吾宗。天遙最是書難得,早倩來鴻寄一封。
贈五岳觀王道士二首 其二。 道士修真心地樂,域自逍遙鄉寂寞。世間名利任紛紛,一弄清琴一爐藥。
送劉昭寺丞游河南。 云水無心是處同,洛陽花發正春風。路逢達道人休問,熊耳山開少室空。
武林即事寄前人二首 其二。 七十隨緣豈有由,樂天曾不厭杭州。青山未隱如千里,白首重來又九秋。月窟仙人遺桂子,海門神物助潮頭。自慚老守無心力,坐鎮吾民靜即休。
送黃賁赴渭州機宜。 我愧非才敢贈言,告新今幸接英躔。炎威滿路千山去,和氣流民百口傳。就捧絲綸天子命,到參帷幄主人賢。前籌要使邊陲靜,報德銘功愿兩全。
六弟司戶生日。 祖教雙修日用間,芳醪不飲自朱顏。欲知難老真消息,曾餌融峰九轉丹。
題三井瀑巾。 三井馀波勢靡停,平鋪千丈落崢嶸。秋陽五彩隨流照,縱有良工畫不成。
寄謝蒙。 念公別后固依然,蜀距炎方里數千。劍棧過來才一月,詩筒傳得已三篇。胸藏忠誼堅于石,口吐文章涌似泉。何日解符還闕去,如今朝野不遺賢。
守虔過家登高齋即事。 舊里徘徊忽四旬,高齋高勝足歡忻。當軒曉看山橫黛,負郭秋成稼覆云。酌酒屢邀朋契樂,弄琴真與俗喧分。虔州莫訝遲遲去,鄉便恩榮荷圣君。
次韻前人和許少卿見懷三首 其一。 望秦雙聳郡樓前,佳氣蔥蔥雜翠煙。太守風流詩力健,湖山無處不成篇。
送姚源道郎中赴闕。 我念同僚遽解攜,贈言如古漫成詩。二年別乘臨岐日,八月登槎上漢時。莫阻十分斟釀蟻,不須三嘆聽歌驪。還朝寵數應非次,神圣方今大有為。
早霧。 山光全暝水光浮,數里霏霏曉未收。露彩乍凝迷漢殿,日華不透掩秦樓。豈饒文豹遲留隱,應有靈蛇取次游。圣世妖氛已銷盡,結成佳氣滿南州。
送范都官。 莫惜芳樽細細斟,還臺詩句滿離襟。海潮風駕漫幽渚,鄉岫云開認故林。八月氣涼歸棹快,三年恩厚在人深。紫宸曉拜天光近,宜有封囊悟主心。
抱黃洞。 靈洞古壇基,煙蘿接翠微。日西春又晚,不見羽人歸。
次韻即事見懷。 鑒水寬閒稱越國,河塘繁劇是杭州。蓬山君繼元丞相,竹馬予慚郭細侯??ひ刎S穰真可喜,人家飽煖更何憂。西陵隔岸無多遠,數上臨江百尺樓。
次韻錢顗見贈入學聽講。 文翁治蜀澤民深,贛守無堪愧士林。長育務先庠序教,講磨思見圣賢心。今茲未肯孤毫善,學者尤宜念寸陰。三百馀篇金石奏,席間愿聽得遺音。
送范伯玉奉議赴闕。 富貴于身有重輕,平生忠鯁世知名。不須勇事歸田計,況有常推報國誠。通籍官聯分帝念,慶門恩賞作親榮。一帆西上瞻天去,九月霜風壯客程。
次韻孔宗翰水磨園亭。 南洋一派通機磨,更引馀波繞曲池。高柳碧陰無酷暑,小蓮紅老惜芳時。臨流共賞休辭醉,按轡重來未可期。從此邦人為勝事,范公亭榭孔君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