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麟。 昔東晉王茂弘諸人,登新亭,望長淮,自謂風景不殊,舉目有山河之異。至今想之,猶郁乎其有馀哀。矧預瑤牒,登玉階,而寄宗國之懷者耶。王業偏安于海瀕,故都久棄于蒿萊。主議者方貪天之功,而肆其雄猜。朝士沉空,不復向來。率兆乎滔天之讒,而迄乎和議之開。此有志者所以嘆于嗟之麟,而思當道之豺也。嗚呼,鐘簴百年,邊塵尚霾。悠悠蒼天,彼何人哉。
曾丞相。 書尺之作趨簡便,情之所托斯可見。志雖少貶言猶婉,體雖少拙敬猶簡。堂堂相國緇衣彥,明哲自將亦通愿。竦然述贊覽遺卷,我欲以之參世變。
蔣觀文。 尺瑜寸瑕,工所不棄。如公平生,抑有清議。雖翰墨之僅存,亦世俗之共毖。予獨區區于別白,是亦或出于有意。昔鄒忠公以言得罪,士皆縮頸以避去。公乃折簡以自麗,由是而去,蓋已無懟。然則操觚刻槧,片言幅紙,其知所以行己也必矣。以字達識,以識行字,舉一知二,茲帖之所以可貴。
王文公。 以文致身,以恭奉上。錙銖筆態,矩矱心匠。論其鉤格則得紆馀曲致之體,考其縱逸則妙雍容不迫之狀。儼佩玉之度,肇官儀之創。百辟班見,大廷宏敞。方觚穎之發揮,蓋已具此氣象。曰誰之書,元豐首相。
米元章靈峰行記帖贊。 永和之蘭亭,列序時人。文字之不磨,千載莫鄰。彼睎顏之徒雖未足倫,觀其所傳,亦庶幾仿佛乎清塵。
病中散步六絕 其五。 病疏酒盞傍茶甌,一獨醒中起百憂。七尺之軀三寸舌,問渠小大若為謀。
王導懷感帖贊。 王門之書祖始興,他帖閣本皆洞精。獨余此帖難強名,妙處頓使俗眼驚。唐人硬黃昔流聲,紙古墨暗如晨星。兒曹緘口勿浪評,更看羲獻森階庭。
夏旱三首 其二。 宣升接境古高圩,多稼連云號上腴。水毀木饑猶解有,刀耕火耨故應無。瓠肥何計今糠覈,草竊空憂古葦苻。昨夜濃云望東北,祇應雨腳在三吳。
懷素千文帖贊。 鹍鵬徙海,龍蛇起陸。思妙天隨,神鐘鬼哭。垂露在手,非煙眩目。錦紱瓊機,光我韞櫝。
吳王造見應命二帖贊。 所書如此,而事如彼。既悅我目,亦冷我齒。我錄此事,與郗超比。名焉不刊,帖亦奚毀。
歐陽文忠索碑遣居二帖贊。 公于率更,每秒吾家。是書之傳,似耶非耶。書出于心,既勁且方。世多公書,行或未藏。易方而圓,飄飄若仙。楷以其人,行以其天。堂堂斯文,維軻與雄。我觀二書,如或見公。
胡。 生與氈裘并,衣同罽毯齊。引弓兒習體,擊鼓地連臍。低草野迷北,驚群磧度西。中郎猶未返,休說海邊羝。
寧宗皇帝詩卷耳篇御書贊。 偉王人之典學,本天縱之多能。續六藝之絕業,環諸儒而講明。璧跗蔚其流芳,瓊字煥其騰英。居蠖濩而儲精,炳龜龍而效靈。歲嘉定之辛已,歷九閏而時乘。旦孜孜而忘倦,志兢兢而靡矜。詩三百有五篇,沃帝心而日聆。儼露門之未竟,已云章之滿籯。繄是詩之四章,首二南而儀刑。凡家齊而國治,本大學之為經。自求賢而審官,見濟濟之以寧。越染翰之雖同,茲注意之實形。昔德壽之在御,嘗史漢之留情。傳復古之奇跡,亦流輝于古荊。有詞臣曰萬里,亟再拜而震驚。謂縫掖之所難,而帝王之躬行。今寶章之誕賁,知祖武之克繩。殆家法之相似,聯自檢于宮庭。眇周行之下走,方虺聵而于征。竦昭回之景光,愧抱槧之余生。覽盈咫之昭華,想繹純于九成。得猗那而藏焉,尚廳瑟之余聲。
趙季茂通判惠詩走筆奉和十篇。 天巧與天宜,雕鎪焉用詩。冥鴻吾自愛,隱豹彼何知。牧笛方堪聽,胡笳不奈吹。傷時燭之武,老矣不能為。
饅頭。 幾年太學飽諸儒,余伎猶傳筍蕨廚。公子彭生紅縷肉,將軍鐵杖白蓮膚。芳馨政可資椒實,粗澤何妨比瓠壺。老去齒牙辜大嚼,流涎聊合慰饞奴。
孫威敏。 有文事,有武備,公之筆札蔚然可占也。兵兇器,戰危事,公之此事非直一謙也。以公之才,持必勝之策,而于顧慮獨如此其嚴也。嗟今之人,萬一不逮,談伊吾,望天山,乃抵掌而奮髯也。爾言則輕,民之殲也。好謀而成,視吾奩也。
四月二十日被以郡事入奏之命再賦二首 其一。 五云堆里望觚棱,二紀周南夢未曾。四輩兩年勤詔札,九重一念乂黎蒸。烽臺雖有深秋燧,雁塔應無曩日僧。豫備正須如雍國,不妨德業頌高升。
聞江陵江帥海病訃二首。 荊楚初歸士若云,連營幾載守空囷。度支入境方移粟,神策呼街自脫巾。我已課無從此有,君方舉故責之新??蓱z一夜妖星隕,不郵春耕雜渭濱。
米元章壯觀后帖贊。 四期之不到,雪與日杲。停舟不棹,無嫌乎沖冒。出此詩畫,摹寫天巧。觀之壯,思之老,詩乎可考。
豫庵三端詩·龍竹。 夭矯青池近,騰拿碧漢遙。微風鳴嶰管,輕霧映鮫綃。舞翠槐齊秀,蟠青松后凋。終須還直道,勁節自干霄。
山中奉寄通判楊宗博二首。 多病山中客,無人傍酒缸。與猨分橡子,為鹿長禾孫。白晝云歸屋,黃昏雨打門。忽懷楊司馬,煙靄隔重閽。
米元章寶月觀詩帖贊。 月之行空,四海清輝,豈獨于一觀見之。覽層宇之翚,地高而天隨,而后可以觀公之詩。
宮詞一百首 其八十五。 翠麓連綿氣屬天,岧峣艮岳繞芝田。瑞禽可是曾迎駕,萬歲山頭識靜鞭。
章申公屏居帖贊。 張無盡嘗謂公奇男子,夢中劇談若或見之。矧予于手跡之遺,猶足以睹百年之風姿。仕系于時,才高用違,覽者未嘗不三嘆息于斯。嘻。
曾文昭肇時寒帖贊。 祖孫百年,兄弟一世。歸乎其全,抑有公議。遺墨散軼,得自名裔。人其監茲,豈必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