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茅觀李仁父劉文潛員顯道趙溫叔崔子淵置酒分韻得高字。 節物歲云暮,九衢塵滿袍。起我二三友,招要步林皋。仰看冥飛鴻,俯覽千丈濤。石徑上深窈,竹風更蕭騷。杯槃自真率,更起瀉濁醪。嘆我會合難,慰我涉歷勞。薰然鄉社游,飲少意已陶。我亦壽長者,萬里欣所遭。嗟哉士業艱,逝矣日月滔。古義重金石,外物真秋毫。愿言共勉厲,勿負岷山高。
別離情所鐘十二章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嚴陵 其七。 義路本如砥,利徑劇羊腸。何以書子紳,世德不可忘。
廬山有勝處曰臥龍南康朱使君始筑茅繪諸葛武侯像于其中以書屬予賦詩寄題此篇。 廬山仙靈宅,佳處固非一。頗聞臥龍勝,幽深諒難匹。懸瀑瀉琮琤,石壁兩崒嵂。草木被光輝,波瀾動回沒。今年朱使君,下馬恍若失。徘徊領妙趣,指點筑茅室。為愛臥龍名,英姿慨超軼。于焉儼繪事,長風起蕭瑟。髣髴梁父吟,尚想翁抱膝。慘澹風云會,飄忽日月疾。獨存經世心,千載詎可汩。褰裳欲從之,云濤渺寒日。
堯廟。 明祀崇千載,荒山拱萬靈。插天巉絕壁,飛瀑下空庭。繪事存淳古,真風寄村冥。蘋繁何以薦,帝德日惟馨。
平時兄弟間十三章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桂林 其六。 履度如履冰,猶恐有不及。毫釐儻不念,放去如決拾。
正月強半梅猶未開黃仲秉作詩嘲之次韻。 孤芳未分落人間,故向東風小作難。眼底莫容蜂蝶亂,好留明月趁春寒。
雪中登樓分韻得未字。 南州冬多溫,一雪已可貴。今年臘三白,故足蘇品匯。朝來并危欄,舉酒聊自慰。翩翩著客衣,漠漠亂云氣。珪璧滿天地,造物初不費。更邀二三友,晤賞見風味。獨至仆尚更,酒苦飲亦既。仍遣探梅花,已折南枝未。
初食荔枝 其二。 照水依山祇自奇,晞風沐雨借光輝。冰肌不受紅塵涴,赪頰從教酒暈肥。
時為桂林之役前一日刑部劉公置酒相餞曾節夫預焉既而劉公用陶靖節斜川詩韻見貽亦復同賦以謝。 通籍念無補,先廬獲歸休。所忻三載間,暇日從公游。城中十畝園,頗復依清流。渺渺送歸雁,翩翩下輕鷗。駕言欲南騖,踟躕眷林丘。況且遠晤言,公唱孰與酬。祖席近佳日,呼客仍我儔。相與千載思,誰復念此不。新詩更紆馀,用以寬離憂。它年南阜約,剝啄時相求。
廣漢黃仲秉即轉運使治之東作亭扁以楚翠蓋取杜陵所謂楚岫千峰翠者屬客賦詩。 維衡屹南荒,作鎮自開辟。蟠根結地厚,面勢倚空碧。陂陀數州境,高下相接跡。麓山乃其趾,神秀固未極。定王十里城,處處見山色。知誰長在眼,嗟此塵中客。觀風君獨暇,延納到幾席。得句恍忘言,寄興渺今昔。自君之東來,民瘼極探索。仁言徹九關,寧懼虎豹厄。諏詢遍南畝,民肥吾則瘠。筑亭一舒嘯,逮此百憂隙。看山儻不愧,隱幾亦聊適。寄語后來者,此意當無斁。
道旁見獲者。 腰鎌聲相呼,十百南畝獲。婦持黍漿饋,幼稚走雀躍。辛勤既百為,幸此歲不惡。王租敢不供,大室趣逋約。雖云粒米多,未辦了升龠。姑寬目前饑,詎有卒歲樂。樂歲尚爾為,一歉更何托。書生獨多憂,何以救民瘼。
襄州護漕使者侯寄示所作快目亭記辭多慷慨予。 聞說君家快目亭,湓江直上起千尋。昔人事業規摹在,故國山河草木深。世態從渠翻覆手,壯圖還我短長吟。會須一展平戎策,始稱平生灑落襟。
過洞庭。 城頭雞一號,浩蕩風腳回。篙師起相呼,牽帆上高桅。我亦推枕聽,波浪聲轟豗。窗間試一覘,萬頃銀山開。附火且安坐,念此亦快哉。良久天平明,已見金沙堆。泊舟古廟底,喜色動輿臺。我行正長夏,及此歲律摧。通籍恨亡補,敢賦歸去來。所至有何忙,妙處姑徘徊。險阻元自平,鷗鳥亦不猜。萬事有定理,渠謾費安排。明朝上湘水,雪意正栽培。行矣一杯酒,好在故園梅。
過馬當山。 千秋馬當廟,千尋獅子磯。寒風起崖腹,慘澹含陰威。孤帆駕巨浪,瞬息洲渚非。忠信儻可仗,神理茲不違。
呂善化秩滿而歸兩詩贈行 其二。 伯氏相從舊,歸來意若何。從渠笑方拙,還我自吟哦。圣有詩書在,人多歲月過。德門好兄弟,夜雨細研磨。
雪月兩相映,水石互悲鳴。不知巖上枯木,今夜若為情。應見塵中膠擾,便道山間空曠,與么了平生。與么平生了,□水不流行。熹起披衣,瞻碧漢,露華清。寥寥千載,此事本分明。若向乾坤識易,便信行藏無間,處處總圓成。記取淵冰語,莫錯定盤星。
水調歌頭·雪月兩相映。 雪月兩相映,水石互悲鳴。不知巖上枯木,今夜若為情。應見塵中膠擾,便道山間空曠,與么了平生。與么平生了,□水不流行。熹起披衣,瞻碧漢,露華清。寥寥千載,此事本分明。若向乾坤識易,便信行藏無間,處處總圓成。記取淵冰語,莫錯定盤星。
從呂揚州覓芍藥栽。 揚州風物故依然,夢想他時楚水邊。乞與靈根歸自種,梢頭繭栗看新年。
平時兄弟間十三章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桂林 其八。 南山有佳木,柯葉正敷榮。愿圖歲晚功,大用寧小成。
次陳擇之游湖韻。 落日游魚上,青林白鳥過。稻香來隔岸,巖影占清波。招隱何年賦,尋幽此地多。晚涼容縱棹,聽我采菱歌。
喜雨呈安國。 涼生椽筆試烏絲,妙語便作星斗垂。我亦小窗無一事,細傾新酒和公詩。
別離情所鐘十二章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嚴陵。 歲律亦已暮,風烈雪漫漫。去路阻且長,念子衣裘單。
春日西興道中。 短短菰蒲綠未齊,河洲水暖雁行低。歸時須趁春光淺,待得春深意卻迷。
題曾氏山園十一詠·桃花塢。 花開山與明,花落水流去。行人欲尋源,只在山深處。
城南雜詠二十首 蘭澗。 藝蘭北澗側,澗曲風紆馀。愿言植根固,芬芳長慰予。
送祖七侄西歸二首 其一。 萬里逢猶子,中年憶故鄉。只知情話好,豈覺去途長。巫峽波濤壯,秦山檜柏蒼。何能從汝往,佇立看歸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