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自入山距出山五十五日竹屋青燈山陰杖屨忘其癡不了事矣隨所賦錄之得二十首 其十四 芹。 離離生澗底,薇蕨敢雁行。人皆美其羹,我獨采其芳。
丙戌除夜泊舟東湖用白石歸苕溪韻書懷 其十。 封侯幾見夢魂銷,千萬徒勞重壓腰。只待區中緣了盡,攜家采藥住中條。
丙戌除夜泊舟東湖用白石歸苕溪韻書懷 其四。 津亭空樹集饑鴉,望斷孤云是我家。暮角吹寒風漸落,自呼斗酒對梅花。
丙戌除夜泊舟東湖用白石歸苕溪韻書懷 其三。 出山歸隱計無成,舟泊菰叢膠斷冰。記取東湖風雪夜,青熒一點隔林燈。
丙戌除夜泊舟東湖用白石歸苕溪韻書懷 其一。 客夢朦朧酒力銷,梨云漠漠路迢迢。醒來便欲尋春去,楊柳江南十五橋。
舟行書感。 斷崖斗絕小舟行,煙樹崔嵬草一汀。宛是釣臺臺下路,楊梅、盧橘正青青。
東湖枕上。 云邊假息竹方床,天地詩翁一枕涼。杳杳磬聲清入夢,上方老衲起燒香。
東溪舟中呈石齋。 兩山盤屈水中分,紫翠深深日欲曛。孤枕短篷吟夢曉,一鶯啼破半溪云。
夜坐。 丈室四壁靜,孤燈永夜明。蒲團清坐穩,檐鐵兩三聲。
秋懷二首。 細雨沾庭濕,驚風入袖寒。黃花有佳色,獨自倚闌看。
秋懷二首 其二。 門巷鳴乾葉,階除吟候蟲。幽懷不可奈,絲雨更濛濛。
宿常山 其二。 燈影照白發,清酤浣旅顏。半生堪一笑,四度宿常山。
宿常山 其一。 小樓臨水際,一塔出林端。為報山僧喜,無勞問數灘。
舟行即景。 江流千丈碧,崖樹一枝紅。臨眺延緣久,扁舟我欲東。
周德言游小廬山觀余壁間詩次韻示教走筆奉謝 其二。 蘭茗尋舊題,愧我昔好徑。妙語為湔祓,清越泗濱磬。
周德言游小廬山觀余壁間詩次韻示教走筆奉謝。 美人塵外姿,胸次澹孤清??仗谜Z三日,隱隱金石聲。
十一月十五山行見梅一枝。 老樹千年意,枯槎一點春。相逢驚別久,佇立重凝神。
書壁。 佳木交稚綠,小閣掩春深。唯有山西叟,相看識此心。
余自入山距出山五十五日竹屋青燈山陰杖屨忘其癡不了事矣隨所賦錄之得二十首 其十 煮茶。 枯樵生活火,清瀑薦靈芽。且賞此味永,從渠客未嘉。
余自入山距出山五十五日竹屋青燈山陰杖屨忘其癡不了事矣隨所賦錄之得二十首 其九 論詩。 大雅久寂寥,落落為誰語。我欲友古人,參到無言處。
余自入山距出山五十五日竹屋青燈山陰杖屨忘其癡不了事矣隨所賦錄之得二十首 其八 聽笛。 有客攜笛來,一聲山石裂。老子據胡床,東峰方吐月。
余自入山距出山五十五日竹屋青燈山陰杖屨忘其癡不了事矣隨所賦錄之得二十首 其七 聽簫。 嗚嗚傳素恨,渺渺起新愁。臺空鳳已去,楚山千頃秋。
余自入山距出山五十五日竹屋青燈山陰杖屨忘其癡不了事矣隨所賦錄之得二十首 其六 聽泉。 出山靜而清,遇石何不平。誰能攜素琴,為我寫此聲。
余自入山距出山五十五日竹屋青燈山陰杖屨忘其癡不了事矣隨所賦錄之得二十首 其四 對雪。 晃晃紙窗明,簌簌時聞落。出戶欲尋詩,瘦驢雙耳卓。
余自入山距出山五十五日竹屋青燈山陰杖屨忘其癡不了事矣隨所賦錄之得二十首 其三 看云。 濛濛穿石罅,片片宿檐端。如示變滅相,時出復時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