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子嚴。 歸船才泊古巴臺,遙見詩筒眼豁開。摩壘只憂輕挑去,報瓊何意誤投來。老知仙夢終難到,清喜英游屢得陪。對酒孤吟重相憶,江前微霰屑瑤瑰。
開州道中逢王子嚴中散惠詩依韻和之。 經年東北望陽臺,阻奉從容一笑開。良會俱從江上得,清風潛向坐中來。詩成不倦乘閒寫,酒好何妨盡醉陪。百老篇章今少見,滿懷歸去重瓊瑰。
與陳萬石。 千首詩兼百首文,宗韓之子拾遺孫。吾鄉此道嗟幾絕,先世馀風喜僅存。三變聲名徒自惜,平生襟抱向誰論。相知惟有貧相見,撥置窮愁付酒樽。
和后唐王仁裕舍人留題自然觀。 黃鶴仙音久寂然,嘉陵江上碧峰端。惟馀寂寞煙霞館,空老陰森檜柏壇。藥灶繞行云彩動,詩牌吟拂玉聲寒。虛無蹤跡何須問,自有清名不死丹。
和岑巖起見寄。 一別江皋能幾時,相從鷗鷺久無依。樓前流水常東去,塞上征鴻又北歸。交分每傳雙鯉信,鄉心同望白云飛。孤吟長嘯無儔侶,惟向清宵共月輝。
送韓存寶閤使。 君??犊摫鴻C,喜見韓侯定遠歸。將略無窮雖世出,秋毫不犯似君稀。封侯氣骨青春在,報主功名白日飛。齷齪簿書何所戀,擬投儒服換戎衣。
和賞海棠。 三春花卉滿州城,渠占風流第一名。老杏酸寒誇錦繡,野梨乾強學瑤瓊。秾妝雨后頻來看,尤物年深特地榮。為是翰林親手植,莫辭歡賞慰民情。
和子駿郎中登高。 曾對炎蒸憶靜便,偶逢佳節思超然。相將絕頂孤高處,??辞迩飵自S天。雖欠笙簧留席上,猶勝風雨傍籬邊。好看菊蕊殷勤別,旦暮除書落枕前。
和子駿郎中文臺。 地接松扶絕塞邊,星居人戶種畬田。語音高亢關中俗,風物蕭疏劍外天。一失羈縻生堡障,十分流運費刀泉。閭閻謾作封侯計,幾輩伻圖到上前。
送李杞省句赴闕。 使軺西走奉軍期,萬貨泉流向武威。才伴江聲關外去,又隨秋色日邊歸。千尋蜀嶺供吟藁,一道秦川照錦衣。莫嘆奔馳傷浩氣,出群鴻雁已高飛。
興州坐臥二仙。 莫逆真心際混茫,豈將生死系存亡。已驂云霧朝丹闕,猶蛻衣冠寄異鄉。姓氏不傳靈秘錄,精神長在發圓光。洪肩丘袂攀無及,分向塵中到老忙。
寄子駿郎中。 疊疊巴山走使軺,不辭巖險奉寬條。頻來馬足行應慣,重見民情喜自謠。雨過寒林微帶雪,風生幽谷靜聞樵。清奇定入騷吟筆,乞取郵筒寄下僚。
和鮮于子駿游沙溪洞。 放轡深窮物外天,少償游恨十馀年。諸仙羽化曾由此,千載巖居尚宛然。門轉青溪空水石,室存丹灶養云煙。冰骸坐久雖清澈,獨有區中世俗緣。
寄題合江知縣楊壽祺著作野亭。 野亭何處訪仙翁,安樂風煙迥不同。千里清泉來塞外,四時佳景出山中。偷身暫逐禽魚樂,放意翻成筆硯工。醉伴逍遙無計去,鉤藤新熟荔枝紅。
送趙悅道參政大資知越州二首 其二。 徒御紛紛擁劍關,蜀人感泣送公還。欲知千里謳歌意,半在百篇文字間。風霰道途方過闕,煙霞旌旆更尋山。重金不負扁舟約,賀老鑒湖春水閒。
還楊恬天隱長官家集。 經世才高若命何,微茫騷雅寄編摩。純音已落人間久,孤憤猶存集外多。喜看仙巢鳴鸑鷟,重聞古匣奏云和。殷勤歸秩非無報,誰為沉文吊汨羅。
讀劉賓客外集。 七言常愛中山好,百首猶存外集多。大約晚年知性命,一時清韻入中和。森張劍戟雖無敵,隱約瑕疵惜未磨。三繞花欄俱讀盡,杜陵回首郁嵯峨。
送文與可知洋州。 何事年年擁使麾,放身閒處避危機。為思清漢還重去,猶厭承明未肯歸。天上榮途方策足,林間輕靄尚沾衣。區區斥鴳寧能嘯,只得蓬蒿自在飛。
賞梅呈李待制才元。 鎮雅墻陰看早梅,滿城惟此一株開。已驅禽鳥工夫盡,才共賓僚宴賞來。月照寒姿凌畫燭,風傳香蕊墮清杯。玉堂深切歸期近,少住花前醉幾回。
和岑巖起莫軒。 聞在幽軒隱使華,合歸清望戴重紗。手持溫詔方行道,堂有慈親即是家。得意鄉山頻上看,異時蓬島合重誇。登臨強欲留詩句,苦恨風騷力未加。
和子駿郎中清江道中。 繚繞川原又載馳,人情風物共依依。膠舟野水涸將盡,捲雨嶺云寒不飛。豈憚長途勞使傳,尚尋清景扣禪扉。前山次第看梅發,剩帶新年春色歸。
赴辟利臺呂少蒙運判以詩回贈依韻謝之。 隨和篋笥號藏珍,物理求多漸失真。騏驥已勝千里足,鷦鷯才寄一枝身。自憐蹭蹬居前秕,豈意蹉跎接后塵。窮達圣賢知有分,不同非望澤中人。
和苗時中子君運判亭溪道中雙白猿。 雪白霜猿久已靈,江山但覺有馀清。優游此地不常出,皎潔一身能自明。高掛豈知神氣王,仰看誰為骨毛驚。因吟佳句成遺恨,安得風前聞嘯聲。
送范百祿子功學士知諫院二首 其二。 圣賢中道意何如,歷歷樊川論諫書。要在致君成德業,不當沽直徇名譽。平生忠義傾心際,后日經綸試手初。得意古人多氣義,彈冠應有舊簪裾。
送李才元待制二首 其二。 為掾初逢幕府開,便將清望屬非才。重來門下經年后,始見天邊促召回。況有平生馀事業,此行高步脫風埃。孤蹤已作溝中斷,休費工夫為剪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