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救旱功何遠,淋漓晝復昏。風雷潛助勢,草木豈知恩。積靄消殘影,枯源漲舊痕。朗吟渾得意,重起憑前軒。
吳宮石。 何人移置向何年,牢落空庭見斷頑。竹外松間滋澹竚,土昏苔染更斕斑。貪憐翫月名偏好,莫問朝天信不還。閒醉閒吟聊自得,漸無魂夢憶歸山。
聞鷓鴣。 畫中曾見曲中聞,不是傷情即斷魂。北客南來心未穩,數聲相應過前村。
退居近墅。 選得煙村寄掩扉,拙謀翻似解忘機。名場未入老將至,鄉信不來春欲歸。窗背晚陰黃鳥語,簟橫幽徑落花飛。何由盡會蒼蒼意,時復攜筇上翠微。
途中。 人情到底重官榮,見我東歸夾路迎。不免舊溪高士笑,天真喪盡得浮名。
庭竹。 挺秀誠堪貴,蕭疏在蘚庭。小桃遮不得,深雪放教青。射影池光冷,聲敲鶴夢醒。牽吟莫可極,重寫上前屏。
貽傅逸人。 少年名節動人群,避俗深居積水濆。幾為典衣留遠客,半來欹枕看閒云。門連酒舍青苔滑,路近沙汀白鳥分。誰道無心活黎庶,數篇新制詠南薰。
夜坐。 流水涓涓落砌莎,竹窗殘月冷無多。傍人不念思鄉苦,獨奏南樓一曲歌。
鄴中留別平仲。 聞說懷經濟,乘閒過隱廬。話言殊不逆,交分合何如。道愧將時背,心非與世疏。凄凄重惜別,蟬噪古槐初。
筵上贈小英。 天教摶百花,摶作小英明如花。住近桃花坊北面,門庭掩映如仙家。美人宜稱言不得,龍腦熏衣香入骨。維揚輭縠云英,毫郡輕紗若蟬翼。我疑天上婺女星之精,偷入筵中名小英。又疑王母侍兒初失意,謫向人間為飲妓。不然何得膚如紅玉初碾成,眼似秋波雙臉橫。舞態因風欲飛去,歌聲遏云長且清。有時歌罷下香砌,幾人魂魄遙相驚。人看小英心不足,我看小英心本足。為我高歌送一杯,我今贈爾新翻曲。
新秦送人東歸。 郡齋空古塞垣西,才喜相逢又解攜。若值山東豪俠問,嵇生慵更作書題。
新移蓼花。 蓼叢疏淡老相宜,移傍清流曲岸西。紅穗已沾巫峽雨,綠痕猶帶錦江泥。吟狂不覺驚幽鷺,立困翻疑在舊谷。官滿便應離此去,可憐心緒更難齊。
闕下寄傳逸人。 疏疏蘆葦映門墻,更有新秋膾味長。何事輕拋來帝里,至今魂夢繞寒塘。
柳枝詞七首 其四。 輕盈恰與地相宜,才種纖枝又引枝。不及垂陰向黎庶,春風一路送亡隋。
柳枝詞七首 其五。 海潮聲里越溪頭,誰種千株夾亂流。安得辭榮同范蠡,綠絲和雨系扁舟。
柳枝詞七首 其二。 青連遠戍和煙重,靜映疏櫳窣縷輕。游子不歸春夢斷,南軒一樹有啼鶯。
祛惑。 過與夜光不肯要,捉得泥丸弄到老。因嗟蜀望無胸懷,至今號作思歸鳥。
送張及之任谷城。 不求灼灼不卑垂,自愛先賢力自為。德行舊多鄉曲譽,文章新受圣皇知。辭親西國春方好,去路千峰鶴亦隨。若到縣封修政術,漢南良牧是元龜。
送張及三人赴舉。 才雄揚子云,古稱蜀川秀。千載遺英聲,三賢繼其后。文章積學成,孝友亦天授。遠郡得充庭,期將免固陋。
送魏道士。 江上蕭蕭木葉飛,天臺狂客杖藜歸。莫嫌俗吏勤相顧,曾是嵩陽舊掩扉。
送別祝隱士。 龍鐘塵滿衣,特特叩柴扉。暫慰經年別,人驚千里歸。山川秋末后,風雪雁來稀。莫便長休去,明時待發揮。
送韓使君赴任越州十一韻。 圣皇憂越人,與之求良牧。韓侯簡帝心,受詔荒東服。再拜陳苦詞,臣生非碌碌。未得滅匈奴,雖榮亦為辱。戎丑方款盟,宸恩倦兵黷。難展窮北威,遂作東南福。況有重慎資,足致奸巢覆,況有明恕懷,可使夷人伏。行歌煙靄空,坐嘯江山綠。無憂報政遲,只怕徵還速。他日遺無書,幸勿忘蘭菊。
送人北游。 慈親別幾時,又作北游期。萬馬方征虜,單車欲訪誰。遠身孤劍共,幽抱素琴知。應渡黃河夕,波濤驚夢思。
送別蘇寺丞。 公身多不定,何路慰飄離。莫以微言合,苦將幽思悲。山程朝醉少,雪屋夜眠遲。即問逢春約,芳菲折贈誰。
送別李司直。 亭下依微見遠村,亭中離恨若為論。數聲歌罷揚帆去,民吏相看有沾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