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友直,字益之,號蘭洲,上虞(今浙江上虞東南)人。良坡子。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與祖必蒸、父良坡同登進士第,授桐川簿、遷知縣事。帝炳祥興元年(一二七八),父于廣州抗元死難,友直冒死輿尸歸葬,后隱居眠牛山,自號牛山子,學者稱師干先生。事見清乾隆《紹興府志》卷三一、五五,光緒《上虞縣志校續》卷七。 趙友直詩,據清道光本《歷朝上虞詩集》所錄,編為一卷。 趙友直的詩文(72篇)
搆竹樓初成。宋代。趙友直。 竹樓新搆喜初成,為檢遺編課子程。山近硯池云自濕,門無轍跡草偏青。光團霽月盤書案,翠暖香風透畫屏。舊業深懷期遠大,心田雨許欲耘耕。
觀菊有感。宋代。趙友直。 行到籬邊地滿霜,曩時物物已非常。自憐失意秋風后,獨有寒花不改香。
歸田園居和陶淵明韻。宋代。趙友直。 舉世墮塵網,我獨愛丘山。舊業久荒蕪,不去待何年。棲鳥戀故枝,潛魚樂深淵。物類各有托,予盍歸田園。決水渠雙注,藏書居數間。孤松挺后檐,五柳栽門前。渺渺綴浮云,淡淡籠輕煙。蛙鼓池塘畔,鶴唳溪山巔。微軀足為樂,稚子堪陪閑。不受樊籠系,靈臺復自然。
見乳燕。宋代。趙友直。 梅雨初晴綠滿陂,忽然乳燕脫巢飛。詩成高枕惟鼾睡,不向人間怨索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