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 池上柳依依,柳邊人掩扉。蝶隨花片落,燕拂水紋飛。試數交游看,方驚笑語稀。一年春又盡,倚杖對斜暉。
避賊書事十三首 其十一。 妖賊本蒸民,忽爾為豬豚。王師一日下,割剝恣啖吞。食盡固其所,恐傷仁圣君。招安俾復業,亦既不是人。
避賊書事十三首 其十二。 有女衣已穿,顏色猶自好。無食未幾時,呦呦哭荒草。問之誰家女,低頭未忍道。前山欲黃昏,吾行不暇考。
避賊書事十三首 其四。 賊來屬初夏,逃去窮幽荒。山深松蘿密,野曠草木長。蟒蛇大如樹,見我不忍傷。賊固不如蟒,害人無善良。
避賊書事十三首 其五。 搜山輒縱火,躡跡皆操刀。小兒饑火逼,掩口俾勿號。勿號可禁止,饑火彌煎熬。吾人古有命,困仆猶能逃。
避賊書事十三首 其六。 十遷昧南北,終歲在路歧。霜堅齧我足,風冽剝我肌。艱難固其分,衰老難支持。白骨亂荒草,百遷亦不辭。
避賊書事十三首 其七。 東鄰有老人,金玉富無敵。惡賊一朝來,棄之如瓦礫。性命雖尚存,見人無顏色。老人自不思,本為大盜積。
避賊書事十三首 其十。 今我有三子,欲謀分置之。庶幾一子在,可以收我尸。老妻已咽絕,三子皆號悲。生離過死別,不如還相隨。
避賊書事十三首 其八。 保城恃義兵,誤事真可惜。國家久升平,誰復睹鋒鏑。一旦驅市人,紛然冒矢石。逢敵先棄戈,罪之不可得。
避賊書事十三首 其三。 懷寶恐吾累,蔽形何可遺。囊衣入山谷,勢急還棄之。及至出山日,秋風吹樹枝。免為刀兵鬼,凍死宜無辭。
避賊書事十三首 其二。 生長城市間,吾其患驅逐。賊人俄漲天,舉家如奔鹿。入山恐不深,但冀免殺戮。賊平無所歸,獨倚青松哭。
避賊書事十三首 其一。 兇賊意何慘,殺人焚其廬。我命雖僅免,我家已為墟。譬如巢南鳥,巢破不得居。朔風吹黃草,飛去將何如。
會侄書。 憶昨宣和末,群兇聚韋羌。一朝邏巡尉,州縣皆皇皇。居民棄家走,元稚紛搶攘。我時遭劫逐,與子空相望。及茲建炎始,叛卒起錢塘。初聞殺長吏,尋亦及冠裳。死者不為怪,生者反異常。子在賊圍中,不知存與亡。出處雖異域,阽危多備嘗。骨肉非不親,患難各自當。回思見賊日,豈謂免殺傷。安知出深壁,猶得還故鄉。爭言不死狀,失聲驚四旁。馀生偶然遂,萬事皆可忘。會我試新秫,放懷坐中堂。庭梧露舛碧,砌菊風催黃。年華意未晚,蟋蟀已近床。對此復何待,五觴至十觴。歌聲咽寒月,舞袖破夜霜。豈無少年態,一醉乃爾狂。此徒為酒使,酒力安得長。燈影照鬢發,百憂在中腸。干戈時未息,盜賊勢益張。與子歸何處,相看兩茫茫。
避賊書事十三首 其十三。 嗟爾游宦人,彌年住京闕。盡室寄東南,一朝聞賊發。道路已不通,音書多斷絕。朔風滿長安,日夜成華發。
句 其一。 祗把清風占得公。
句 其三。 禽巢先覺曉,蟻穴未知霜。
句 其二。 怪巖摩足力,空谷答人聲。
次韻呈天臺宰。 仆也不自知,愛詩已成癖。有作盈一囊,無人為捃摭。將求識者觀,千里事行役。揚舲入武林,禰刺久未釋。一日謁尚書,尚書為虛席。號仆以詩人,聲名從此得。日上尚書堂,見公于侍側。公時訪天臺,頗恨未嘗識。洎仆將告歸,贈言羨好色。歲月不我留,八年如頃刻。俄聞綰銅符,無乃慰平昔。自古神仙才,多居隱吏職。豈不見王喬,葉縣飛雙舄。又不見葛洪,句漏流丹石。付公以天臺,人事有中的。茲山八百里,窈窕多奇跡。桐柏古洞天,金庭在其域。三災不能侵,歷數無終極。景命今始興,吾君壽千億。公名亦俱傳,何啻登仙籍。仆雖生此邦,仙果未得食。今日返問公,何處桃花碧。公疑我骨凡,未肯言消息。骨凡安敢辭,此桃亦終覓。
題摘星嶺。 已知星可摘,須信路皆通。日影穿云薄,天形入水空。遙看梁苑雪,獨挹楚臺風。指點中華地,山河萬國雄。
題正等院竹軒。 山色重重鎖碧蘿,更栽修竹在山阿。老僧不識春頭面,但見階前新筍多。
天臺道中。 亂山深處是仙家,海變桑田日未斜。為有慈親倚門望,卻愁溪上見桃花。
石新婦。 煙蘿為髻霧為巾,獨立江邊經月春。無故被人呼作婦,不知誰是畫眉人。
桃源洞 其三。 青山簇簇水灣灣,洞戶應將玉鎖關。飲罷出來紅日晚,一聲雞犬悟人間。
桃源洞 其二。 浮杯石上坐多時,手弄滄浪客思遲。片片落花收拾看,洞中疑有舊題詩。
次盛元敘游九峰韻。 恰恰鶯啼欲曉天,喚人擔酒入林泉。沿崖覓路僧先引,選勝看山席屢遷。心靜掉頭嫌鼓吹,酒狂揮手弄云煙。日斜數點殘紅下,芳草菲菲索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