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漢英教授示和尹少稷韻四首 其三。 疇昔持心欲見賢,肯容閭巷快爭先。豈知咫尺隔千里,空誦白云長在天。
太上皇后閤端午帖子詞 其一。 周室興王業,堯圖授圣人。誰知皆內助,功德古無倫。
贈婺源汪氏。 曾執干戈衛魯邦,潁川家世愈芬芳。扶疏枝葉連江浙,烜赫或名冠魏唐。卓犖高才當企及,青精一飯故宜償。獲通譜系誠傾蓋,昭穆從斯永不忘。
再用前韻。 駕言寫我居,一覽無邊春。先生方閉戶,不可得而親,寧逐兒女戲,要觀物化新。不見舞雩下,冠者五六人。
御殿瓦。 曲曲灣灣散復收,覆如岡隴仰如溝。能教有漏成無漏,解使邪流入正流。鳳侶雙雙朝殿角,鴛行對對滴檐頭。時人莫道身骸小,蓋得君王萬萬秋。
與酒家沈生。 有客堂堂空兩手,無人為借太阿來。與君上抉浮云破,放出陽光萬丈開。
與談命鄭柯山。 柯山落魄一仙翁,二十八宿羅胸中。學術該通明若鑒,襟期豁達氣如虹。醺醺痛飲一樓月,落落高談千古風。一本流年無惜示,貯之他日驗窮通。
尤美軒。 巉然絕壑臨招擔,爺視疑欲干晴霓。林戀獻狀還左右,煙云變相隨高低。少日登高不憚遠,喘汗赪顏如夏畦。卻憑軒檻認行處,一覽不待窮攀躋。愛山愿作此軒客,饑火驅出仍東西。青衫烏帽犯塵土,夢想春綠浮鳧鹥。歸尋稍刻劍已往,扁榜僅能存舊題。道人知我若有失,更附山房拂栱梯。方欣勝觀還昔時,忽訝語來磻溪。茫茫六合有安宅,恍悟十年行路迷。甘與山僧為逆旅,自使婦姑相勃豀。暗明通壅翻還汝,無所還者吾其棲。
宜春書事。 饑寒驅出故山來,俗事如麻撥不開。問我此行何所得,未嘗識面有澹臺。
挽呂舍人二首 其一。 連蹇成遺老,才聞直禁林。是非終不屈,進退了無心。萬事邯鄲夢,千秋正始音。心知公不朽,霣涕自難禁。
太上皇帝閤端午帖子詞 其四。 金碧叢中翠艾垂,正當午日一朝時。君王自進長生縷,細剪菖蒲泛玉卮。
端午帖子詞皇帝閤 其五。 王業艱難素所知,歲單喜見獻新絲。盤中更進長生縷,卻記親蠶繭館時。
端午帖子詞皇帝閤 其四。 躬行盛德基王化,密贊成謀授帝圖。福及萬方天所相,祛邪何假佩靈符。
題常山孔塢碧照閣。 門前塵土暗衣冠,池館無多意已寬。試問主人閒適味,冰蠶正自不知寒。
題法海院龍溪亭。 微茫云兩角,屈曲路一線。未容快先睹。已嘆行百轉。流溪何從來,神物昔嘗玩。輿梁儼堅牢,亭宇復明絢。豈惟濟病涉,更可供息宴。信哉善知識,作此巧方便。茂樾兩交蓋,清風四揮扇。只恐境中人,卻有桑下戀。臺山不須問,此去直如箭。何妨酌靈水,一洗眼花眩。舉頭未及眸,已知梵王殿。
題清虛庵皇甫真人坦之隱居。 至人閱世若云浮,來本無心去莫留。應詔子微聊一出,如龍柱史復西游。遍舟綠水霜天曉,夾岸丹楓澤國秋。遙想御香清醮罷,仙鸞飛繞玉華樓。
題鄭氏籯金堂。 子云抱遺經,寂寞饑欲死。誰家千金郎,車馬塞閭里。如何今世人,持此欲勝彼。要知圣賢心,不為取青紫,冷暖自所知,吾言聊爾爾。
挽呂舍人二首。 邊蹇成遺老,才聞直禁林。是非終不屈,進退了無心。萬事邯鄲夢,各秋正始音。心知公不朽,霣滋自難禁。
挽參政王公。 轍跡環吳蜀,艱難嘆委頻。秉鈞才數月,去國竟終身。文武才猷遠,經綸事業新。襄陽耆舊傳,寧復有斯人。
題表上人卷舒軒。 高軒聊自娛,俯仰稱幽居。世道有興廢,人心隨卷舒。圓機應有此,膠柱合何如。愧匪許詢輩,時來問滿虛。
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詞。 周室興王業,堯圖授圣人。誰知皆內助,功德古無倫。
太上皇帝合端午帖子詞。 道大光今古,功成付圣明。超然群物表,但見四時行。
送刪定聞人丈歸嘉禾。 漫作中都士,柴門每自扃。遺經究終始,奇字講聲形。前輩今無幾,微言世莫聽。扁舟轉河貢,已見故山青。
太甲山。 君王自古幸游多,未必南從山澗阿。龍虎真藏金鼎火,鳳凰從食玉山禾。云霞落日舒旗幟,琪樹西風響佩珂。伊尹樂耕南畝日,想應高隱碧嵯峨。
送沖公謁六祖道場。 直指嶺頭路,寧論幾日回。尋春有消息,寄我一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