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曾則通次來韻。 海天滯跡久,世受國恩同。事業饑寒后,身名忍辱中。困當堅骨力,閒足老英雄。握手相憐處,何須怨谷風。
秋日和陳文生韻。 秋聲方動處,怪是客偏聞。東國書難去,西山餓早分。知還同倦鳥,不礙等閒云。慚愧故人意,傳言戰血殷。
寄跡效人吟 其六。 煙霞島上滿,落日鬼豪侵。支命全虧骨,包愁總在心。徑荒陶興淺,袍吝范寒深。起舞徒虛事,頻年聽翰音。
寄跡效人吟 其四。 望水知遙途,隔江風景殊。艱難依鷺渚,憤發奮虬須。仙近饑留朔,山移子繼愚。閒鷗不厭我,日共與為徒。
寄跡效人吟 其五。 于我應當餓,家人苦未能。憑胸攜舊積,就史接多朋。致牘童傒厭,分糧雁鶩憎。謀身尚不足,王業幾時興。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 其十一。 采薇往古事,敢曰繼其蹤。散棄成吾逸,逢迎自昔慵。屐枯邀雨潤,詩瘦倩云烘。即此寒山外,煙霞護碧籠。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 其十。 未伸博浪志,居此積憂忡。一命依麋侶,全軍傍蜃宮。身閑因性懶,我拙任人工。島上風威厲,蓬蓬震太空。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 其九。 不當矜著述,已閉白云函。是衲全留發,云庵半在巖。寡親時屬旅,感物義為咸。半世棲棲意,逢人說大凡。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 其七。 勛名虛幻耳,身世一輕舟。遠寄西山恥,重將南渡尤。漁樵聯幾歲,禾黍泣同秋。曝背勞心處,于時更覺悠。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 其六。 非僅謀衣食,人閒心卻忙。聲聯隨地義,力任一身綱。無憾敢言敝,加餐尚乏糧。將何消旅夜,薄酒勝茶湯。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 其五。 一自椎秦后,同人在海山。冠裳不可毀,節義敢輕刪。受凍頻堅骨,攖霜茂長顏。南陽高臥穩,罔識世途艱。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 其四。 得興靈武業,誰作李長源。天寶人憑說,漁陽鼓尚喧。居遼當日管,臥雪此時袁。仆更癡于我,安然懶出門。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 其三。 義旗嗟越絕,剩得此頑民。矯矯心如石,絲絲鬢欲銀。中山幾度醒,故國十三春。尚慎虛瞻陟,天寒夜泣旻。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 其二。 隨時卻不悶,而悶實難排。浪撼江空雨,風翻天半霾。熱腸知未冷,晚節慎無乖。榮辱漁家少,乘潮又泛箄。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 其一。 寧不懷鄉國,并州說暫居。無枝空繞樹,彈鋏又歌魚。煉骨危疑集,盈頭珍惜梳。感追無限際,悔絕昔年裾。
山間 其一。 戰攻人世界,隱我入山間。且作耽詩癖,誰云運甓閒。松杉生遠影,風雨隔前灣。天路遙看近,歸云共鶴還。
感懷 其八。 忽爾冬將半,居諸不肯停。新詩縈雪夢,愁思入寒扃。同調孚聲氣,時賢重典型。敝廬依大武,遙接數峰青。
感懷 其七。 南來積歲月,又看荔將花。志欲希前輩,時方重北衙。隱心隨倦羽,寒夢繞歸槎。忽竟疑仙去,新嘗蒙頂茶。
感懷 其六。 往事平生恨,株牽且俟河。觸藩誰遣觸,磨蝎命先磨。海嶼薇原少,天南雁不過。支扉當夜靜,霜月影婆娑。
寄跡效人吟 其三。 共說暫來爾,淹留可奈何。驅羊勞叱石,返舍擬揮戈。我恥周旋倦,人言厭惡多。旅途宜自惜,慨以當長歌。
寄跡效人吟 其二。 分得青天在,盤桓且振裾。行春依雨歇,問月借春舒。草咎張椎誤,兼之荊劍疏。將傳島上史,末路漫躊躇。
寄跡效人吟 其一。 不道十馀載,猶然若故時。因人作事緩,連我信天疑。燕雁春秋易,滄桑日月遲。為興靡騁感,且滯水之湄。
謝王愧兩司馬見贈。 廿載仰鴻名,南來幸識荊。忘機同???,尊義締寒盟。霖雨時需切,東山望不輕。流離誰似我,周急藉先生。
葛衣吟。 歲月復相從,中原起戰烽。難違昔日志,未泯一時蹤。故國山河遠,他鄉幽恨重。葛衣寧敢棄,有遜魯家傭。
齊價人旋禾未及言別茲承柬寄欣和。 忽帶青云去,惟將逸韻留。剡舟知待雪,陶徑已辭秋。風足高山水,光原燦斗?!,幦A承寄問,多病獲新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