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5x5hv"></address>

        <form id="5x5hv"><nobr id="5x5hv"></nobr></form>

          子文庫網

          www.m090.com

          按學科找課本:
          語文課本
          數學課本
          英語課本
          物理課本
          化學課本
          政治課本
          歷史課本
          生物課本
          地理課本
          科學課本
          美術課本
          音樂課本
          體育課本
          書法課本
          更多課本
          按版本找課本:
          人教版
          蘇教版
          粵教版
          魯教版
          北師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師大版
          川教版
          閩教版
          晉教版
          桂教版
          華師大版
          教科版
          滬科版
          浙科版
          蘇科版
          遼師大版
          湘科版
          魯科版
          豫科版
          科學版
          滬科教版
          粵人版
          魯人版
          冀人版
          晉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華版
          人民版
          滬外教版
          北京版
          武漢版
          青島版
          濟南版
          華中師大
          外研版
          譯林版
          仁愛版
          科普版
          廣西師大
          岳麓版
          遼海版
          陜旅版
          大象版
          湘文藝版
          地質版
          商務版
          接力版
          中圖版
          西泠印社
          冀少版
          蘇少版
          湘少版
          語文版
          嶺南美版
          滬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來社版
          魯美版
          冀美版
          贛美版
          華文版
          滬書畫版
          按年級找課本: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七年級
          八年級
          九年級
          高一
          高二
          高三
          ?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筑筑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袁枚的詩文(83篇) 袁枚的名句(10條)

          ()

          主要成就

          文風簡介
            袁枚的古體詩長期以來更是受到忽略。實際上,古體詩創作集中體現了袁枚詩歌的天才特色,激情澎湃,縱橫恣肆,充滿生命力和創造性,呈現出不同于近體詩創作的美學特征,是我們全面認識袁枚詩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袁枚是清代中葉最負盛名、最有影響的詩人,居“乾隆三大家”之首,執詩壇牛耳近50年。他在考據成風的乾嘉時期,在重經學、重學問的詩壇上,以充滿創造精神、洋溢著天才之氣的詩作,獨樹一幟,非同凡響。

          文學著作
            袁枚著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新齊諧》24卷及《續新齊諧》10卷;散文 ,尺牘等30余種。
            袁枚之妹袁機亦甚具學識,《如皋縣志》、《杭州府志》、《清史稿·列女傳》皆有傳。袁機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卒,袁枚八年后寫成的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袁枚收錄了許多鬼怪故事,以簡潔明了的筆法,寫成筆記小說《子不語》,與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齊名。袁枚也是一位美食家,寫有著名的《隨園食單》,是清朝一部系統地論述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重要著作。該書出版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江蘇古籍出版社已出版《袁枚全集》共八卷。
            其中《小倉山房集》中的《黃生借書說》收錄到上教版初二語文第一學期(第22課)

          文學主張
            袁枚為文自成一家,與紀曉嵐齊名,時稱“南袁北紀”。倡導“性靈說”。主張寫詩要寫出自己的個性認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主張直抒胸臆,寫出個人的“性情遭際”。主張“性靈”和“學識”結合起來,以性情、天分和學歷作為創作基本,以“真、新、活”為創作追求,這樣才能將先天條件和后天努力相結合,創作出佳品,認為“詩文之作意用筆,如美人之發膚巧笑,先天也;詩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飾,后天也”。主張文學應該進化,應有時代特色,反對宗唐宗宋。他譏諷神韻派是“貧賤驕人”,格調派是“木偶演戲”,肌理派是“開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兒搬家”。他也反對沈德潛的“溫柔敦厚”說,認為“孔子論詩可信者,‘興觀群怨’也;不可信者,‘溫柔敦厚’也”。主張駢文和散文并重,認為駢文與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與奇一樣不可偏廢,二者同源而異流,它們的關系是雙峰并峙,兩水分流。詩歌清新雋永,流轉自如。寫景詩飄逸玲。其中,和他的詩歌主張與風格相似的詩人還有鄭燮、趙翼、張問陶和黃景仁。朱庭珍評述袁枚:“袁既以淫女狡童之性靈為宗,專法香山、誠齋之病,誤以鄙俚淺滑為自然,尖酸佻巧為聰明,諧謔游戲為風趣,粗惡頹放為豪雄,輕薄卑靡為天真,淫穢浪蕩為艷情,倡魔道妖言,以潰詩教之防?!?br />  袁枚的文學思想有發展的觀點,對封建正統文學觀點及形式主義思潮有沖擊作用。另外,他強調駢文作為美文學的存在價值,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他的詩多敘寫身邊瑣事,多風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會內容,有些詩趨向艷俗,不免淺薄甚至浮華。

          觀點主張
            袁枚一生,歷任溧水、沭陽、江浦、江寧知縣,除了贏得賢明政聲之外,留下的文學著作也很多,有《小倉房詩文集》、 《隨園詩話》、《隨園隨筆》和筆記小說《子不語》等?!峨S園詩話》是他的代表作,有獨特的文學見解。他提出“性靈說”,對儒家詩教提出異議。部分詩篇對漢儒和程朱理學發難,并宣稱“《六經》盡糟粕”。他主張直抒胸臆,詞貴自然,反對泥古不化,強調自創精神,這在我國文學史上是具有進步意義的。袁枚論詩主張抒寫性情,繼明公安派之后揭橥“性靈說”。這種文學論調與當時的吳敬梓、曹雪芹、鄭燮、張問陶等人的進步文學思潮、哲學思潮、史學思潮相互對應著。他認為詩必須有詩人不失赤子之心的“真我”,反對儒家傳統詩論,認為艷詩可作。他的詩論為清代詩壇帶來一股清新之風,對掃除擬古之作有積極作用。其詩多抒發個人的閑情逸致或嘆古諷今,往往隨性而發,富于情趣與意境,追求明白曉暢、清新靈巧的藝術風格。散文思想穎銳,部分作品直接揭露現實黑暗與官場腐敗。抒情作品則情感真摯,富于感染力,具有清新自然,文筆生動的特點。 他主張寫詩要寫出自己的個性,認為“自三百篇至今日,肌理派是“玲。
            袁枚的文學思想有發展的觀點,對封建正統文學觀點及形式主義思潮有沖擊作用。另外,他強調駢文作為美文學的存在價值,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他的詩多敘寫身邊瑣事,多風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會內容,有些詩趨向艷俗,不免淺薄甚至浮滑。

          價值貢獻
            袁枚是個重視生活情趣的人,他愛金陵靈秀之氣,在他任江寧縣令時,在江寧小倉山下以三百金購得隨園。隨園舊為織造園(即曹雪芹筆下的大觀園),當時「園傾且頹,……百卉蕪謝,春風不能花。」荒廢已久,袁枚購得后,加以整治,由于是「隨其豐殺繁瘠,就勢取景。」因此稱為「隨園」。他在《雜興詩》描寫隨園景致:「造屋不嫌小,開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魚長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愛荷花,未敢張網羅?!谷绱嗽娗楫嬕?,令人想往,也難怪袁枚怡然自得,放情聲色,不復作出仕之念。隨園四面無墻,每逢佳日,游人如織,袁枚亦任其往來,不加管制,更在門聯上寫道:「放鶴去尋山鳥客,任人來看四時花。」

          袁枚手植藤
            袁枚以文學為終身事業,是清代的文學家,性靈派創作理論的提倡者。性靈即性情也。他以為「詩者,人之性情也,性情之外無詩?!褂终f:「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顾J為詩歌是內心的聲音,是性情的真實流露。文章以駢體最為擅長,頗得六朝體格,享文章之盛名數十年。其為人亦如作文,坦白率真,討厭矯情,卻極重情義,其友沈鳳司死后,因無后嗣,袁枚每年為他祭墳,三十年未曾間斷,對友人的情義深重,令人感動。
            袁枚致力為文,著述頗豐,有《小倉山房詩文集》、《隨園詩話》、《隨園隨筆》《隨園食單》……。其中《隨園食單》是一部有系統的論述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著作,全書分須知單、戒單、海鮮單、雜素菜單、點心單、飯粥單……茶酒單等十四個方面。在須知單中他開宗明義地說:“學問之道,先知而后行,飲食亦然,作須知單?!贝似勺鳛轱嬍惩▌t,而戒單云:“為政者興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飲食之弊,則思過半矣,作戒單?!贝似门c須知單互為表里。

          評價
            “通天老狐,醉輒露尾”,這是洪亮吉在《北江詩話》中對袁枚的評價。

          人物生平

          仕途生涯
            袁枚是清代著名詩人、文學評論家,也是一位頗有賢名的縣令。他出生于浙江錢塘(今杭州),乾隆進士,曾為翰林院庶吉士。乾隆八至十年(1743-1745)任沭陽知縣。此時,正是所謂“乾隆盛世”,但在沭陽民間,卻是萬戶蕭疏、悍吏橫行的現實。一個沭陽縣,竟有“饑口三十萬,餓死者不計其數”。袁枚面對這“路有餓殍、哀鴻四野”的慘狀,拿起蘸著血淚的筆抒發感慨:“百死猶可忍,餓死苦不速,野狗銜髏髑,骨瘦亦無肉,自恨作父母,不愿生耳目?!彼韵墓P尖,對那些“苛政猛于虎,悍吏虐于蝗”置人民生死于不顧的貪官污吏,進行無情的撻伐。他要“紓國更紓民,終為百姓?!?。因此到任不久,就開倉賑災,減免賦稅,率民治水,筑有名的六塘子堰。采取多種抗災措施,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較快地取得了成效。他還嚴厲管束家屬、下屬、衙役,不準擾民害民。在訟獄處理上,據史載,他“為政,終日坐堂”,凡“吏民百事,有小訟獄立判無稽留”,大案也從速結案,加上治理有方,社會秩序較前穩定。他與耕夫、蠶婦、工匠、商販、書生皆有交往,不但關心農事百業,還躋身市場,“關心米價問江東”,心系民生。在封建時代,由于階級的局限性,袁枚能做到這樣,已是難能可貴的了,百姓皆稱他為“大好官”。袁枚由于為人正直,厭惡官場傾軋,40歲時便辭官不做,定居江寧(今南京市),住小倉山下,建隨園,自號倉山居士、隨園老人,安于閑情逸致的生活中。
            乾隆十年,他離任沭陽時,百姓夾道送行,攀車餞酒,灑淚話別。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73歲的袁枚,受沭陽知名人士呂嶧亭的邀請,又來沭陽作客,沭陽各界,一部分人曾趨前30里迎接。袁枚面對如此擁戴他的民眾,寫下了情意真摯的《重到沭陽圖記》。他在這篇短文中深有感受地說:“視民如家,官居而不能忘其地者,則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惫賽勖?,民愛官,此真不失為一方父母官的范例。
            袁枚治沭,距今已200多年。他當時在沭陽縣衙(今縣政府內)手植的一株紫藤,至今仍生機勃勃,其葉蓁蓁,被列為沭陽縣重點保護文物之一。

          文學生涯
            袁枚與趙翼、張問陶并稱乾嘉詩壇性靈派三大家。他活躍詩壇40余年,有詩4000余首,基本上體現了他所主張的性靈說,有獨特風格和一定成就。袁詩思想內容的主要特點是抒寫性靈,表現個人生活遭際中的真實感受、情趣和識見,往往不受束縛,時有唐突傳統。在藝術上不擬古,不拘一格,以熟練的技巧和流暢的語言,表現思想感受和捕捉到的藝術形象。追求真率自然、清新靈巧的藝術風格。其中較突出的佳作主要有兩類:即景抒情的旅游詩和嘆古諷今的詠史詩。袁枚亦工文章,散文如《祭妹文》、《峽江寺飛泉亭記》等,駢文如《與蔣苕生書》、《重修于忠肅廟碑》等,傳為名篇。 袁枚又是乾、嘉時期主要詩論家之一。繼明代公安派、竟陵派而持性靈說?!峨S園詩話》及《補遺》、《續詩品》是他詩論的主要著作。《隨園詩話》除闡述性靈說以外,對歷代詩人作品、流派演變及清代詩壇多有評述。《續詩品》則是仿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之作,立36目,用四言韻文簡括詩歌創作過程、方法、修養、技巧等具體經驗體會,即所謂創作“苦心”。與公安派相比較,袁枚的性靈說更有反道學、反傳統的特點,指出詩并非說教的手段,而要抒寫性靈。他把“性靈”和“學識”結合起來,以性情、天分和學習為創作基本,以真、新、活為創作的追求。他并不一概地反對詩歌形式的聲律藻飾、駢麗用典等講究,只要求從屬于表現性靈。袁枚的性靈說較公安派前進了一步,全面而完整,被認為是明、清性靈說的主要代表者。
            袁枚文學思想還廣涉文論及文學發展、文體作用等各個方面,在當時有進步意義。但他的文論不及詩論影響深廣。

          興趣愛好
            袁枚是個重視生活情趣的人,他愛金陵靈秀之氣,在他任江寧縣令時,在江寧小倉山下以三百金購得隨園。隨園舊為織造園(即曹雪芹筆下的大觀園),當時“園傾且頹,……百卉蕪謝,春風不能花。”荒廢已久,袁枚購得后,加以整治,由于是“隨其豐殺繁瘠,就勢取景?!贝朔Q為“隨園”在《雜興詩》描寫隨園景致:“造屋不嫌小,開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魚長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愛荷花,未敢張網羅。”如此詩情畫意,令人想往,也難怪袁枚怡然自得,放情聲色,不復作出仕之念。隨園四面無墻,每逢佳日,游人如織,袁枚亦任其往來,不加管制,更在門聯上寫道:“放鶴去尋山鳥客,任人來看四時花?!?br />  袁枚以文學為終身事業,是清代的文學家,性靈派創作理論的提倡者。性靈即性情也。他以為“詩者,人之性情也,性情之外無詩?!庇终f:“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他認為詩歌是內心的聲音,是性情的真實流露。文章以駢體最為擅長,頗得六朝體格,享文章之盛名數十年。其為人亦如作文,坦白率真,討厭矯情,卻極重情義,其友沈鳳司死后,因無后嗣,袁枚每年為他祭墳,三十年未曾間斷,對友人的情義深重,令人感動。
            袁枚致力為文,著述頗豐,有《小倉山房詩文集》、《隨園詩話》、《隨園隨筆》《隨園食單》……。其中《隨園食單》是一部有系統的論述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著作,全書分須知單、戒單、海鮮單、雜素菜單、點心單、飯粥單……茶酒單等十四個方面。有人傳說此文章《食單》好許做菜方法是聽來的,自己并不會做菜。在須知單中他開宗明義地說:“學問之道,先知而后行,飲食亦然,作須知單。”此篇可作為飲食通則,而戒單云:“為政者興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飲食之弊,則思過半矣,作戒單?!贝似档靡惶岬氖恰安杈茊巍币黄似獙τ谀媳泵杈兴u述,此外還記載著不少茶制食品,頗有特色。其中有一種“面茶”,即是將面用粗茶汁去熬煮后,再加上芝麻醬、牛乳等佐料,面中散發淡淡茶香,美味可口;而“茶腿”是經過茶葉熏過的火腿,肉色火紅,肉質鮮美而茶香四溢。由此可以看出袁枚是一個對茶、對飲食有相當研究的人?!×鍤q以后,袁枚開始喜歡上了游山玩水,游遍名山大川,浙江的天臺、雁蕩、四明、雪竇等山,安徽游過黃山、江西廬山、廣東、廣西、湖南、福建等地,喜愛品茶的他自然也會嘗遍各地名茶,并且將它一一記載下來。他描寫常州陽羨茶:“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較龍井略濃”。提到洞庭君山茶,他說:“色味與龍井相同,葉微寬而綠過之,采掇最少。”此外如六安銀針、梅片、毛尖、安化茶等,也都有所評述。
            此外還寫下許多茶詩,如《試茶》詩:“閩人種茶如種田,郄車而載盈萬千;我來竟入茶世界,意頗狎視心逌然……?!泵鑼懜=ㄈ似毡榉N茶的情形,置身其中,仿佛進入茶世界?!逗想s事詩》:“煙霞石屋兩平章,渡水穿花趁夕陽;萬片綠云春一點,布裙紅出采茶娘。”描寫身著紅布裙的采茶姑娘在“萬片綠云”的茶海中采茶,分外醒目。又《漁梁道上作》:“遠山聳翠近山低,流水前溪接后溪;每到此間閑立久,采茶人散夕陽西。”可知他旅游時,除了欣賞群山萬壑、山澗溪流的美景之際,亦不忘留意當地的“茶葉文化”,可看出他對茶的鐘愛程度。
            袁枚70歲那年,游覽了武夷山,對武夷茶產生了特別的興趣。他先前對武夷茶的印象是“茶味濃苦,有如喝藥”,因此他向來不喜歡武夷茶,但是乾隆五十一年(1786夷山,來到曼亭峰天游寺等地后,卻讓他對武夷茶的印象完全改觀。他在《隨園食單.茶酒單》記載了當時的情形:“僧道爭以茶獻,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芬撲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試一二杯,釋躁平矜,怡情悅性。始覺龍井雖清,而味薄矣;陽羨雖佳,而韻遜矣。頗有玉與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猶未盡。”這位茶葉專家從所用的茶壺、茶具到飲茶的步驟、感覺與武夷茶的特色均做了詳細而生動的描寫,一杯好茶的確能滌凈塵慮,撫平煩躁。
            袁枚認為,除了有好茶必須收藏得法才能保存長久,而要泡出一壺好茶,除了要有好的泉水之外,對于火候的控制亦是一門極重要的學問。對此他也有一段精彩的描敘:“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水求中泠惠泉,人家中何能置驛而辦。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水新則味辣,陳則味甘。嘗盡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頂所生,沖開白色者為第一。然入貢尚不能多,況民間乎!”他以為要泡出好茶,需先有好水,在此他再度推崇武夷山所產的茶為天下第一。
            接著他繼續提到收藏茶葉的方法:“其次,莫如龍井,清明前者號蓮心,太覺味淡,以多用為妙。雨前做好一旗一槍,綠如碧玉。收法須用小紙包,每包四兩放石灰壇中,過十日則換古灰,上用紙蓋扎住,否則氣出而色味全變矣。”可說是研究得相當深入,至于烹煮的方法,他也有獨到的妙法:“時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滾便泡,滾久則水味變矣!停滾再泡則葉浮矣。一泡便飲,用蓋掩之則味又變矣。此中消息,間不容發也,山西裴中丞嘗謂人曰:“余昨日過隨園,才吃一杯好茶,嗚呼!”
            袁枚不愿在官場上爭逐名利,遂能依自己的方式生活,無羈無絆,優游自在,故而能活到八十二歲高壽。有意思的是,雖然自身不愿涉及官場,但是袁枚卻有著獨到的政治眼光。曾經在和珅和琳兄弟年幼的時候,寫過這樣一句對兩兄弟的評判“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后面的事實證明,之后,和珅之后成為乾隆皇帝身邊第一紅人,和琳則成為著名將領,官至一等公爵。

            金陵自北門橋西行二里,得小倉山,山自清涼胚胎,分兩嶺而下,盡橋而止。蜿蜒狹長,中有清池水田,俗號干河沿。河未干時,清涼山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稱金陵之勝者,南曰雨花臺,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鐘山,東曰冶城,東北曰孝陵,曰雞鳴寺。登小倉山,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煙之變,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時,織造隋公當山之北巔,構堂皇,繚垣牖,樹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時,號曰隨園。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寧,園傾且頹弛,其室為酒肆,輿臺嚾呶,禽鳥厭之不肯嫗伏,百卉蕪謝,春風不能花。余惻然而悲,問其值,曰三百金,購以月俸。茨墻剪園,易檐改途。隨其高,為置江樓;隨其下,為置溪亭;隨其夾澗,為之橋;隨其湍流,為之舟;隨其地之隆中而欹側也,為綴峰岫;隨其蓊郁而曠也,為設宧窔。或扶而起之,或擠而止之,皆隨其豐殺繁瘠,就勢取景,而莫之夭閼(è)者,故仍名曰隨園,同其音,易其義。

          ()

            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

            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比魳I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

          江山也要偉人扶,神化丹青即畫圖。

          賴有岳于雙少保,人間才覺重西湖。

          ()

          來龍去脈絕無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獨秀峰尤冠其首。

          ()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

          來掃千山雪,歸留萬國花。

          ()

            余年來觀瀑屢矣,至峽江寺而意難決舍,則飛泉一亭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悅,其體不適,勢不能久留。天臺之瀑,離寺百步,雁宕瀑旁無寺。他若匡廬,若羅浮,若青田之石門,瀑未嘗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從容以觀,如傾蓋交,雖歡易別。

          ()
          a级毛片免费_天天摸天天碰天天碰_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_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address id="5x5hv"></address>

                <form id="5x5hv"><nobr id="5x5hv"></nobr></fo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