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念堂大令述懷原韻四首 其二。 仗劍一身辭白屋,乘槎萬里溯黃河。頻年行役勞車馬,到處登臨寄嘯歌?;I筆會當書露布,囊錢終得買漁蓑。嗟余蘇季貂裘蔽,畢竟陰符未揣摩。
和念堂大令述懷原韻四首 其三。 情懷潦草奈愁何,司馬青衫別淚多。千古江山才子筆,一溪煙雨老漁蓑。甘心閑散憂紓慮,到處登臨寄嘯歌。有美村泉留后約,乾坤猶未息干戈。
和念堂大令述懷原韻四首 其一。 到處登臨寄嘯歌,如君懷抱世無多。偶因時事愁無那,每為蒼生喚奈何。心羨閑云浮碧落,身思孤艇入煙波。遐荒也荷春風力,一例吹噓萬物和。
經一碗泉二首 其二。 風塵仆仆復如何,如許春光客里過。謀國漸憂耆舊少,談心差喜故人多。天邊空灑孤臣淚,海上誰揮落日戈。濟世才須經百煉,吾儕雖困莫蹉跎。
經戈克騰木感懷。 舉世誰堪借箸謀,年來懶上仲宣樓。地無草木春何在,野有旌旗夜不收。民隱尚期循吏恤,邊才還待廟堂求。綸扉更作狂瀾障,極目東南萬里愁。
連木沁口占二首 其一。 萬山濯濯色蒼涼,滿目風沙道路長。半郭田廬環活水,一叢林樹帶斜陽?;鹬莩墙悍脚?,玉塞人來鬢易霜。塊壘填胸何處吐,側身天地兩茫茫。
連木沁口占二首 其二。 海上傳聞建將壇,男兒何日壯心安。雕旗影卷三邊月,鐵笛聲銷萬幕寒?;碾]駝鳴聲颯颯,孤村雞唱夜漫漫。臥龍此日如重起,忍使東南草木殘。
清明寓火州次易念堂大令韻。 雪泥鴻爪共天涯,為遣離愁酒量加。佳節清明逢客路,故園兒女卜燈花。囊中詩滿收風景,鏡里顏凋感歲華。濟世諸君終有策,治安應勝賈長沙。
清明集同人走馬踏青火州城下。 廿年身世嘆飄蓬,佳節多逢逆旅中。一夜草生寒食雨,三邊春老杏花風。連畦燕麥迎人綠,異服胡姬照眼紅。莫向天涯傷落寞,平原馳馬氣猶雄。
宿伏城驛。 征塵撲面馬蹄輕,自出都門日日晴。志士當為知己用,奇才須要折磨成。梁園千里深閨夢,荒驛三更旅客情。薄暮馬煩人亦倦,停驂茅店月初明。
早發邯鄲。 斜月疏星玉漏殘,平明策馬過邯鄲。南來故國依稀認,西去云山次第看。鴻爪已留千里跡,雞聲還帶五更寒。緣何來借仙人枕,為怕深宵夢不安。
過趙州戰國蘇秦受印綬處。 伏誦陰符志不群,果然挾策動時君。金裘自惜悲秦道,意氣于今震趙軍。七國縱橫三寸舌,千年事跡一碑文。我來忽有升沉感,立馬旗亭落日曛。
淇縣道中。 平沙極目草凄凄,東望鄉關路欲迷。來日曾經滄海北,去程應指暮云西。山連函谷形多險,地近黃河勢漸低。明日驅車又何處,題詩聊自記鴻泥。
阻雨懷慶。 輪蹄仆仆幾時休,風雨重峁動旅愁。懶仆貪眠頻倚枕,疲驢無力各垂頭。家庭況味何堪憶,知己恩情未易酬。明日層云開霽色,揚鞭西去莫勾留。
經一碗泉二首 其一。 遠別伊吾整策西,蒼茫野色暮云低。雪泥何處留鴻爪,沙磧頻年破馬蹄。塞草春風萌不動,戍燈映月影常迷。輪臺總在天山外,烽靖無煩羽檄飛。
出都留別同人。 回望都門曙色新,關山邐遞入西秦。縱橫轍跡迷官道,羞澀行囊伴客身。旅枕尚余鄉國夢,征衫還帶帝京塵。春明此別何年到,舊雨多情握手頻。
為秦衡蓀題山水小幅。 云起看還住,波平不覺流。山亭低似笠,水屋小于舟。林樹蒼茫暮,人煙慘淡秋。夕陽風定后,漁唱遠悠悠。
杏村繪溪山于扇頭,自謂得意之作,余既贊賞,不可無詩,因題款尾。 風景溪山麗,青青草色齊。板橋春水滿,村市酒簾低。游興隨時適,新詩到處題。清明三月未,花雨亂鶯啼。
和魏午莊方伯博格達山原韻四首 其三。 烽銷邊靖戍旗殘,木落霜飛野色寒。萬壑松風洗耳熱,一潭秋水印心寬。創開郡縣勞千慮,綏撫瘡痍計百端。豈僅文章經國事,指揮將士慣登壇。
和魏午莊方伯博格達山原韻四首 其四。 步遍巖巒憩小亭,藤蘿如戶石如屏。林泉幽僻人稀到,殿宇尊嚴佛自靈。吟罷煙霞攜滿袖,笑驚蒼翠落空庭。詩情更在青山外,南去征鴻望渺冥。
辛丑九月看菊有感。 堂堂歲月付蹉跎,世事真堪喚奈何。諸將有誰非暮氣,三公猶自作春婆。窗前秋色黃花老,客里詩人白發多。聞道消愁唯有酒,舉杯直欲淚滂沱。
過良鄉縣。 十年浪跡遍江湖,北馬南舟遍險途。萬里關山新劍佩,一廬風雨舊泥涂。道旁古跡興悲感,塞外風煙信有無。最易動情愁緒處,雞聲茅店旅燈孤。
秋蟬。 應讓鳴秋類,余情尚自吟。風寒秋葉薄,日暮抱枝深。久畏螳螂伺,初聯蟋蟀音。新霜應不遠,憐爾伏冬心。
和魏午莊方伯博格達山原韻四首 其二。 萬家生佛使君來,百世封疆自是開。犬吠雞鳴今雁塞,夕陽流水古龍堆。云興衡岳為霖雨,春渡陽關發迅雷。問俗采風兼覽勝,登臨好舉紫霞杯。
秋日有感示熊占。 草木知秋到,江湖見雁來。蒹葭橫白露,泉石長蒼苔。讀史心千古,談兵酒百杯。圣朝求治急,誰作賈生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