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口守風。 泊舟羅步港,風勢正喧豗。白浪無人渡,青山似馬來。野香花信報,春色燒痕回。隱隱祥符寺,遙聽粥鼓催。
擬秋狝應制。 大狝行邊輦路清,塞垣風緊峭寒生。九天秋肅貙劉信,萬帳宵巖虎衛兵。上駟別群棚烙字,頭鵝驗獲箭書名。太平肄武軍容盛,雙纛黃龍矗幔城。
再出古北口。 紫塞秋風緊,凌寒踏曉霜。潦余沙盡白,關外柳先黃。飲馬長城窟,呼鷹古戰場。平生登覽興,敢惜鬢毛蒼。
后園居詩。 有客忽叩門,來送潤筆需。乞我作墓志,要我工為諛。言政必龔黃,言學必程朱。吾聊以為戲,如其意所需。補綴成一篇,居然君子徒。核諸其素行,十鈞無一銖。其文倘傳后,誰復知賢愚?或且引為據,竟入史冊摹。乃知青史上,大半亦屬誣。
和友人落花詩。 綺窗一枕小游仙,腸斷秾華過去緣。薄命生遭風雨妒,多情枉受蝶蜂憐。更無一語歸何處,再欲相逢動隔年!綠已成蔭芳草歇,鬢絲愁絕杜樊川。
論詩。 李杜詩篇萬人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山行雜詩(七首選—)。 山云才滃起,頃刻雨點飄。乃知云變雨,不必到層霄。只在百丈間,即化甘澍膏。君看云薄處,曦影如隔綃。自是此雨上,仍有赤日高。
讀書所見(六首選二)。 其一后人觀古書,每隨己境地。譬如廣場中,環看高臺戲。矮人在平地,舉頭仰而企。危樓有憑檻,劉楨方平視。做戲非有殊,看戲乃各異。矮人看戲歸,自謂見仔細;樓上人聞之,不覺笑噴鼻。其二何處夫己氏,作吏印懸肘;望門計民貲,掩取魚入笱。嗚呼百金產,中人豈易有!饑腸忍吼牛,勞筋羨眠狗;銖銖積數世,方期保敝帚。一朝威攫之,空空剩兩手。竭彼祖父力,貽我子孫守;天道果有知,此物可能久?
題遺山詩。 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贈吳鑒南民部。 癡絕吳民部,詩才迥不群。官貧常數米,客到便論文。似舅何無忌,為郎揚子云。沈冥寧用嘆,佳句已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