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1369年-1415年),字大紳,一字縉紳,號春雨、喜易,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進士,官至內閣首輔、右春坊大學士,參預機務。解縉以才高好直言為人所忌,屢遭貶黜,終以“無人臣禮”下獄,永樂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凍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贈朝議大夫,謚文毅。 解縉的詩文(266篇)
一門三進士
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縉第一次參加江西省鄉試,就一舉奪得第一名,人稱“解解元”。第二年赴京參加會試,列為第七名,經殿試,被錄為二甲進士。他的哥哥解綸和妹夫黃金華也同榜登進士。
從小出名的才子解元,會試怎么被擠到第七名呢?原來,解縉所作文章氣勢磅礴、文筆犀利,本來主考官要點他為一甲,擬為“狀元”人選。但其他考官認為,解縉文章中的言論過于尖銳,怕招惹是非,便有意將解縉往后排,列為第七名。
解縉雖然與狀元擦肩而過,但解氏家族“兄弟同登第”、“一門三進士”的消息傳出,立即轟動了解縉的家鄉吉水,也轟動了南京,一時傳為盛事。而這次殿試錄取的第一名狀元的任亨泰,在后世卻遠不如解縉有建樹。
解縉敏對
其一
有一次解縉到一大商賈家收稅款。事前,商賈家調皮的女兒在宅前貼上對聯,心想,看你解稅官怎么進屋。對聯云:
閑人免進,盜者休來。
解縉看罷一笑,叫人拿來筆往門聯左右各添三字便挺胸而入。商賈女兒出門一看,不得不佩服這位年輕稅官文思敏捷,巧補天成。原來解給將對聯補寫為:
閑人免進賢人進,盜者休來道者來。
其二
解縉幼時去河里洗澡,把脫下的衣服掛在河邊的老樹上,這時縣令來了,對解縉說,我出個對子,若對得出來衣服便給你,對不出來我可就拿走了。然后指著老樹說:“千年老樹為衣架?!苯饪N昂首,脫口而出:“萬里長江作浴盆!”縣令大異,遂還衣于縉。
其三
有一次解縉與永樂皇帝在花園游玩,皇帝突然命解縉以雞冠花作詩,解縉略一思索,起句道:雞冠本是胭脂染,一語剛落,只見皇帝從身后取出所執白雞冠花,說:“不是胭脂紅,是白的?!苯饪N隨機應變,當即又吟:今日為何淡淡妝?只因五更貪報曉,至今戴卻滿頭霜。
解縉應對如流,用語不凡,聯想奇妙,皇帝聽了甚為高興。
其四
解縉自幼聰明好學,7歲能詩善文,且生性剛直。一次,告老還鄉的李尚書不信解縉有此高才,他宴請幾個權臣顯貴作詩,派人叫解縉前來應對,想有意當眾奚落他一番。
解縉來到李府,只見大門緊閉。家人說主人吩咐要他從小門進入,他站在大門口硬是不走小門。李尚書聞情走來大聲說:“小子無才嫌地狹”;解縉即答:“大鵬展翅恨天低?!鄙袝犃舜蟪砸惑@:呵,這小子口氣倒不小,忙命人打開中門相迎。 剛入席,一權貴便想借題嘲笑他母親在家做豆腐,父親挑上街叫賣的貧寒身世,對他說:“聽說才子能出口成對,今日請你以你父母職業為題如何?”解縉聽了,明知是奚落自己,不慌不忙地吟道:“戶挑日月上街賣;手把乾坤日夜磨?!北娙寺犃耍瑹o不拍案叫絕。那權貴卻魚骨梗喉似的上下不安。
另一顯貴見解縉身穿綠襖,便也出一上聯譏諷他:“井里蛤蟆穿綠襖”;解縉見那人身穿紅襖,靈機一動說出下聯:“鍋中螃蟹著紅袍”。那顯貴聽了暗想:這小子好厲害,我把他比作活蛤蟆,他卻把我比作死螃蟹。但又無理發泄,只好自認倒霉。
酒過三巡,尚書欲壓服解縉,用手往天上一指,自命得意地說:“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解縉聽罷,用腳在地上一頓,說:“地作琵琶路作弦,哪個能彈!”口氣比他還高。尚書奈何不得,啼笑皆非。
這時,解縉舉杯祝酒說:“難得今日群才雅集,我愿題贈一聯助興”。尚書聽罷,忙叫人拿來文房四寶,解縉揮毫舞墨,然后擲筆大笑而去。眾人走過來一看,瞠目結舌地半天說不出話來,原來這是一副借物寓諷聯:“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p>
文學
詩詞:《赴廣西別甥彭云路》、《游七星巖偶成》、《廬山歌》、《藤縣即事》、《竇家寨》、《桑》等。
著作:《白云稿》、《東山集》、《太平奏疏》、《丁丑封事》、《文毅集》、《春雨雜述》、《天潢玉牒》,后人輯有《解文毅公集》。
總裁:《太祖實錄》、《古今列女傳》。
主持編纂:《永樂大典》。
解縉才氣橫溢,下筆不能自休,尤工五言詩,現存詩五百余首。他的古體歌行氣勢奔放,想象豐富,逼似李白,而律詩絕句,亦近唐人。解縉之文章雅勁奇古,極具個性特色,政論文直抒胸臆,氣勢充沛,人物傳記敘事簡潔,描摹生動。鄒元標贊其曰:“義節千秋壯,文章百代尊?!苯饪N一生最大的功績是他親自主持編纂了《永樂大典》,《永樂大典》是中國最大的一部類書,被學術界稱為“輯佚古書的淵藪”,《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其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書法
解縉擅書法,小楷精絕,行草皆佳,用筆之精妙,出人意表,其草書開晚明狂草先河,明吳寬《匏翁家藏集》稱:“永樂時,人多能書,當以學士解公為首,下筆圓滑純熟?!逼洳輹_明朝狂草先河明何喬遠《名山藏》曰:“縉學書得法于危素、周伯琦。其書傲讓相綴,神氣自倍?!蹦E有《自書詩卷》、《書唐人詩》、《游七星巖詩》、《宋趙恒殿試佚事》等。
《自書詩卷》是解縉在廣西、交阯為官期間所作,作品創作于永樂八年(1410年),時解縉四十二歲,恰從遙遠的邊陲入京奏事,之后不久即被陷入獄,五年后慘死,曾經清安岐、乾隆、嘉慶、宣統御府收藏。此卷書法縱橫超逸,奔放灑脫, 點劃出規入矩,絕無草率牽強處。章法經營尤見匠心,全篇一氣呵成,神氣自備,顯示出解縉駕御長卷游刃有余的不凡功力。從卷末自識中流露出解縉本人對此卷也是頗為得意的。
《游七星巖詩》縱22.8厘米,橫61.2厘米,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作品曾經朱之赤、安岐、乾隆御府、顧崧、潘厚、伍儷甫、張珩等鑒藏,上鈐諸家鑒藏印記共16方。詩見于解縉《文毅集》卷五"題臨桂七星巖",此作書于永樂六年(1408年),時解縉40歲。其書藝臻至成熟自化,筆墨奔放,傲讓相綴而意向謹嚴。
解縉《宋趙恒殿試佚事》現藏于上海博物館,此卷前三行略顯拘謹,自第四行起,漸趨流暢奔放。運筆矯健勁拔,鋒穎多變,頓挫 圓轉,揮灑自若。其用墨濃而干,墨色黝黑如漆,墨韻飛動,更添風采。解縉的草書,在書法史上負有盛名,與明初三宋(宋克、宋廣、宋璲)并駕齊驅。
明洪武二年(1369年)解縉出生在吉水鑒湖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傳說他自幼穎敏絕倫,有“神童”之稱。5歲時,父教之書,應口成誦;7歲能述文,賦詩有老成語;10歲日數誦千言,終身不忘;12歲盡讀《四書》、《五經》,貫穿其義理。
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縉參加江西鄉試,名列榜首(解元)。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解縉中戊辰科進士三甲第十名,廷試與兄解綸、妹夫黃金華同登進士第,授庶吉士,讀中秘書。同年,官至翰林學士。朱元璋非常器重他,命其常在身邊。一天,朱元璋在大庖西室,對解縉說:“我和你從道義上是君臣,而從恩情上如同父子,你應當知無不言。”次日,解縉即呈上萬言書,主張應當簡明律法、并賞褒善政。朱元璋讀后,稱贊其才。不久,解縉再次呈上《太平十策》進言。解縉初入仕時,曾指責兵部僚屬玩忽職守,尚書沈潛對此極為惱怒,上疏誣告解縉。明太祖朱元璋由此也責備解縉“散自怒”并貶他為江西道監察御史。韓國公李善長因罪被朱元璋處死,解縉代郎中王國用上疏為李善長辯冤,他又代御史夏長文革疏《論袁泰奸黠狀》,歷陳御史袁泰蔑視朝綱,貪贓枉法,陷害忠良之罪。袁泰受到處罰,對此懷恨在心。朱元璋認為解縉還缺乏涵養,必須修身養性,閉門思過,否則會成為眾臣攻擊的對象。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召解縉父親進京,對他直說:“大器晚成,若以爾子歸,益令進,后十年來,大用未晚也?!苯饪N只好隨父回歸吉水。在老家8年,他閉門著述,校改《元史》,補寫《宋書》,刪定《禮記》。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解縉進京吊喪。時明惠帝朱允炆臨朝,袁泰乘機進誨言,攻擊解縉“詔旨,且母喪未葬,父年90,不當舍以行?!敝煸蕿陕犘耪d言,貶解縉為河州(今甘肅蘭州附近)衛吏。
建文四年(1402年),當時的禮部侍郎董倫為朱允炆所信任,在朱允炆面前為解縉說了不少好話,這樣,解縉才被召回京師復職,任翰林待詔。十一月任內閣首輔。
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解縉升任翰林侍讀。隨后成祖建立文淵閣,解縉與與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等進文淵閣參預機務,明朝內閣制度由此開始。不久,又遷為翰林侍讀學士,奉命總裁《太祖實錄》、《列女傳》,書成,朱棣賞賜銀幣。其后又主編《永樂大典》。
永樂二年(1404年),解縉晉升為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為內閣首輔,這是他仕途最得意之時。朱棣曾經召見解縉等人說:“你們七人朝夕相處,我經常在宮中稱贊你們的勤勉謹慎。往往最初容易謹慎,而最終仍然能保持下去的則很難,希望你們能夠共勉?!庇谑歉髻n五品官服等。恰逢立春時,朱棣賜其等金綺衣,與尚書地位相同。此后內閣進言,朱棣均虛心采納。
永樂三年(1405年),朱棣召解縉入宮,磋商立太子之事。當時明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朱高煦為太子,但解縉仍直言說:“為長,古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歸附,若棄之立次,必興爭端。先例一開,怕難有寧日,歷代事可為前車之鑒。”朱棣聽后面有不悅,對此議猶豫不決。解縉為說服朱棣,只說了一句話:“好圣孫(朱瞻基)!”兩人相視而笑。最后朱棣同意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次子朱高煦為漢王,并令解縉撰寫立儲詔書,以告天下,從此朱高煦深恨解縉。當時恰逢朱高熾帶領明朝大軍討伐安南,解縉上疏勸阻,朱棣不聽。隨后討伐成功,并設置郡縣。當時太子雖立,朱高熾表現并不令朱棣滿意。此時朱高煦更受隆寵,禮秩超過了嫡親標準。解縉上疏勸阻朱棣說:“啟爭也,不可?!敝扉﹄S即大怒,稱解縉是在離間骨肉,對解縉很有意見。
永樂四年(1406年),朱棣賜黃淮等人二品紗羅衣,而獨不給解縉。淇國公邱福將朝廷機密"傳達延外",朱高煦卻嫁禍解縉“禁中語”五年,解縉又被誣為“試閱卷不公”貶為廣西布政司參議。臨行前,禮部郎中李至剛因與解縉有宿怨,又誣縉,故即改貶交趾(今越南),命督餉化州。
永樂八年(1410年),解縉入京奏事,正遇朱棣北征未歸,故只好覲謁太子朱高熾而返。于是朱高煦又乘機進誨言說:“伺上出,私現太子,徑歸,無人臣禮!”朱棣為此震怒,以“無人臣禮”罪下詔獄。當時解縉已同檢討王到廣東去了,一路上,他倆看到贛江兩岸旱情嚴重,便上疏請鑿贛江通南北,引水灌田。奏書剛至,朱棣更加憤怒,詔令錦衣衛逮捕解縉入獄。大理寺寺丞湯宗、宗人府經歷高得抃、中允李貫、贊善王汝玉、翰林院編修朱纮、檢討蔣驥、潘畿、蕭引高并及御史李至剛等人均連坐入獄。其中高得抃、王汝玉、李貫、朱纮、蕭引高病死于獄中。
永樂十三年(1415年))正月十三日,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上囚籍,朱棣見到解縉姓名問:“縉猶在耶?”紀綱用酒將解縉灌醉,而后拖到積雪中埋起來,解縉立刻死了,此時解縉年僅四十七歲。解縉去世后,家中財產被抄沒,妻子、兒女、宗族都流放到遼東。
正統元年(1436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鎮下詔赦還所抄家產。成化元年(1465年)明憲宗朱見深下詔為解縉平反昭雪,恢復官職,贈朝議大夫,謚文毅。解縉死后,朱高煦謀反被誅滅;安南屢次謀反,明朝設置郡縣不久最終也被迫撤銷,這些均如解縉生前所言發生。
憂患中哭滄江兄 其一。明代。解縉。 為憶螺陂字水西,兄為和墨我題詩??瓷娇v酒攜賓客,此是平生得意時。
春來曲。明代。解縉。 人逢春來喜,我逢春來悲。春來春去催人老,百年光陰能幾時。去年當春發如漆,今年逢春鬢若絲。人逢春到好顏色,我見春來頭愈白。一片飄瀟似雪垂,縱有春風清不得。憶我初年十四五,每到春來強欲舞。讀書一目數行下,醉后傳觴不知數。一朝辭家入京國,正是鶯花二三月。東風滿路馬蹄輕,揮鞭走遍長安陌。此時紅顏方少年,瀛洲步武如飛仙。常臨螭陛奉清蹕,時拂云箋近御筵。自從衰病困懷抱,一回見春一回老。趨朝上馬要人扶,形態龍鐘貌枯槁。尋常怕雨又悲風,白日看花如霧中。酒腸不慣易成醉,詩句懶題那得工。昔何勇銳今如此,始信蹉跎真老矣。吁嗟天運本自然,寒暑倏忽相推遷。老
題胡忠簡公敕書。明代。解縉。 渡江炎德衰,顛倒由奸檜。胡公進讜言,直欲掃蕭艾。居然新州謫,名震天壤內?;謴褪录悍?,能保清凈退。孝皇眷先臣,拔擢起滯廢。羽儀廊廟間,議論尤正大。丘園將佚老,耿耿丹心在。耆朋既凋謝,一札重恩賚。矯首仰乾淳,芳猷傳異代。龍章儼如新,字畫有馀態。前修不可作,展卷一長喟。
題壽星圖。明代。解縉。 玉堂燕寢眠紫云,夢謁蓬萊東海君。手招太白搴若木,身騎箕尾跨南辰。是時秋分日在丙,南極老人坐真境。精神散作白銀光,煙霧蔥蘢出東井。蕭蕭兩鬢明如雪,笑我青年無華發。手持綠玉當我前,度我長生九還訣。朝來旭日開曈昽,按圖忽見白頭翁。不知宇宙幾甲子,丹光滿面生潮紅。長松團空結深綠,芝草瑯瑯滿空谷。一泓清沼活靈龜,數尺階除伏馴鹿。滔滔逝水催時改,碧桃花發春常在。請君細和白云謠,小住崆峒八千載。
題松竹白鶴圖。明代。解縉。 松壽千年齡,竹苞四山植。仙馭何方來,偶此共棲息。東游扶桑略西極,下上九天僅咫尺。時回啄食向蒼苔,會見培風展輕翼。松花雪落金粉香,竹食貯以供鸞凰。九皋一聲徹云表,怪此人立何昂藏。臨皋夢斷洞簫譜,但見赤壁山蒼蒼。丹砂作頂耀朝日,白玉為羽明元裳。金芝瑤草尚厭飫,肉食豈足充君腸。清風徐來山月白,起舞琪雪參差光。乘軒肯受淇澳侮,攜琴羞與西山將。天長地久護松竹,鳳鸞備駕天門翔。松為棟梁竹為簜,羽衣常侍北斗傍。北斗斟酌白玉壺,南崖燦爛滄???,萬壽千年應瑞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