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閒閒吳真人二首 其二。 天上神仙吳子晉,丹鳳樓前駕鹿車。紅門下馬見天子,袖有一卷養生書。
春日鎮陽柳溪道院。 城外青溪出洞門,道人歸去日長曛。柳花滿地無人掃,隔水遙看是白云。
過嘉興。 三山云海幾千里,十幅蒲帆掛煙水。吳中過客莫思家,江南畫船如屋里。蘆芽短短穿碧沙,船頭鯉魚吹浪花。吳姬蕩槳入城去,細雨小寒生綠紗。我歌《水調》無人續,江上月涼吹紫竹。春風一曲《鷓鴣吟》,花落鶯啼滿城綠。
和吳贊府齋中十詠 其七 塵鏡。 古鏡色如墨,千年獨此留。玉臺塵網暗,珠匣土花浮。莫笑塵埃滿,曾令鬼魅愁。蟠龍今已化,云雨夢悠悠。
登樂陵臺倚梧桐望月有懷南臺李御史藝七夕后一日也。 涼風吹墮梧桐葉,瀉下泠泠露華白。樂陵臺上悄無人,獨倚梧桐看明月。月高當午桐陰直,不覺衣沾露華濕。此時卻憶在金陵,酒醒江樓聽吹笛。
題淮安王氏小樓。 江水粼粼鴨綠新,江頭日日送行人。南來北去年年事,岸草汀花自在春。
梳頭樂府。 紅綃捲袖搖劍聲,摩挲睡眼窺秋菱。陽臺夢斷不知處,一片烏云愁欲傾。一鉤新月掀云起,月漸低流麻草地。玉纖盤轉戲龍形,寶釵壓定飛鴉翅。撩春撥曉誇自然,黃金雙燕珍珠蟬。白頭老嫗低低笑,不覺婆婆二八年。
對客。 石榴花開光照屋,胡桃葉大陰滿簾。焚香終日對客坐,時有白云來纖纖。
游梅仙山和唐人韻 其三。 仙人不可見,借鶴過仙家。夜臥千峰月,朝餐五色霞。祠空風掃葉,人去鹿銜花。歸隱知何日?分爐學鍊砂。
和友人招飲。 山人開甕滿園香,短簡招呼白面郎。瘦馬踏泥春巷去,一林煙雨杏梅黃。
大別山。 落日在平地,蒼茫吳楚秋。人隨孤鶴遠,天共九江流。風物吞淮海,樓船下鄂州。憑高一登眺,不盡古今愁。
寄王伯循諸公 其三。 飄飄鶴林僧,布襪青鞋雙。長江飛錫渡,海磬魚龍撞。遠來作偈別,楚雨鳴秋窗。振錫獨歸去,天花飛滿江。
夜坐分韻得此字。 逢冬亦欲鄉風舉,客舍蕭條念閭里。夜寒鐵馬嘶北風,漏下銅壺凍春水。床頭斗酒復何為,燈下三豪猶在此。明朝上馬氣如云,揮劍長歌為君起。
登云際題壁。 長吟入云際,袖拂日邊霞。摩挲織女機,柱杖倚靈槎。聞說名泉奇觀,倒瀉銀河千丈玉乳濺飛花。寄語陸鴻漸,我有武夷茶。令仆支鐺僧,掃葉鶴看家。不妨茶罷酣歌醉飲,直到日西斜。滿筆淋漓醉墨,應有山靈夜護林壑動龍蛇。秉燭下山去,渡口月籠沙。
偶題清涼境界。 今日清涼境,明朝劍水心。酒堪消客況,泉可洗塵襟。佛古荒苔蘚,林深繁綠陰。樵歌山路晚,馀興付歸禽。
西湖絕句六首 其一。 涌金門外上湖船,狂客風流憶往年。十八女兒搖艇子,隔船笑擲買花錢。
過紫薇庵訪馮道士 其三。 研珠滴露清,自點太玄經。盡日無人到,小窗蘭葉青。
寄省郎沙子丁。 憶昔射策官明光,序列前后如雁行。不才瘦馬走州縣,君已落筆中書堂。巍巍中書開大府,宰相出入勢如虎。省郎夜直殿燭長,紫薇花間月當午。有人此際猶未還,正與士卒夜守關。風吹衣裳露被面,舉目只是水與山。嗟余同時異甘苦,何時逢君傾一語。典衣為買小紅舟,剪燭西窗聽秋雨。
和吳贊府齋中十詠 其十 臥鐘。 龍簴久摧折,深埋奈爾何。耕民誰睥睨,野衲自摩挲。雅奏多年歇,銘文幾字訛。斜陽荊棘里,長伴舊銅駝。
寄舍弟天與。 鴻雁飛南北,關河隔弟兄。水通鄖子國,舟泊漢陽城。落木風霜下,高秋鼓角清。故人如有意,為我道鄉情。
上京即事 其六。 院院燒燈有咒僧,垂簾白日點酥燈。上京六月涼如水,人渴天瓢更賜冰。
快雪軒。 吳剛粉月成瓊屑,灑向人間沃春熱。門外青山不得青,刮地東風翻撻末。梨花云濕飛難起,曉來化作湘江水。娟娟美人耐高寒,對此心開幾千里。山陰夜冷沙棠小,歸來狂興猶孤悄。古春吹到矮茅茨,香浮茗椀滋詩脾。
和馬伯庸除南臺中丞時仆馳驛遠迓至京復改徽政以詩贈別。 江南驛使路遙遙,遠赴龍門望海潮。桂殿且留修月斧,銀河未許度星軺。隔花立馬聽更漏,帶月鳴珂趁早朝。祇恐淮南春色動,萬竿煙雨綠相招。
仆官燕南照磨大名文濟王重賜綵二端賦詩以謝。 夜夢東南五色云,曉聞使者已臨門。府中重遣年前賜,幕下多承望外恩。芝草暖霞浮露綵,藕絲秋水織霜痕。何因得侍西園宴,宮錦淋漓獻壽樽。
題汀州丁三溪知事卷。 三溪會汀州,上有仙人居。乃是丁令威,玉佩搖瓊琚。高秋下風露,水清映芙蕖。華表慣聞鶴,小船閒釣魚。鑒湖風半曲,賀老意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