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蜷伏于地。散落或委棄于地。拖垂于地。喻沒落,消亡。
⒈ 蜷伏于地。
引《莊子·養生主》:“謋然已解,如土委地?!?br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四:“有大蛇從林草中出,徑來棺下,委地俯仰,以頭擊棺?!?/span>
⒉ 散落或委棄于地。
引《東觀漢記·鍾離意傳》:“顯宗 時, 意 為尚書, 交趾 太守坐贓千金,徵還伏法,詔以其貲物班賜群臣, 意 得珠璣,悉以委地而不拜賜?!?br />唐 白居易 《長恨歌》:“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⒊ 拖垂于地。
引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湛(陶侃 母)頭髮委地,下為二髲,賣得數斛米?!?br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值 嫩 梳頭,長髮委地,雙腕如藕?!?br />冰心 《童年雜憶·我的另一個名字》:“坐在鏡前梳頭,發長委地。”
⒋ 喻沒落,消亡。
引《太平廣記》卷四五五引《奇事記·昝規》:“唐 長安 昝規 因喪母,又遭火,焚其家產,遂貧乏委地。”
明 方孝孺 《讀<戰國策>》:“文 武 之道,至於 春秋 之世委地矣。 孔子 之作《春秋》,傷 周 道之衰也,夫豈知 春秋 之法復委地於 戰國 之世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