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孟子·梁惠王上》:“王(齊宣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后以“齊王舍?!北扔鞯弁鯇Τ济駪延袗烹[之心。
⒈ 后以“齊王捨?!北扔鞯弁鯇Τ济駪延袗烹[之心。
引《孟子·梁惠王上》:“王( 齊宣王 )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踉唬骸嶂N岵蝗唐潇馋?,若無罪而就死地?!瘜υ唬骸粍t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唐高祖 《禁行刑屠殺詔》:“朕祗膺靈命,撫遂羣生,言念亭育,無忘鑒昧。 殷帝 去網,庶踵前修; 齊王 捨牛,實符本志?!?/span>
⒈ 齊宣王看見一只用來祭祀的牛從堂前經過,正恐懼發抖,齊王不忍心,便叫人放了牠。典出《孟子·梁惠王上》。后用以比喻在上位者悲憫愛護天下百姓。
引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八》:「殷帝去網,庶踵前修;齊王舍牛,實符本志?!?/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