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公羊傳·定公十三年》:“此逐君側之惡人?!币蛞浴扒寰齻取敝^清除君主身旁的壞人。也指王國或藩鎮起兵反對朝廷的一種政治斗爭手段。
例如奸臣難制,誓以死清君側?!缎绿茣こ鹗苛紓鳌?br />清君側?!濉ち簡⒊蹲T嗣同傳》
英rid the emperor of “evil” ministers;
⒈ 謂清除君王身邊的奸臣。語本《公羊傳·定公十三年》:“晉 趙鞅 取 晉陽 之甲,以逐 荀寅 與 士吉射。按,歷史上清君側常被作為反對朝廷或中央政權的政治斗爭手段。如 漢 吳王 劉濞 勾結六個同姓王,以清君側為旗幟,借誅 晁錯 為名,發動了 吳 楚 七國之亂。見《史記·吳王濞列傳》。
引荀寅 與 士吉射 者,曷為者也?君側之惡人也。此逐君側之惡人。”
唐 李商隱 《有感》詩:“古有清君側,今非乏老成?!?br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清君側,走檄文,雄兵義旗遮路塵?!?/span>
⒈ 語本指清除君王身旁的奸臣小人。
引《公羊傳·定公十二年》:「晉趙鞅取晉陽之甲,以逐荀寅與士吉射。荀寅與士吉射者,曷為者也?君側之惡人也。此逐君側之惡人?!?br />唐·李商隱〈有感詩〉二首之二:「古有清君側,今非乏老成?!?/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