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列子·說符》:“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
⒈ 《列子·說符》:“楊子 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 楊子 之豎追之。
引楊子 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心都子 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后用“歧路亡羊”比喻因情況復雜多變而迷失方向,走入迷途。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二五章一》:“而諸儒之言,故為紛糾,徒俾歧路亡羊??傄源说葏^處,一字不審,則入迷津?!?/span>
⒈ 楊子的鄰居走失了一只羊,因大路上有許多岔路,岔路中又有岔路,縱使多人搜尋,亦無法找回。典出也作「多歧亡羊」。
引《列子·說符》。比喻事理本同末異,繁雜多變,易使求道者誤入迷途,以致一事無成。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卷三·中庸第二十五章一》:「而諸儒之言,故為紛糾,徒俾歧路亡羊。總以此等區處,一字不審,則入迷津?!?/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