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見“風中秉燭”。
⒈ 示例:老拙夫婦年近七旬,如~,早暮難保。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示例:老拙夫婦年近七旬,如~,早暮難保。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
引見“風中秉燭”。解釋:在風里晃動的燭光。比喻隨時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隨時可能消滅的事物。出處: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陳圖后》:“時年五十有三,或恐風燭奄及,聊遺教于子孫耳?!?/span>
⒈ 比喻老邁,不久于世。也作「風中秉燭」。
引《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孩兒行路勞頓,不須如此。我兩口兒年紀老了,真是風中之燭?!?br />《鏡花緣·第五七回》:「你看我年未五旬,須發已白,老病衰殘,竟似風中之燭?!?/span>